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又作一旦得救永恆得救(英語:Once saved, always saved,簡稱OSAS)亦稱聖徒的堅忍(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聖徒蒙保守(Preservation of the Saints)或永遠的保障(Eternal Security),是源於基督教的神學理論之一,指如果天選之人在得救以後,他便可永遠得救,這也是《預選說》的要點之一。
受難節是紀念耶穌受難[1]的節日。據《聖經·新約全書》:耶穌於復活節前三天被釘在十字架而死[2]。這天在猶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規定復活節前二天星期五為受難節。基督教多數教派都紀念這一節日。
簡介
基督新教神學家加爾文(1509-1564年)基於奧古斯丁的思想,對《新約》、《舊約》經文的註解與整理時,側重上帝的主權與其工作,由此帶出上帝對其選民的保守,而選民在保守中得以有力量來實踐信仰。其後,加爾文的追隨者在相關神學議題的論辯中,便歸納出此說,屬「五點加爾文主義」(Five-Point Calvinism)之一。
關於此神學觀念的闡釋,大體上被認為有如下兩點:
「神會運用其大能保守信徒不失足。人性已經完全敗壞,是要偏離神的,但神卻施展大能來保守着,直到永生。保守,它的英文(Perseverance)也可譯作『堅忍』。因此,聖徒的堅忍就是聖徒竭力的工作中,神的保守,不是說,聖徒能懈懶地追求聖潔。」 「堅忍是神的大能的工作,叫你到死那天,仍能在救恩里。」
視頻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耶穌受難日,搜狐,2020-04-13
- ↑ 實拍巴西耶穌受難節:信徒模仿耶穌受難全過程,場面震撼人心,搜狐,20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