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个远去的皮影梦(邓贵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个远去的皮影梦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一个远去的皮影梦》中国当代作家邓贵环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一个远去的皮影梦

曾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天空蔚蓝溪流清澈,那里玉米金黄土豆香甜,那里乡音亲切民风醇厚。那里,是我的老家。

老家周边的一些村庄,会经常地上演露天电影和皮影戏,各个村庄的人们愿意在任何季节任何天气的傍晚,跋山涉水去看电影或者皮影戏。

春风袭人脸面空气暧昧的春天,骄阳的余热依然灼人的夏夜,凉风习习星月闪烁的秋季,北风呼呼刮过头顶的隆冬,哪怕黑灯瞎火,也要跑好几公里远——去看。

电影有专门的放映队,十天半月就能看上一次,皮影戏就比较稀罕,得谁家过红白喜事才会请专门的班子演上一出。

乡亲们都说,皮影戏可以消灾灭难,带来吉祥和福气,所以遭了病灾折了财的人家,就会想方设法找来皮影把式演一场。某家要演皮影戏,头几天就会请村里的干部在高音喇叭里一招呼,全村的乡亲就都听见了。他们还呼朋引伴,招呼着自己近一些的亲戚朋友,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在干活收工之后,在匆匆地梳洗装扮之后,嘻嘻哈哈急急慌慌地往演戏的主人家赶。如果这户人家家底殷实,舍得花钱的话,请来演皮影戏的把式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老把式”。要是一般人家,请来的也许就是刚学不久,表演起来还有些生疏的“学把式”。看皮影戏的人们不管是“老把式”的表演还是“学把式”的登场,大家都抱着一样的心愿:只要是皮影戏,就一样能够免除灾祸,降临福祉,就一定能让这个夜晚变得与众不同令人回味。请的人觉得得到了保佑,看的人也跟着捎带了一些福气和难忘的记忆,因此看的人就都挺高兴。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老得走不动的太公太婆,也会让孙子或者重孙牵着搀着去看。高寿的人会受到特殊的优待,主人家会远远看到就搬出舒服的太师椅子,还垫上一个荞麦壳坐包,请太公太婆坐下,一边还捧上一杯香气馥郁的自家炒制的绿茶。

哪家屋里有红白喜事,也会请皮影把式来家演一场,一方面为自家祈求降临吉祥,一方面显示自家办事办得热闹风光。那时候演的曲目很单调,就是《杨家将》、《穆桂英挂帅》、《杨宗保招亲》等仅仅限于忠良杨家的几出戏。表演者无论来自远处,还是就近请来的,大多都操着浓重的乡音,唱词几乎听不分明,因此听众很难体会到“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场面和气势,只有鼓锣在咚咚咣咣地敲,人物借把式的口在咿咿呀呀地唱。不过不要紧,大人抽烟嗑瓜子,边听边闲扯邻里乡亲的家长里短,小孩子大呼小叫藏猫猫。戏演完了,时间也到了半夜。主人殷勤地挽留大家吃碗面条或者拿出油炸金果麻眼儿等小吃宵夜,吃完宵夜,大家兴高采烈地各自回家去。

若东家办的是红喜事,有时候夜间把式见看得带劲的人少了,就随时变换唱词,内容取材最多的是到场的姑娘媳妇,哪一个俊俏,哪一个有风韵,就拿来现编现唱,这样一来,走神的人们马上回到了戏台。屏幕上还是杨宗保穆桂英,台下的人们已经笑翻了天,鼓掌的,欢呼的,喝彩的,此起彼伏热闹非凡,闹得做唱词主人公的姑娘媳妇脸儿红得关公一般。

爱看热闹的小孩子,总是喜欢钻到主人搭建起来的戏台后面去看个究竟。

戏台搭建在主人家的堂屋里,屏幕是一方细白布,屏幕的下面是一个香火台子,台子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皮影用品,有飞禽走兽、有斧钺刀叉、有披挂坐骑,还有些见所未见的器物,看得人们眼花缭乱。台子当中搁置着一盏明亮耀眼的汽灯,灯光照在白布上,把主人家烟熏火燎的土墙壁辉映得更见黢黑。满屋就这一方白布显得无比亮堂,吸引着兴高采烈的看客的眼睛。

有一回坐在喧闹的人堆里,我听到我们村有名的“老来俏”王婆婆念叨:这是穆桂英吧,这姑娘变了模样了,我以前看到的影子戏里的人儿,看起来骨头都有劲儿,是黄铜做的,黄铜做的才有劲儿。今天看到的有点软塌,莫不是牛皮做的吧!旁边立刻就有人答腔说皮影的材料只有牛皮的,没有黄铜做的。王婆婆就与那答话的人争执,说在她老家那边,皮影就是铜做的,还列举了谁谁是当年她娘家那边表演皮影戏的老把式,有绝活。还讲了一大串皮影戏剧目的名字,什么《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黛玉葬花》等等,都是我那个时候非常向往的名目,因为在小人书里,我已经与那里面的人物有过多次默契的对话。

婆婆的话也许是真的,当年她是跟着她祖父逃难来到我们村子的,据说是甘肃那边的人,七十多岁的人了还天天收拾得光鲜清爽,一点不显老,因此得了“老来俏”的美名。她的老家甘肃那边传说是皮影戏繁盛的集散地。那时我觉得皮影究竟是黄铜做还是牛皮做,都是无关紧要的,但是这个想法很快遭到王婆婆眯起眼睛的批评。婆婆说,黄铜做的传的时间才长,若是其他的材料,过不了几年,就坏掉了。现如今做皮影的人越来越少,若不用黄铜做,过些年皮影这东西还不绝种了啊!哦,原来王婆婆担心的是皮影这门技艺会失传呢!这一场戏看过之后,我对这个美丽而见多识广的“老来俏”王婆婆的爱戴和敬畏,又增加了几分。

之后出门读书和工作了,就再也没看过老家的皮影戏了。后来参观过几个皮影展馆,在那里,我的确也看到了铜和牛皮两种材料制作的皮影人物,铜做的敲起来铃铃有声,皮做的看起来油光闪亮。他们关节灵活、摇摆自如。男性线条粗犷,虎虎生威,女性柔和婉转,眉梢袖底万千风情。听说那都是以前的旧物,现在很难找到了。看到它们,又想起在老家看戏的日子,那些被叫做梁山伯,或者叫做林黛玉或者别个名字的皮影人物演绎出来的人间悲喜剧,曾那么长久那么缠绵地盘踞过我的心灵。

如今,我们这里早已不时兴表演皮影戏来消灾祈福和增添热闹氛围了, 多么怀念在老家看的皮影戏和那些看皮影戏的美丽夜晚![1]

作者简介

邓贵环,湖北秭归屈原故里人。

参考资料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