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丁型病毒性肝炎

丁型病毒性肝炎
丁型病毒性肝炎
原图链接

英文名称 :iralhepatitistypeD;deltahepatitis

就诊科室 :传染科,肝炎科

发病部位 :肝脏

多发群体 :HBV感染者

常见病因:丁型肝炎病毒(HDV),乙型肝炎病毒

传播途径:输血,血制品

传染性 :有

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与乙型肝炎病毒等嗜肝DNA病毒共同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呈全世界性分布,尤其意大利南部呈高度地方性流行,发展中国家HBsAg携带率较高,有引起HDV感染的基础。我国调查报告提示有地方性流行,各地HBsAg阳性者HDV感染率为0%~32%,总的看,北方偏低,南方偏高。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病者HDV感染率先明显高于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主要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相似。HDV与HBV重叠感染后,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 [1]

目录

病因

HDV为一有缺陷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必需依赖HBV等嗜肝DNA病毒为其提供外壳,才能进行复制。HDV存在于HBsAg阳性的HDV感染者的肝细胞核内和血清中。主要在肝细胞内复制。HDV易发生变异。人感染HDV后可明显抑制HBV-DNA的合成,HDAg出现与血清中HBV-DNA减少相一致,随着HDAg转阴和抗-HD出现,HBV-DNA又恢复到原水平。主要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相似,HDV感染大多见于HBV感染者,也可见散发性HDV感染者。HDV与HBV重叠感染后,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 [2]

临床表现

人感染HDV后,其临床表现决定于原有HBV感染状态。潜伏期4~20周。有下列两种类型:

HDV与HBV同时感染

见于既往无HDV感染,同时感染HDV与HBV,表现为急性丁型肝炎。其临床症状与急性乙型肝炎相似,在病程中可见两次胆红素和ALT升高。血清中HBsAg先出现,然后肝内HDAg阳性。急性期患者,血清中HDAg阳性持续数日即转阴,继而抗-HDIgM阳性,持续时间短,滴度低。抗-HDIgG则为阴性。

HDV与HBV重叠感染

临床表现多样,可似急性肝炎,也可为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多见于慢性HBV感染者,其症状主要决定于HDV感染前是慢性HBsAg携带者,抑或是HB慢性肝病者。如为HBsAg携带者,感染HDV后则表现似急性HBsAg阳性肝炎,但抗-HBVIgM阴性,较单纯HBV感染重。如为HBV慢性肝病,由于HBV持续感染,HDV不断复制,使已有肝组织病变加重,可表现为肝炎急性发作,或加速向慢活肝和肝硬化发展。因此,凡遇慢性乙型肝炎,原病情稳定,突然症状恶化,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颇似重型肝炎,应考虑为重叠感染HDV的可能。 [3]

检查

血清检查

血清中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和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D)。

肝功能检查

包括胆红素、麝香草酚浊度试验、AST、ALT、A/G、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蛋白电泳等。

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

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有条件可检测HBV-DNA,DNA-p,Pre-S1、Pre-S2等。

血清学检测

可检出部分HDV感染的患者,尚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只有从肝组织检测HDAg才能确诊。 [4]

诊断

1.HDV流行区内HBsAg携带者发生的肝炎;

2.急性乙型肝炎出现双峰性血清ALT和胆红素浓度波动;

3.病情已趋稳定的非活动性病例突然出现肝炎活动,或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表现进行性恶化;

4.HBV复制指标本已降低或消失,而临床表现反见恶化的病例。

确诊则决定于HDV血清学标志的检测。血清学诊断:HDV抗原、抗体可同时存在于血清。筛检中,常以抗-HD检测为第一步骤。抗-HD检测有放射免疫法(RIA)和酶吸附法(EIA)。

抗-HDIgM在临床发病的急性早期便可出现,持续3~9周,于恢复期消失;倘若转为持续感染状态,则可持续阳性,且以7S型为主,而在病情反复活动时可有19S型出现。因此,可作为同时感染和重叠感染急性发病的鉴别。急性发病时,在抗-HDIgM滴度开始下降之后,抗-HDIgG滴度显示上升,但亦有限,并于2~18个月内消失。持续高滴度抗-HDIgG的存在是慢性持续性HDV感染的主要血清学标志。

组织学诊断:肝活检标本肝细胞核内HDV(HDAg或HDVRNA)组织染色为确诊手段。 [5]

治疗

对HDV感染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预防。临床以护肝对症治疗为主。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等主要是干扰HBV-DNA的合成,对HDV-RNA的合成无抑制作用。 [6]

预防

1.严格筛选献血员,保证血液和血制品质量,是降低输血后丁型肝炎发病率的有效方法。

2.对HBV易感者广泛接种乙肝疫苗,是最终消灭HBsAg携带状态的有力措施,也是控制HDV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对针刺和注射实行一次性医疗用具,或一用一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 [7]


参考来源

  • 徐向田.   丁型病毒性肝炎. 《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 1986  
  • 宋明辉,董风歧,刘齐歌等.   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NPT水平. 《 现代免疫学 》 , 2005  
  • 程瑞雪,冯德云.   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原位分子杂交及免疫组化研究. 《 VIP 》 , 1996  
  • 赵平,佟丽芳.   丁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 CNKI 》 , 1999  
  • 马伟杭,赵炳华,马亦林.   HBV标志阳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丁型肝炎抗原的检测. 《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 , 1991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