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骷髅幻戏图》 南宋 李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骷髅幻戏图》 南宋 李嵩

画面中出现骷髅牵线实为悬丝傀儡游戏。在我国历史上已有两千多年,是傀儡戏中最为古老的形态。大骷髅处于画面左边,坐于地上。左腿曲折著地,左手按于左大腿骨近膝盖骨处,右腿弓起,右手提线索控制小骷髅。小骷髅左脚抬起,右脚单脚著地,两臂做招手状。小骷髅对面一小儿,昂首伸右臂。小儿身后有一妇人;妇人身后隐约有一条地平线,为突出旷远之感,其实也暗含了日暮途远的寓意,民间艺人顿息五里墩下,凄苦悲凉身世可见一般。作为身份卑微的画院待诏的李嵩,显然表现出了一种同命相连的悲戚之感。

这幅画的结构相互关联,构成了人世的完整征象,或许它就是李嵩眼中的人世流转方式。

难忍可贵,在距今约千年前,我国画家已能在艺术上,探索如此至深的人生感悟。

李嵩的《骷髅幻戏图》以其不易被人理解的深刻的寓意,为美术史留下了一个画谜。 [1]

画家李嵩生平

李嵩 (1166-1243),南宋钱塘(今杭州)人。人少木工好绘画,颇远绳墨。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承授画技,终成一代名家。

李嵩 在 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三朝(1190―1264)画院待诏,时人尊之为"三朝老画师"。工画人物道释,得从训遗意,尤长于界画。绘画题材丰富多彩,尤以风俗画见称于画史. [2]

《骷髅幻戏图》赏析

黄公望认为李嵩这幅画,是表达民间艺人孤身一人,浪迹天涯,风餐露宿,惨到饿成白骨的惨剧。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大骷髅的衣服,薄纱透明,织造考究,和马王堆贵族墓葬出土的“素纱襌衣”有的一拼,说明作者想说的并不是穷苦。

这幅画面展现了匆匆人生路上一个短暂的停驻,在这里突然间遭遇到一个死亡的真相。

《骷髅幻戏图》的三组人物看似非常简单:左手边的一组是生的力量,这种生的力量是通过母性、通过哺乳的行为来象征的。这位母亲怀抱孩子,面目安详,眼前正上演的一幕没有在她身上激起丝毫的不安和紧张;右手边的一组,则是一个大人正徒劳地试图阻止孩子受到死亡的诱惑——它代表了趋向于死的运动;而占据中间最主要位置的是一大一小两只骷髅,它们来自已经过去的、已经死去了的世界,它们是那种居住于杳冥之中、将人们引诱至死亡之道路上的不可知力量——准确来说即“鬼”(朱熹:“鬼神者,二气之良能。鬼无形,以骷髅代表之。”)

至于李嵩为什么要把一个操纵骷髅的人也画成骷髅呢?这可能是因为画家想表达这样一个意思:人活著其实和死人没什么两样,都是被另一种力量操纵著的傀儡罢了。与此同时,骷髅的后面就是正在哺乳的孩子,新的生命正在孕育,显得哀而不伤,虽然画的内容是骷髅,但是并不恐怖。从中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死观:生是虚幻的,死也是虚幻的。

生与死截然对立,如幻如戏,似真似梦。

黄公望题词

黄公望曾为《骷髅幻戏图》写了一首诗:“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把丝线抽,弄一个小样子还把冤家逗。识破个羞那不羞。呆,元自五里一单堠。”——他实际上把《骷髅幻戏图》定义为一部公路片。 [3]

传世作品

《货郎图》卷藏故宫博物院。

《花篮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骷髅幻戏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西湖图》卷藏上海博物馆。

《明皇斗鸡图》藏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藏。 [4]

收藏

《骷髅幻戏图》绢本 ,设色,纵27cm,横26.3cm,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幅设色画园形,左侧款“李嵩”,对幅王玄真书黄公望句,钤“信公珍赏”、“黄氏子久”等印21方。 [5]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