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丁汝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丁汝昌
[javascript:void(0) 原图链接]
北洋海军提督
出生 1836年(丙申年))11月18日
国籍 中国
别名 丁先达、丁禹廷
职业 北洋海军提督
知名作品 出兵朝鲜,擒获朝鲜大院君李罡应,使日本干涉朝鲜计划落空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原名丁先达禹亭,次章,安徽合肥人,是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北洋水师创始人李鸿章的同乡。

生平简介

幼年家庭十分清贫。早年的他曾读过三年私塾,十岁那年便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在失学之后,丁汝昌更是以出外帮地主家放牛、放鸭、摆渡船等一系列杂活来贴补家用,在丁汝昌十四五岁的时候,他又被父亲送往了同族之内伯父的豆腐店当学徒。

1851年,安徽庐江一带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百姓粮食短缺,父母相继病逝。而此时的中国国内正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时期,1854年1月,太平天国攻克庐江,丁汝昌为了能饱腹充饥,便应征入伍,加入了太平军的队伍,成了太平天国将领程学启的部下,后驻扎在安徽安庆。

程学启深夜率丁汝昌等投诚,后攻占安庆, 被升任千总,充当开字营哨官

丁汝昌在太平天国期间的领头上司是程学启,湘军进攻安庆之时,奉命攻打安庆的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俩率湘军水陆之师围攻,都不曾攻克安庆城,最后绑走程学启的养母并威胁程的养母:“学启不降,当诛尔亲子”。程的养母大为恐慌,在曾国荃的逼令之下化妆成老妇前往安庆城中向程学启劝降,程念养母之恩,又因叶芸来对其有所提防,心中不免产生了投降之意。 1861年,程学启深夜率丁汝昌等部下300馀人翻越城墙,向集贤关湘军的训导曾贞干投降。同年8月1日,曾国荃率领程学启、丁汝昌等人攻占安庆,守城的太平军将领叶芸莱以及部下的1.6万人全部战死。 此战之后,程学启被升为游击,赏戴花翎,充当开字营营官。丁汝昌因战功显著被升任千总,充当开字营哨官。 而后程学启、李鸿章又与开字营一起被掉拨给新组建的淮军由李鸿章指挥支援上海,在抵达上海之后又配合刘铭传的铭字营与太平军展开大战。刘铭传见丁汝昌此人作战勇猛,就请求李鸿章把此人调入其麾下的铭字营升任营官,授参将。


被李鸿章调往北洋海防,前往英国接收订购的新式巡洋舰

1879年,丁汝昌被李鸿章调往北洋海防差用,并率水师官兵赶赴英国接舰回国。1880年,李鸿章派丁汝昌率领林泰曾邓世昌等人前往英国接收订购的新式巡洋舰——“超勇”、“扬威”二舰。在此期间,丁汝昌还朝见了英国女王,拜访了当时英国皇家海军司令和一些海军高级军官,并借此机会又赶赴德国参观了建造中的“定远”舰。 回国之后的丁汝昌更是被赏头品顶戴,获“西林巴图鲁”勇号,授予其天津镇总兵兼水师统领,记名提督。 在此次之后,丁汝昌所携的北洋水师各舰又在维护东北亚的危机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从“壬午兵变”、“甲申政变”、“巨文岛事件”、“长崎事件”与“第二次出访日本”,这一系列历史事件都在近代中国海军发展史上有著深刻的意义,对19世纪80——90年代动荡的东北亚形势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北洋水师正式成军之后,处于了停滞时期,而日本则是大力扩张发展海军军备

但自从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军之后,经过李鸿章的提名,丁汝昌被调任北洋水师提督,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海军统帅。 北洋水师正式成军之后,清廷对于北洋水师的发展就处于了停滞时期,除了从福建调入了鱼雷艇“福龙”号和“平远”号岸防铁甲舰之后,就未曾再给北洋水师增添一舰一炮。而日本更是在北洋水师两次出访日本之后,在严重的打击之下大力扩张发展海军军备,以至于其后来者居上,在甲午海战爆发前夕,整个日本海军的实力就超过了北洋水师。

政府无能统治与李鸿章“御敌报船”最终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军港,全军覆灭

丁汝昌等海军将领更是看出了中日海军之间的差距,北洋水师处于落后状态。丁汝昌一再向清政府申请,提出添船换炮已刻不容缓,但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却拒绝了丁汝昌在主要战舰上配备120毫米口径速射炮和三门新式105毫米口径后膛炮,所需白银61万两的请求。 在丰岛海战、黄海海战之后,李鸿章又听取了德国军事顾问汉纳根的建议,命令丁汝昌退守威海卫,执行“御敌报船”的方针。虽丁汝昌曾多次主动请缨带领北洋水师出海寻敌,决心与日本联合舰队决一死战,但都因李鸿章妄图保存北洋水师的实力而被驳回请求。 最终,清政府耗费巨资建设的北洋水师也在清政府的无能统治与李鸿章的“御敌报船”战略方针之下,被其亲手断送在威海卫军港之内,全军覆灭。

光绪下令死后不得下葬

在北洋水师诸多将领之中,丁汝昌也是首当其冲受到指责的一位将领,也致使其生前历经坎坷,屡屡遭到诬陷与指责,战败殉国后被加罪,光绪帝更是下令丁汝昌死后不得下葬,没收其全部家产,100多年来对他的褒贬不一,毁誉参半,至今仍争议不断。

一说,丁汝昌陆军降将出身,根本不懂海军,不能胜任水师提督一职。

二说,丁汝昌能力不行,缺少将“德”。

三说,丁汝昌胆怯同日舰队作战,一味消极保船,贻误战机。

四说,丁汝昌实乃投降怕死之派,李鸿章误用之。

炸毁威海卫港内的“定远”

但事实真相并非如此,丁汝昌虽曾是太平天国降兵,但其一身从戎,历经战场,是北洋水师中资历最深的将领,也是作战经验最丰富的将领,其作战勇敢顽强,也是立战功最多的将领,是最早使用洋枪洋炮的将领,是最早参与建设近代中国海军的将领。其次,丁汝昌虽不像林泰曾刘步蟾等人那样曾留学英国,在英国皇家海军铁甲舰上实习,受过专门训练。但其早年曾在长江水师管带炮船,在光绪初年“留北洋差序”,执行筹建海防的工作,曾赴英国接收战舰,德国船厂参观“定远”舰的建设,在维护东北亚危机的态势中,又率领军舰赶赴朝鲜、日本等地。中法战争之时,又曾“乘军舰往平江及钦州白龙尾,檄传海口”。

日本联合舰队的劝降,丁汝昌示意表决自己决不投降

他投身海军建设、担任水师提督多年,对海军事务也早已从不懂到懂。或许,从李鸿章的角度来看,凭借丁汝昌的资历、功绩、视野,其也是最适合担任北洋水师统帅的人。1894年1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用英文起草,写好劝降信经由英国远东舰队司令官斐利曼特转交给了丁汝昌。1月25日收到劝降信的丁汝昌,未给日军作任何答复,便把劝降信传寄给李鸿章,示意表决自己决不投降。 在李鸿章的“御敌报船”命令之下,丁汝昌率领各舰躲在威海卫港内拒不出港,各舰的舰炮奋力支援陆军与敌军作战。但终究寡不敌众援军又迟迟不至,在此情况之下,北洋水师内部从上到下均出现相继降敌骚动,就连雇佣的外籍军官也向丁汝昌进言,劝其降服日军,安抚人心。

丁汝昌在被逼至降敌之后,便做出了自杀的选择

丁汝昌坚持向诸将官表示,援军即将到来,绝不向日本投降。但在日本联合舰队的夜袭与北洋水师内部的哗变之下,面对数千将士的性命,丁汝昌终于被逼至降伏的选择之中。在写给伊东祐亨的请降书中,丁汝昌请求伊东祐亨将投降的北洋水师将士与外籍军官在战后予以遣散,伊东祐亨在接到“广丙”舰管带程璧光携带而来的请降书后立即下令了停止炮击北洋舰队的命令,并在战后履行了丁汝昌请降书中提出的要求。 丁汝昌在被逼至降敌之后,便做出了自杀的选择,在悲泣中他给提拔自己的中堂大人留下了一纸电文,遥望北京方向服毒自尽。

刘公岛道台牛昶昞, 前往日本的“松岛”舰进行投降谈判,签订协议

在丁汝昌自杀之后,刘公岛道台牛昶昞作为丁汝昌的后继长官,代表威海卫的北洋陆海军前往日本的“松岛”舰进行投降谈判,签订协议。 虽然丁汝昌在这一百多年以来褒贬不一,但不可否定的是其受到将士下属的爱戴和尊敬,符合一个忠良军人的形象,是一个爱国的民族英雄,他用死换回了刘公岛上数千北洋将士的性命。抛开降将与不懂海军之说,丁汝昌做到了“余决不弃报国之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的职责[1]

主要成就

光绪五年(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光绪七年(1881年)一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清政府在英订购的"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出任北洋海军提督。在任职期间对北洋海军和北洋海防的建设有所建树。光绪十七年(1891年),率舰队访问日本。鉴于日本海军的发展,回国后曾陈请清政府再购新舰,增强北洋海军实力,以防外患,未被采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