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個叫「阿日相」的地方(艾貝保·熱合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個叫「阿日相」的地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個叫「阿日相」的地方》中國當代作家艾貝保·熱合曼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個叫「阿日相」的地方

記得小時候奶奶體弱多病,遇到出門的日子,爺爺就牽着一頭毛驢,扶上扶下的,行動很不方便。

後來我才知道,奶奶得了風濕性關節炎,走路腿痛。特別是到了陰雨天氣,不要說走動了,躺在炕上都「餵江,餵江!」呻吟着。

那些年,我們經常聽爺爺提到一個叫「阿日相」的地方。說是奶奶的腿能到那裡泡泡水,或許就不會像現在一樣受罪了。說到「阿日相」的時候,爺爺和奶奶都沉浸在一種極度美好和遙遠的憧憬之中,目中炯炯有神,臉上熠熠生輝。

我能感覺到,這個時候也是父母極度為難的時候。所以往往在片刻的沉默之後,父母都會不止一次重複說:「等等看,讓我們再想想辦法。」

我這才弄明白,這個「阿日相」,就是新疆土語所說的「熱水泉子」。聽說這種熱水泉子,一年四季都「汩汩」冒着熱水,水裡散發着硫磺味,關節炎病人經常去泡一泡,走路就跟正常人似的,腿就不會痛了。

然而「阿日相」畢竟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地方,一個老實巴交的莊戶人,在那樣一個交通極不發達,經濟極度拮据的年份,出這樣一趟遠門,說到底是一件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事情。雖然父母一再答應爺爺想想辦法,到後來依舊一年推一年,最終未能成行。如今不要說奶奶爺爺早已成了亡人,就連父親也在2001年的初春離我們而去。想到這些,我就感慨人生苦短,而生活自始至終留下一種遺憾和酸楚。就像我們的一些長輩,在今天看來許多易如反掌的事情,他們健在之時用一生的努力也難得實現。

其實「阿日相」是蒙古語,意為「溫泉」。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新疆有許多地名都和蒙古語有關。譬如:烏爾禾,就是「風城」的意思。巴里坤,一說是老虎腿。而巴音郭楞和博爾塔拉,很明顯都帶有蒙古族色彩。前者是「富饒的河流」,後者為「銀灰色的草原」。即使我們現在居住的烏魯木齊,最早也是源自於蒙古語,即「優美的牧場」。

而我所說的「阿日相」,就是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溫泉縣。國內許多地方都有溫泉,一些地方並以此作為招攬遊客的金字招牌。不過,以溫泉作為縣域名的,在我國卻是唯一的。

一踏上溫泉縣城的土地,我們就聽到了一個個美妙動聽的溫泉名字,最具代表性的是被尊稱「聖泉」、「天泉」和「仙泉」的三處神泉。其中位於縣城以北的「聖泉」海拔最高、水量最大,含有微量元素最多。於是我們不顧一路行車勞頓,急不可耐前去造訪。

果然百聞不如一見,一見讚不絕口。早已不是我所想象之中的那種原始風貌,高大的乳白色門廊上,「溫泉療養院」五個銅鑄大字赫然印入眼帘,曲徑通幽之中,樹木參天,綠草如茵。一池清澈如鏡的泉水,倒影着博格達爾山和紅色「聖泉」二字。迎着傍晚的山風,一股若隱若現的硫磺味侵入鼻腔,猛一抬頭,一座依山而建的新式樓宇便矗立在了眼前。

雖說已是深秋季節,慕名而至的遊客還是絡繹不絕。聽口音天南地北的都有,有些是專程來治病的,有些則和我們一樣,純粹是為了體驗一種感覺。

在此之前,我曾有過一次泡溫泉的經歷。不過不是溫泉縣,而是更加遙遠的南國龍勝。當時我們途經桂林,到達之時太陽已經落山,好客的主人帶我們吃過晚飯,就徑直驅車翻山越嶺,向一個名曰龍勝的地方趕去。到了目的地,才知道主人用心良苦,讓我們泡溫泉,解疲乏。雖說天已黑將下來,伸手不見五指,我們仍然感到置身在一片深山密林之中,耳邊不時傳來鳥鳴和呼呼山風。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將自己完全浸泡在一池自然的、露天的熱水之中,不知不覺間就有了飄飄欲仙的感覺

時隔十幾年之後,這種久違的感覺突然之間開始在我的身上蔓延開來。或許是在室內的緣故,仰躺在浴盆之中的我,讓從新式PPR給水管中噴出的熱水,依次漫過我的腳踝、膝蓋、胸膛。只見室內漸漸瀰漫着白色熱汽,仿佛雲山霧罩一般。全身肌膚也由白變紅,而且就好像熱水已經滲入每個關節,渾身如同散了架似的,簡直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難怪爺爺早年那麼想讓奶奶泡一次溫泉,身臨其境才懂得神奇的功效。原來溫泉水中含有碘、硫、磷等多種礦物質,不僅能治關節炎,而且對皮膚病,高血壓和婦科病都有很好的療效。據說,1767年察哈爾柯畏查干蘇木在這裡遊牧駐防,並在此祭拜神靈,而且將其視為聖水,可見溫泉神奇魅力源遠流長,古已有之。

我有個晨練的習慣,即使出門在外也不例外,而況昨晚渾身輕鬆,美夢一場。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興致勃勃走出賓館,開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

溫泉縣城依山傍水,風景怡人。走在寬闊筆直的大道上,卻能感受到一種清新的鄉村氣息。我來到城北,沿着一級級水泥台階,一口氣登上博格達爾山,然後像偉人一樣雙手叉腰,登高遠眺,於是,整個溫泉縣城盡收眼底。縣城三面環山,目所能及的山巔皚皚白雪與湛藍的天空相映生景。一條博爾塔拉河緩緩從城北流過,形成狹長谷地長廊。長廊中生長着茂密的樹木,千姿百態、鬱鬱蔥蔥。不過,我還是感嘆那片牛羊成群的濕地,像一幅濃彩重墨的油畫,鋪在縣城之北,讓人浮想聯翩。

我之所以登上博格達爾山,除了瀏覽景色,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了解歷史。在此之前,我對錫伯族西遷歷史略知一二。特別是幾年前去了察布查爾,對錫伯族在清朝乾隆年間,從東北盛京(今瀋陽)不遠萬里、長途跋涉來到伊犁河谷屯墾戍邊,肅然起敬,卻對察哈爾蒙古西遷歷史知之甚少。印象中居住在新疆的蒙古民族,主要是1770年不滿沙皇統治,從俄羅斯伏爾加河流域返回祖國的土爾扈特部的後代。事實上,早在1762――1764年間,清政府從察哈爾蒙古中抽調2000兵丁,攜帶家眷,歷經千辛萬苦,從張家口西遷至溫泉縣,駐守邊防,開發新疆,可謂歲月悠悠,雄績永存。

為了銘記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溫泉縣人民政府於2006年在博格達爾山建造了一座紀念塔。主塔總高17.64米,象徵公元1764年西遷年份;塔分三層,象徵着吉祥如意;八個小塔,則分別代表察哈爾蒙古的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仰望高塔,誦讀銘文,一種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此時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沐浴着金子一樣的光輝,懷着一種獲取新知的快樂,我順着一條新修的盤山之路下山。我看到,這座與哈薩克斯坦毗鄰的邊境小城,已從甜蜜美好的夢境中完全甦醒了。大街上車來人往,沿街商鋪開門掮客,自由市場各種蔬菜鮮果擺得滿滿當當。烤饢的、賣肉的、攬活的、跑出租的,一個比一個吆喝得富有地方特色。

這不,此時此刻我就被一個極具民族風情的畫面吸引住了。在市場門口、在馬路一側,有幾個正在賣牛奶的女人。從服飾上判斷,幾個人沒有多少差別,奶桶也大同小異,不是塑料的就是鐵皮的。然而只要在此駐足三五分鐘,很快便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女人們的面部輪廓是有區別的,所操語言也是大相徑庭。同樣都是買牛奶的女人,則來自哈薩克、蒙古和維吾爾三個民族。

吸引我的不是她們賣了多少牛奶,而是彼此之間應用自如的語言溝通能力,和那種和諧相處的包容精神。我想這幾個女人或許來自城郊,或許就一直居住在縣城,但不管哪種情況,生活周圍一定還有其他民族。如此你中有我的環境之中,自然少不了相互交際,而語言這種不可或缺的橋樑作用,就在朝夕相處的日子裡顯得尤為重要。孔子曰:四海之內皆兄弟。我則說,在新疆各民族都是親戚朋友。就像這幾個賣牛奶的女人,民族不同,語言各異,卻共同組成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

就這樣,地處祖國偏遠一隅的溫泉縣,一直以來,不僅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地熱資源聞名遐邇,同樣以多彩多姿的民族風情和神奇的自然美景走向世界

就在這神奇的山水之中,生長着一種距今3―4億年前最原始的兩棲類動物物種——新疆北鯢。由於這種北鯢只分布於中國新疆和哈薩克斯坦兩國的界山――阿拉套山和天山的局部泉涌地區,而且只有500平方公里的範圍,加之數量特別稀少,自然成了舉世罕見的物種,不僅被列入瀕危動物紅皮書,也成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愈是新疆北鯢這種「極危」物種,愈是對研究生命科學極具深遠價值。一個叫王秀玲的大學女教授,多年來跑遍了溫泉縣一個個人跡罕至的山谷,行程幾千公里,而且首次將這種「像四腳蛇一樣,和蜥蜴外形很相似,眼睛像青蛙」的珍稀動物新疆北鯢繁育成功。那年看CCTV――科技人生節目,聽王秀玲教授講述其酸甜苦辣,和熒屏中不斷播放的她用一個個臉盆繁育北鯢的鏡頭,我就被她忘我的犧牲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所感染。將王教授稱為北鯢之母,當之無愧。

如今人們來到溫泉,參觀北鯢展覽館已成為一個重要旅遊項目,通過和這些比恐龍還要早的小精靈親密接觸,使我們再一次懂得一個淺顯的道理:珍惜我們共同的地球,保護每一個生存的物種,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更重要的是付諸行動之中……[1]

作者簡介

艾貝保·熱合曼,維吾爾族,生於1958年8月15日,1982年2月畢業於山東曲阜師範大學中文系,大學本科,文學學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