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一把和三把椅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把和三把椅子
图片来自风传媒

一把和三把椅子,是观念艺术家科苏斯最为著名的一件作品,创作于1965年。2008年4月3日,他在日本东京世田谷美术馆(Setagaya Art Museum)举办的个人结构研讨会上表示,他认为最为真实的椅子是那把关于“椅子”的说明文字。
约瑟夫•科苏斯(Joseph Kosuth)被誉为美国“观念艺术”祖师。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松散运动(the loose movement)的起源,一些艺术家极力挑战艺术创作媒介的重要性以及艺术家的中心角色,科苏斯和一些艺术家开始从文字语言中发掘新的途径。 [1]

作品概念

1965年,约瑟夫·科苏斯(Joseph Kosuth)将一把椅子、椅子的放大照片以及词典中关于“椅子”词条的说明文字复印出来,将三者以并置的手法进行展示,题为《一把和三把椅子》,照片象征著人的形象思维,文字象征著人的语言逻辑思维。这三部分很直白地表达了对可视的形的轻视和对内在信息、观念和意蕴的重视。科苏斯想要表达的核心观念是:艺术品之为艺术品,并不是它的所有构成材料之和,也不是它的美学整体性或呈现方式。椅子(实物)这一客观物体可以被摄影或者绘画再现出来,成为一种“幻象”(椅子的照片),但无论是实物的椅子还是通过艺术手段再现出来的椅子的“幻象”,都导向一个最终的概念——观念的椅子(文字对椅子的定义)。

创作思维

科苏斯在1969年发表的两篇影响重大的文章中将观念艺术定义为"哲学之后的艺术"(art after philosophy),开始审视艺术的角色、地位以及人们赋予艺术品的意义背后所隐藏的东西,探讨交流的界限以及现存各种视觉语言的内在同一性,他还试图测量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艺术冲击力是来自视觉效果而不是精神或思维的力量。他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传达某一观念而不是制造"永恒"的艺术品方面,他还关注对艺术创造的制度性的限制:艺术品是如何成为这个日益腐朽的商品社会的附庸,并进而成为某种风雅或者所谓的"文明"的象征的;艺术市场作为艺术面向公共领域时的调节者所起的作用;限制普通人成为艺术家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不断制造无聊:"奇观"的文化产业的功能,以及赋予某一媒介(比如油彩)特定意义的牢不可破的陈规陋习 [2]

参考文献

  1. 一把和三把椅子,抖抖狗美术工作室
  2. 约瑟夫·科苏斯的作品《一把和三把椅子》,每日头条,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