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詞牌名。亦稱《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最初是詠牛郎織女在七夕藉鵲橋相會故事的,因歐陽修的「鵲迎橋路接天津」[1]得名。 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各兩仄韻,一韻到底。前後句首兩句要求對仗。
目錄
詞牌沿革
古時關於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之神話,漢末應劭《風俗通》中已有記載:「織女七夕渡河,使鵲為橋。」自《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2]的描寫以來,各代詩人都詠入篇什。遂取以為曲名,以詠牛郎織女相會事。《欽定詞譜》云:「此調有兩體。五十六字者始自歐陽修,因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取為調名。周邦彥詞名『鵲橋仙令』,《梅苑》詞名『憶人人』。韓淲詞取秦觀詞句,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張輯詞有『天風吹送廣寒秋』句,名『廣寒秋』。元·高拭詞註:仙呂調。八十八字者始自柳永,《樂章集》注云:歇指調。」
《文選·洛神賦注》:「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牽牛、織女之星各處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牛郎與織女相會時,群鵲銜接為橋以渡銀河。唐人韓鄂《歲華紀麗》談及七夕說: 「鵲橋已成,織女將渡。」此調為北宋新聲,始詞為歐陽修作,其詞云:「月波清霽,煙容明淡,靈漢舊期還至。鵲迎橋路接天津,映夾岸、星榆點綴。雲屏未卷,仙雞催曉,腸斷去年情味。多應天意不教長,恁恐把、歡娛容易。」因詞中有「鵲迎橋路」「仙雞催曉」,取以為調名。宋人以此調詠七夕者甚多,但秦觀詞為絕唱,其體制與歐詞同。宋人亦有以寫景或抒情,如毛滂春院詞:「紅推綠銼,鶯愁蝶怨,滿院落花風緊。醉鄉好夢恰瞢騰,又冷落、一成吹醒。柔紅不奈,暗香猶好,覷着翻成不忍。春心減盡眼長閒,更肯被、遊絲牽引。」宋人又多以此調為壽詞,劉克莊十二首,其中十一首為壽詞。前後段兩個四字句平仄相同,但其句意可為對偶,如劉克莊:「金風淅淅,銀河淡淡」「出通明殿,入耆英社」「一封奏御,九重知己」。兩結句為七字句,但必須是上三下四句法。
詞牌格式
註:平表示平聲,仄表示仄聲,仄表示本仄可平,平表示本平可仄,粗體表示韻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例詞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溪邊白鷺,來吾告汝:溪里魚兒堪數。主人憐汝汝憐魚,要物我欣然一處。
白沙遠浦,青泥別渚,剩有蝦跳鰍舞。任君飛去飽時來,看頭上風吹一縷。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台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視頻
鵲橋仙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鵲橋仙》詩詞詳情,詩詞網
- ↑ 《迢迢牽牛星》古詩十九首原文注釋翻譯賞析,古詩學習網,,201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