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一课经济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经济专栏作家亨利·黑兹利特专为社会大众撰写的经济学入门读物。全书包括三大部分26章,以一堂课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讨论了涉及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问题,例如公共建设工程、税收、政府信贷、就业与失业、关税、最低工资、进出口、价格体系、房租管制、工会、最低工资、利润、储蓄、通货膨胀等,以最简单的阐述方式,向读者逐次解读这些复杂的经济问题背后的真相、什么样的经济政策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作者简介

亨利‧赫兹利特(Henry Hazlitt)

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专栏作家,《福布斯》杂志总编辑斯蒂夫•福布斯尊称他为“20世纪最杰出的经济新闻人”,当代“自由至上主义者”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重要成员。

他曾供职于《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后来又为《纽约时报》撰写经济方面的文章。1946~1966年,他在《新闻周刊》开设固定专栏,撰写经济学普及文章,引导数百万读者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传播自由经济理念,影响力极为深远。

《一课经济学》是他的第一本重要著作,这本书1946年一出版即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至今已被翻译成8种文字,在全球销量早已突破百万。他一生勤于写作,撰写了18本专著和无数的评论文章。其重要著作还有《道德的基础》、《凯恩斯经济学批判》等。

原文摘录

想要多读点经济学的人,接下来应该找几本中等篇幅和难度适中的专业著作来看。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哪本书能完全满足这种要求,但是有几本书,加起来效果不错。 Faustino Ballve "Essentials of Economics,Irvington-on-Hudson,N.Y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Education" 126pages Percy L. Greaves "Understanding the Dollar Crisis, Belmont, Mass." Western Islands, 1973, 327pages 主题类似但篇幅较长。 "Free Market Economics,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Education" by Bettina Bien Greeves 想要深入了解经济学的读者,如果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能力,接下来应该看"Human Action, Chicago:Contemporary Books"1949,1966; 907pages 这本书的逻辑单一性和经济学的精确度,超越了以前所有的经济学著作。“人的行为”出版十三年后,米塞斯的学生罗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 写了两册的"人,经济与国家“(Man, Economy, and State, MIssion, Kan" 987pages 这本书中有不少新东西,有不少作者透彻的见解;其叙述简单明了;其结构安排在某些方面比米塞斯的居住更适合作为教科书。 未完。 The advocates of government-guaranteed mortgages also forget that what is being lent is ultimately real capital, which is limited in supply, and that they are helping identified B at the expense of some unidentified A. Government-guaranteed home mortgages, especially when a negligible down payment or no down payment whatever is required, inevitably mean more bad loans than otherwise. They force the general taxpayer to subsidize the bad risks and to defray the losses. They encourage people to “buy” houses that they cannot really afford. They tend eventually to bring about an oversupply of houses as compared with other things. They temporarily overstimulate building, raise the cost of building for everybody (including the buyers of the homes with the guaranteed mortgages), and may mislead th...

书评

作者亨利。黑兹利特。6月份看到的最好一本书,也是我这二年看过所有的跟经济有关最好的一本书。对于,经济学我一直属于门外汉,只明白一点皮毛,这几年看了不少的杂书,包括不少的经济学,以畅销门居多,对相关知识属于一知半解,不成体系。 经济学方面经常存在各种谬论,比如不管是任何一个经济学大师的理论,你总能找到一位跟他有相反意见的大师,甚至有届诺贝尔奖是由两位观点相反经济学者同时获得,而你在报纸电视上总能看到一些白痴经济学会发表一些言论挑战各种常识。 我对于一些基础的经济学常识有些了解,对一些理论知道不合常理,但说不清楚为什么,无法解释清楚。而这本是本书是为了强调一般性的经济学原理,强调忽视这些原理会受到的惩罚,而不是去探讨特定政策法规对经济可能造成的危害。 本书分析经济生活中盛行的谬论,其中包括你现在在国内报纸杂志上看的绝大多数理论,而这本书尽量避免专业性、技术性的东西,以最浅显的方式告诉读者,这些复杂的经济问题背后的真相、什么样的经济政策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看这本书最大的好处,让你不被某些砖家叫兽给忽悠了,特别是象朗咸平之类的隐蔽性更强的专家所骗。说一下缺点,这本也有立场,他是由奥地利学派,这个学派的特色就是维护自由市场,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前提是在即完全竞争状态下发达的市场经济是一切基础。这这个理论正好跟经典经济学凯恩斯理论是对立的,它强调国家干预,并且主张国家干预扩大需求-刺激消费,至于这二个派的理论大家自己去看书吧。 但不管是什么理论,都是建立在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常识中,对这方面多一些了解,让你自己对未来的多一些判断的条件.

Economics in One Lesson 1989年中译本《回到常识》洪君彦序 在如今的中国知识界,人们多少都知道亚当.斯密、凯恩斯、弗里德曼、萨缪尔逊这些名字,知道他们是些曾经深深影响过整个西方经济学思想和现实经济生活的著名经济学家,尽管认真读过他们著作的人并不多。对于看不见的手、国家干预经济、追求充分就业、政府控制物价、自由放任、最低工资规定、赤字财政、福利国家、通货膨胀政策等等概念,大家也不觉得陌生。这些概念和经济思想,不同学派有不同的解释和政策主张,有时混杂在一起。关心经济问题的人们出自自身的利益,把西方经济理论兼容并创地吸收了进来。然而,究竟怎样认识经济社会中种种看上去纷繁复杂的实际经济问题,形成自己的“经济哲学”呢?也许本书的思路和观点可以为广大中国读者提供一点启发和参考。

本书作者亨利.黑兹利特(Henry Hazlitt)是美国报界元老,著名的经济专栏作家。在二十多岁步入报界之后,他曾先后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晚邮报》、《纽约先驱报》、《太阳报》、《美国信使报》、《纽约时报》、《民族周报》、《自由人》等报刊担任金融问题编辑、主编等职,并曾担任美国著名的三大期刊之一《新闻周刊》的副主编,为其“商业趋势”栏目撰写专栏文章。黑兹利特先后获得了文学、法学和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经济和金融问题的研究。他的论著很多,主要有《批判的剖析》(1933)、《美元能挽救世界吗》(1947)、《伟大的思想》(1951,在1966年再版时改为《时光倒流》)、《新经济学的失败:对凯恩斯主义谬误的分析》(1959、1973)、《人与福利国家》(1970)、《征服贫困》(1973)以及《通货膨胀危机与解救危机的方法》(1978)等,其中后者已有了中文版。他还曾编辑出版了《对凯恩斯经济学的批判》论文集。现在介绍的这本书原名《经济学一课》,最初出版于1946年,以后曾多次再版,中文是根据1979年的修订版译出的。

在西方经济学界凯恩斯主义与传统经济思潮的对立论战中,黑兹利特始终是明确站在传统保守派一边的。他主张恢复全面绝对的经济自由放任纲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他认为,自由竞争下的资本主义市场和价格制度几乎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体制,而国家则只是应当创造条件保证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功用。从这一点上看,黑兹利特的观点是与“最好的政府即管理最少的政府”的传统观点一致的。虽然在具体主张上有些分歧,但总的说来,他一直非常推崇奥地利学派自由主义经济学代表哈耶克以及货币主义学派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观点,主张自由经营、私有化、以市场力量有效配置各种资源、实现高经济效率。

在本书中,作者着重阐述的一个中心论点是,经济科学的艺术就在于,它不仅仅考察了某一法规或政策对于某一特殊集团的短期影响,而是同样探究了其为所有集团在长期内所带来的全部后果。从这一论点出发,作者指出,无数当代流行的被认为是“杰出的”经济观点,事实上都违反了常识,仔细想来是谬误的。他认为,政府税收是生产发展的阻碍因素;为了实现所谓充分就业,政府事实上只不过是把三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分给五个人去做了,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充分就业是一种迷信,不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动力;他强烈主张自由贸易,认为关税保护了落后和低效率;他反对制定政策来保护、拯救某一产业,认为应当“允许它们死亡”,只有这样才能允许其它的产业产生和发展起来。在这里,黑兹利特以美国农产品的原价政策为例,分析指出在这种政策下,一个产业的发展只不过是以牺牲其它产业的利益为代价得到的;他强烈抨击了政府制定价格、限制租金、规定最低工资水平的政策,认为工会的斗争事实上妨碍了劳工市场的竞争,破坏了效率。在本书修订版中作者加了“三十年后”一章,指出三十年的时间并没有使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们回到常识中来,相反,他们走得更远了。

培根曾有一句格言,即“稍微懂点哲学的人会倾向于无神论,而深究哲理则会使人的思想更接近宗教”。对这样的观点,人们会有完全不同的见解。然而,“懂得一点点经济学很容易引导人们得出自相矛盾的十分荒谬的结论,而真正理解经济学则会使人的思想重新回到常识”,这一点是黑兹利特深信不疑的。

本书与40年代第一次在美国出版之后,被翻译成八种文字,并陆续重版多次,颇为畅销。推荐译者将此译成中文的美国教授们认为,它曾使无数美国知识分子由此开始了解了经济学。一部四十多年前由生于上个世纪的作家写成的著作能够在今天的美国再次修订出版,并为许多人所欢迎,这说明了西方经济思潮的发展趋向和西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过,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本书中同样存在着许多显著的不足和错误。现今的社会并不是作者所描述的那种通过自愿交换组成的自由社会,也不可能成为那样的社会。作者对于初版后三十余年的经济发展以及政策手段的复杂变化并没有分析,没有看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现实。在对于工会组织、工会斗争的抨击上也显然表现出了其自由原则虚伪的一面。

然而,尽管如此,我认为于小庆同志译出此书,把它介绍给广大中国读者仍然是很有意义的。作者的观点清晰明确,讨论的问题也很接近生活,易为人们所理解。同时,作为报界元老,黑兹利特先生行文流畅生动,文风简洁犀利。因此,确实象哈耶克评价本书时所讲的,它将使聪明的外行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到许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