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剪梅·中秋元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剪梅 ·中秋元月》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于中秋之夜,抒发感慨的诗词。

诗词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一剪梅 ·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作品注释

①尊:同“樽”,酒杯。

②浑欲:简直想。化工:指自然的造化者。

③ 从容:悠闲舒缓,不慌不忙。

作品译文

回忆起那个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荡漾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上举杯待月光,可是乌云浸湿了纱窗,雨水打湿了纱窗。我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满堂只有蜡烛高烧光闪闪,照耀得酒宴上红彤彤。让我们慢慢把酒喝几盅,让我们慢慢把曲唱到终。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上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尤其是花映在杯中,月也在映在酒杯中的描写,生动形象,富于情趣。“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言外之意就是雨夜没有月亮,纱窗外显得格外孤寂,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词的下片写赏月不得的愁绪。“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满堂”三句写出中秋无月的寂寞,只好以饮酒和歌舞来弥补这些遗憾了。

名家点评

清朝的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稼轩词如:重阳节近多风雨,皆于悲壮中见浑厚。"又《云韶集》卷五:“笔致疏宕,独有千古。合拍处妙不可思议。"

创作背景

辛弃疾曾亲率骑兵独闯金兵大营,曾写《美芹十论》、《九议》进奏朝廷,论议抗金方略,反对议和偏安。可是,权奸当道,欺圣蒙主,辛弃疾进奏不被采纳,反遭弹劾、排挤、打击,直至削官罢职,被废闲居。这首词借题发挥,明咏中秋赏月,实为忧国之思,寄恨之作。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 —1207),号稼轩,是南宋时代一位著名的爱国词人,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他一生胸怀天下,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极为关心。辛弃疾曾上《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力主抗金,不但体现了他满腔的爱国热忱,也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词抒发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