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丁纪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丁纪元
丁纪元
英文名 JiYuan Ding
出生 1942年
河南开封
国籍 中国
籍贯 河南邓州
职业 现代泛川派女琴家
知名作品 《获麟操》
《良宵引》
《水龙吟》等。
琴著有《略论古琴的五音正调与十二律旋宫弦法》
白石道人自度曲声律考辩》
《燕乐二十八调释》等二十余篇

丁纪元 (1942年 - ) 自幼跟從胞姊学習琴、筝。传承于丁伯苓中州琴派、复兴代表人物。1962年毕业于河南省立开封第一女子高中后进入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进修,师从泛川派古琴大师顾梅羹为师。1964转入湖北艺术学院民族器乐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古琴、宋词乐谱及隋唐燕乐等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1984年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学术委员;2006年起任中国古琴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常务理事,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

琴学作品有《略论古琴的五音正调与十二律旋宫弦法》、《白石道人自度曲声律考辩》、《蔡元定燕乐新解》、《燕乐角调说》、《燕乐二十八调释》等二十余篇。

个人简历

丁纪园,1942年出生于河南开封一个书香琴韵之家。1962年,丁纪园进入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学习,师从泛川派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学习古琴演奏及琴学理论。作为顾梅羹先生的传人,在顾先生的言传身教下,她习弹了《良宵引》、《四大景》、《平沙落雁》、《普庵咒》、《秋塞吟》、《流水》、《潇湘水云》、《汉宫秋月》等20多首古琴曲,可谓得其真传,古琴演奏的清丽凝厚的艺术风格由此形成。

1965 年,丁纪园考入当时的湖北艺术学院(今武汉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古筝专业。

1970年,大学毕业后的丁纪园任职于开封市群艺馆调研部,从事古琴、古筝演奏及琴学理论,隋唐燕乐、宋词乐谱等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

2002年,退休后的丁纪园牵头组织成立中州琴会,并任会长。2004年,她组织成立河南省古琴培训中心,全心致力于中州琴学的推广与传承。

从2003年至2004年,她和儿子宋大年、琴家韩廷瑶等人,根据清代中州琴派代表人物的古琴谱,反复按弹,把古琴谱中原本没有记出板眼节拍的琴曲通过整理订拍记出旋律,使之可以照谱按弹。

丁纪园等人对中州派琴谱的研究和整理,已成绝响的中州古琴流派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2007年的10月,首届中州派古琴曲打谱演奏会在郑州大学举行,这次以本土琴派打本土琴谱为主的打谱会在全国还是首次。

2013年3月的第二届打谱演奏会上,已过古稀之年的丁纪元,以一曲慷慨激昂的《获麟操》拉开了本届打谱演奏会的序幕。琴家们演奏了《获麟操》、《凤求凰》、《凌虚吟》等10首古琴曲,其中6首由丁纪园打谱。丁纪园和她的弟子们一起,把听众带入一个美妙的艺术境界。

出身名门

1942年12月,丁纪园出生于河南开封一个书香琴韵之家。其实,作为丁家这个一门书香的后人,丁纪园的祖籍是河南邓县(今邓州市)。丁氏家族乃邓州望族,自明初其始祖公丁从善随孔显镇抚邓州算起,丁氏家族在邓州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族人丁钲善琴棋书画,是独冠当时的古琴家,著有《琴谱》八卷。

丁纪园的爷爷丁敬学、外公宋雅堂都是精通琴棋书画之人。其父丁轸宇毕业于河南大学经济系, 193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经济科学院深造,1941年回国任教于母校河南大学。其母宋慧芝也精通琴棋书画,11岁考入开封北仓女中,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丁纪园的琴艺起初就是由母亲传授。

丁纪园的母亲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丁纪园上初中时,母亲请来家庭教师,教授她和弟弟学习古文,并带她到大相国寺拜师李玉芳学习河南坠子,后又向在当时的河南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艺术系任教的王省吾先生(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学习。工夫在琴外。今天,丁纪园在对中州琴曲发掘整理打谱时,能够准确地把握中州琴派的风格韵致,这与她从河南民间音乐地方曲艺中获得的艺术熏陶是分不开的。后来,为学习研究《白石道人歌曲》(又称《白石词》,宋代姜夔所作的词曲谱集),丁纪园又拜师于高文教授门下,学习中国古典文学。

师从名家

丁纪元与恩师顾梅羹教授
怀念恩师顾梅羹教授

1962年,丁纪园进入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学习,师从泛川派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字焘,出身于书香门第、古琴世家,著名古琴教育家、演奏家,时为东北地区音乐院校教授古琴专业的第一人)学习古琴演奏及琴学理论。作为顾梅羹先生的传人,在顾先生的言传身教下,她习弹了《良宵引》、《四大景》、《平沙落雁》、《普庵咒》、《秋塞吟》、《流水》、《潇湘水云》、《汉宫秋月》等20多首古琴曲,可谓得其真传,古琴演奏的清丽凝厚的艺术风格由此形成。今天,在丁纪园的客厅中,悬挂的唯一巨幅照片,就是她跟恩师顾梅羹先生习琴的合影。

1965 年,丁纪园考入当时的湖北艺术学院(今武汉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古筝专业。在这里,她的执教老师是其二姐丁伯苓。丁伯苓也是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丁伯苓的古筝演奏立意高远,富于变化,善于演奏多种风格和不同流派的筝曲,其豪放爽朗的艺术家气质给丁纪园以深深的影响。

倾心打谱

1970年,大学毕业后的丁纪园任职于开封市群艺馆调研部,从事古琴、古筝演奏及琴学理论,隋唐燕乐、宋词乐谱等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

中州琴学源远流长。中州的古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优良的传统,独具“高古端严、宽宏苍老”的艺术魅力。在历史上,汉魏、北宋、清代乾隆年间三个时期,中州琴学都曾鼎盛。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州琴社”最后一位琴人离世,中州派琴曲已无人按弹。为了中州琴学的复兴,2002年,退休后的丁纪园牵头组织成立中州琴会,并任会长。2004年,她组织成立河南省古琴培训中心,全心致力于中州琴学的推广与传承。

打谱是对古琴音乐的一次“考古”,也是琴乐艺术的再创造,它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琴乐素养。丁纪园对中州古琴乐的突出贡献之一,即是在2003年至2004年,她和儿子宋大年、琴家韩廷瑶等人,根据清代中州琴派代表人物的古琴谱,反复按弹,把古琴谱中原本没有记出板眼节拍的琴曲通过整理订拍记出旋律,使之可以照谱按弹。

通过丁纪园等人对中州派琴谱的研究和整理,已成绝响的中州古琴流派,才得以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2007年的10月,首届中州派古琴曲打谱演奏会在郑州大学举行。在这次打谱会上,以丁纪园为主的中州琴人,依据王善的《治心斋琴学练要》等,发掘整理出了《水龙吟》等八首中州派的琴曲古谱。演奏会上,丁纪园首先演奏了一曲《水龙吟》,与戴树红先生琴箫合奏的一曲《幽涧泉》将打谱演奏会推向了高潮。

2013年3月的第二届打谱演奏会上,已过古稀之年的丁纪元,以一曲慷慨激昂的《获麟操》拉开了本届打谱演奏会的序幕。琴家们演奏了《获麟操》、《凤求凰》、《凌虚吟》等10首古琴曲,其中6首由丁纪园打谱。丁纪园和她的弟子们一起,把听众带入一个美妙的艺术境界。

硕果累累

第三届中国古琴艺术节系列图片报道之名家音乐会
第三届中国古琴艺术节系列图片报道之名家音乐会于2011年5月22日晚7点半在常熟评弹馆举办 《幽涧泉》演奏:丁纪元


丁纪园对中州古琴和河南音乐教育事业的贡献,不仅表现在古琴打谱和琴艺传承方面,而且表现在她对中国古琴艺术和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方面。在这方面的成果,大多发表在音乐类核心期刊上。

事实上,丁纪园的学术生涯在开封市群艺馆调研部工作的日子里就已经开始了,1970年以来,她就致力于古琴艺术和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她研究的重点是燕乐、白石道人歌曲谱等。在燕乐乐调方面,她着重研究的是燕乐的宫调、音高与音阶、燕乐“七宫四调”等。对《白石道人歌曲》谱的研究,她的重点是《白石道人歌曲》的谱字以及译谱等。在研究中,她不仅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学术见解,而且还能找出其他研究者的错误所在。多年来,丁纪园应邀参加了历届国内、国际的古琴及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的学术会议,其学术成果广受好评。丁纪元曾发表的论文有《略论古琴的五音正调与十二律旋宫弦法》、《白石道人自度曲声律考辩》、《蔡元定燕乐新解》、《燕乐角调说》、《燕乐二十八调释》等二十余篇。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古琴艺术列入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古琴艺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琴,这种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的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蕴含着中华文化天人合一、君子之道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国音乐艺术的至高境界,其所形成的独特文化记忆,对中国文化艺术乃至中国人的精神品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今,她天籁般的神韵正期待着更多的人,去感受和传承其无尽的艺术魅力。“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师。”从开封走出的古琴家丁纪园,正在弘扬和传承古琴艺术的道路上执著地前行。我们相信,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里,在丁纪园等古琴前辈的引领下,中州琴学一定会再度振兴。[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