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丁鱥」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养殖方法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9: 行 19:
 
| align= light|
 
| align= light|
  
中文 :山矾叶九节
+
''' 中文名 称''':丁鱥
  
拉丁学名:Psychotria symplocifolia Kurz
+
''' 拉丁学名''':Tinca tinca(L)
  
界:植物界
+
'''别称''':金鲑鱼、丁鲑鱼、丁鱼岁、须鱼岁、金岁鱼、须桂鱼、丁穗鱼
  
门:被子植
+
'''界''':动
  
纲:单子叶植
+
'''门''':[[脊索动 ]]门 Phylum Chordata
  
目:百合目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科:茜草科
+
'''纲''':鱼纲
  
 属:九节
+
'''目''':鲤形目
 +
   
 +
'''亚目''':雅罗鱼亚目
 +
 
 +
'''科''':鲤科
 +
 
 +
'''亚科''':雅罗鱼亚科
 +
 
 +
''' ''':丁鱥
  
 
|}
 
|}
 丁鱥,又称欧洲丁鱥、丁桂鱼、须鱼岁,西方相传有病的鱼以身体磨擦之皆可治愈,由此得到医生鱼的别名。是一种分布于欧亚大陆(西起不列颠群岛,东至鄂毕河和叶尼塞河,南至贝加尔湖)淡水和汽水的鱼类,是丁鱥属的唯一一个种。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特别是湖泊和河流下游。
+
 丁鱥,又称欧洲丁鱥、丁桂鱼、须鱼岁,西方相传有病的鱼以身体磨擦之皆可治愈,由此得到医生鱼的别名。是一种分布于[[ 欧亚大陆]](西起不列颠群岛,东至鄂毕河和叶尼塞河,南至贝加尔湖)淡水和汽水的鱼类,是丁鱥属的唯一一个种。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特别是[[ 湖泊]] 和河流下游。
  
 丁桂鱼体表有绿、黄、蓝、白四种表现色,同时拥有细嫩的肉质、鲜美的味道、极高的营养价值,是欧洲各国的主要淡水养殖经济鱼之一,又是重要的游钓鱼、观赏鱼,在欧洲有皇家宠鱼之称。由于捕起后体色很快变为黑色,故有"黑鱼"之称。 具有杂食性,粘性卵两大特性,是重要经济鱼类,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
 丁桂鱼体表有绿、黄、蓝、白四种表现色,同时拥有细嫩的肉质、鲜美的味道、极高的营养价值,是[[ 欧洲]] 各国的主要淡水养殖经济鱼之一,又是重要的游钓鱼、观赏鱼,在欧洲有皇家宠鱼之称。由于捕起后体色很快变为黑色,故有"黑鱼"之称。 具有杂食性,粘性卵两大特性,是重要经济鱼类,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基本信息
+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丁鱥
 
  
学名
+
'''中文名称''':
Tinca tinca(L)
 
  
别称
+
'''拉 学名''':Tinca tinca(L)
金鲑鱼、 鲑鱼、丁鱼岁、须鱼岁、金岁鱼、须桂鱼、丁穗鱼
 
  
+
'''别称''':金鲑鱼、丁鲑鱼、丁鱼岁、须鱼岁、金岁鱼、须桂鱼、丁穗鱼
动物界
 
  
+
'''界''': 动物
脊索 动物 门 Phylum Chordata
 
  
+
''' ''': 动物门 Phylum Chordata
动物 Vertebrata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鱼纲
 
  
+
'''纲''':鱼纲
鲤形目
 
  
 +
'''目''':鲤形目
 
   
 
   
亚目
+
''' 亚目''': 雅罗鱼亚目
雅罗鱼亚目
 
  
+
''' ''': 鲤科
鲤科
 
  
亚科
+
''' 亚科''': 雅罗鱼亚科
雅罗鱼亚科
 
  
+
''' ''': 丁鱥属
丁鱥属
 
  
原产地
+
''' 原产地''':[[ 欧洲]] ,引种于欧洲捷克
欧洲,引种于欧洲捷克
 
  
生存温度
+
''' 生存温度''':0-41℃
0-41℃
 
  
英文名
+
''' 英文名''':tench
tench
 
  
地方名
+
''' 地方名''': 丁桂
丁桂
 
  
目录
+
 
1形态特征
+
==''' 形态特征'''==
2生态特质
 
3资源状况
 
4栖息环境
 
5生活习性
 
6生长繁殖
 
7分布范围
 
8生物价值
 
9养殖方法
 
折叠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丁鱥体长可达70厘米,多数体型小,眼较小,麦黄色。两性异形不明显,除了雌鱼比雄鱼腹部更为凸出。雄鱼腹鳍的外辐肋似乎也更粗壮扁平。
 
 丁鱥体长可达70厘米,多数体型小,眼较小,麦黄色。两性异形不明显,除了雌鱼比雄鱼腹部更为凸出。雄鱼腹鳍的外辐肋似乎也更粗壮扁平。
  
行 107: 行 90:
 
 丁鱥口颇窄,口裂稍向上倾斜,口角处有1对短须,咽齿1行,齿面中央有一沟,齿端略呈沟状。咀两角有各一条小触须。体被小圆鳞,鳞细,排列紧密,深藏于厚皮下,使其如鳗鱼光滑。侧线完全,上部颜色较深,下部较浅。吻部有一对极短的唇须,背鳍短,鳍条无硬刺,其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胸、腹鳍呈扇形,尾鳍平截或微凹。
 
 丁鱥口颇窄,口裂稍向上倾斜,口角处有1对短须,咽齿1行,齿面中央有一沟,齿端略呈沟状。咀两角有各一条小触须。体被小圆鳞,鳞细,排列紧密,深藏于厚皮下,使其如鳗鱼光滑。侧线完全,上部颜色较深,下部较浅。吻部有一对极短的唇须,背鳍短,鳍条无硬刺,其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胸、腹鳍呈扇形,尾鳍平截或微凹。
  
折叠编辑本段 生态特质
+
==''' 生态特质'''==
 
 淡水底栖鱼类,多栖息于多水草的静水或泥底的缓流水体中,耐低氧。冬季栖息在深水区,耐寒力较强,属广温性。通常夏季产卵,成长迅速。杂食性,主要摄氏底栖无脊椎动物、藻类和腐殖质。
 
 淡水底栖鱼类,多栖息于多水草的静水或泥底的缓流水体中,耐低氧。冬季栖息在深水区,耐寒力较强,属广温性。通常夏季产卵,成长迅速。杂食性,主要摄氏底栖无脊椎动物、藻类和腐殖质。
  
折叠编辑本段 资源状况
+
==''' 资源状况'''==
 
 天然资源日渐减少。作为优良的养殖对象,已在我国多地推广养殖。
 
 天然资源日渐减少。作为优良的养殖对象,已在我国多地推广养殖。
  
折叠编辑本段 栖息环境
+
==''' 栖息环境'''==
 
 丁鱥为广温性的淡水、底栖鱼类,常见于以黏土和泥为基底、植物丰富的平静水域,少见于多石清澈的水域,而在快速流动的溪流里根本就不能发现其踪迹。耐低溶解氧,能容忍含氧量低的水甚至是鲤鱼不能生存的水域。在0℃~40℃水中均可存活,生长适温20℃~28℃最佳。pH值为7~10。
 
 丁鱥为广温性的淡水、底栖鱼类,常见于以黏土和泥为基底、植物丰富的平静水域,少见于多石清澈的水域,而在快速流动的溪流里根本就不能发现其踪迹。耐低溶解氧,能容忍含氧量低的水甚至是鲤鱼不能生存的水域。在0℃~40℃水中均可存活,生长适温20℃~28℃最佳。pH值为7~10。
  
 
 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特别是湖泊和河流下游。
 
 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特别是湖泊和河流下游。
  
折叠编辑本段 生活习性
+
==''' 生活习性'''==
 丁鱥食性广,摄食较慢,易驯化。为杂食性鱼类,多于夜间觅食,以连根拔起的方法食用水底的藻类和无脊椎动物。 喜食水中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植物碎屑,以腐败植物残渣及水生昆虫幼虫为食,对豆饼、鱼粉、菜籽饼(粕)等人工饲料亦喜食。丁鱥和鲢鳙之间的食物竞争很激烈,和草鱼的矛盾较低。
+
 丁鱥食性广,摄食较慢,易驯化。为杂食性鱼类,多于夜间觅食,以连根拔起的方法食用水底的藻类和[[ 无脊椎动物]] 。 喜食水中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植物碎屑,以腐败植物残渣及[[ 水生昆虫]] 幼虫为食,对豆饼、鱼粉、菜籽饼(粕)等人工饲料亦喜食。丁鱥和鲢鳙之间的食物竞争很激烈,和草鱼的矛盾较低。
  
浮游动物是1龄丁鱥的最重要食物种类,其中小型枝角类占主导地拉。体长5cm以上时,丁鱥主要摄食桡足类、轮虫、底栖动物如摇蚊幼虫、水中软体动物等。随着体长的增加,人工配合饲料在丁鱥食物中的比例会不断增加。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是2龄丁鱥的主要食物,人工养殖可投喂各种配合饲料。而3龄丁鱥偏爱颗粒食物。
+
[[ 浮游动物]] 是1龄丁鱥的最重要食物种类,其中小型枝角类占主导地拉。体长5cm以上时,丁鱥主要摄食桡足类、轮虫、底栖动物如摇蚊幼虫、水中[[ 软体动物]] 等。随着体长的增加,人工配合饲料在丁鱥食物中的比例会不断增加。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是2龄丁鱥的主要食物,人工养殖可投喂各种配合饲料。而3龄丁鱥偏爱颗粒食物。
  
 
 喜栖息于水草多的淤泥底质的静水处,对水中含氧量变化适应能力强,喜欢在水草中栖息、蔽阴、摄食和溶氧充足的鱼塘、山塘、水库、江河、湖泊等水域中生活。皮肤具有呼吸功能,耐寒能力较强,常夜间活动,冬季在北方能钻入泥底越冬,可将身体埋于泥中呈休眠状态。
 
 喜栖息于水草多的淤泥底质的静水处,对水中含氧量变化适应能力强,喜欢在水草中栖息、蔽阴、摄食和溶氧充足的鱼塘、山塘、水库、江河、湖泊等水域中生活。皮肤具有呼吸功能,耐寒能力较强,常夜间活动,冬季在北方能钻入泥底越冬,可将身体埋于泥中呈休眠状态。
  
折叠编辑本段 生长繁殖
+
==''' 生长繁殖'''==
 
 丁鱥的性别可以通过腹鳍束鉴别,一般雌鱼的腹鳍为软鳍,末端稍尖,长度未到肛门,在生殖季节,雌鱼的腹部明显膨大,光滑而富有弹性。而正常雄鱼的腹鳍比雌鱼的要长,呈半圆形,达到甚至覆盖住了肛门。
 
 丁鱥的性别可以通过腹鳍束鉴别,一般雌鱼的腹鳍为软鳍,末端稍尖,长度未到肛门,在生殖季节,雌鱼的腹部明显膨大,光滑而富有弹性。而正常雄鱼的腹鳍比雌鱼的要长,呈半圆形,达到甚至覆盖住了肛门。
  
行 132: 行 115:
 
 在野生状态下生长较慢,2龄鱼体重187克,3龄体重296克,在天然水域中,最大个体约7.5kg。人工养殖生长速度较快,当年可达50g~80g,次年可达300g~500g左右。在我国华中地区,丁鱥雄鱼1~2年性成熟,而雌鱼性成熟年龄为2~3年,依水温及养殖情况而异。繁殖期为5~7月份,产卵水温为20℃~26℃,分批产卵。怀卵量为30万粒以上,卵小,附于水草上,为沉性卵,有一定粘性。
 
 在野生状态下生长较慢,2龄鱼体重187克,3龄体重296克,在天然水域中,最大个体约7.5kg。人工养殖生长速度较快,当年可达50g~80g,次年可达300g~500g左右。在我国华中地区,丁鱥雄鱼1~2年性成熟,而雌鱼性成熟年龄为2~3年,依水温及养殖情况而异。繁殖期为5~7月份,产卵水温为20℃~26℃,分批产卵。怀卵量为30万粒以上,卵小,附于水草上,为沉性卵,有一定粘性。
  
折叠编辑本段 分布范围
+
==''' 分布范围'''==
 丁鱥广泛分布在欧洲各大内陆河流、湖泊,以捷克、匈牙利、西班牙居多,由于其适应性强,逐渐扩展到中亚和西北利亚。在中国只见于新疆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流域。
+
 丁鱥广泛分布在欧洲各大内陆河流、[[ 湖泊]] ,以[[ 捷克]] [[ 匈牙利]] [[ 西班牙]] 居多,由于其适应性强,逐渐扩展到中亚和西北利亚。在中国只见于[[ 新疆]] 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流域。
  
折叠编辑本段 生物价值
+
==''' 生物价值'''==
折叠 营养价值
+
* 营养价值
 
 丁鱥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18.85%),尤以富含脑黄金(DHA),被誉为绿色保健食品,畅销欧洲。该鱼共有绿、黄、蓝、白等多种表现色,但主要推荐金色丁鱥。它是一种人工培养的丁鱥。色调由浅金色至红色不等,有些鳍上和胁腹部有红黑斑点。丁鱥既是鱼中食用佳肴,又是养殖、观赏、垂钓极品。
 
 丁鱥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18.85%),尤以富含脑黄金(DHA),被誉为绿色保健食品,畅销欧洲。该鱼共有绿、黄、蓝、白等多种表现色,但主要推荐金色丁鱥。它是一种人工培养的丁鱥。色调由浅金色至红色不等,有些鳍上和胁腹部有红黑斑点。丁鱥既是鱼中食用佳肴,又是养殖、观赏、垂钓极品。
  
折叠 经济价值
+
* 经济价值
 
 丁鱥肉质细嫩,含脂量高,味甚美,尤其是厚硕的鱼皮,有独特味道,是做生鱼皮的上好原料,有较高的商品价值。两年可达到上市规格,是替代鲤鱼、鲫鱼较为理想的品种,被全国水产研究部门和生产单位所关注。
 
 丁鱥肉质细嫩,含脂量高,味甚美,尤其是厚硕的鱼皮,有独特味道,是做生鱼皮的上好原料,有较高的商品价值。两年可达到上市规格,是替代鲤鱼、鲫鱼较为理想的品种,被全国水产研究部门和生产单位所关注。
  
 
 丁鱥抗病力强,比较易于长途运输,市场接受程度不错。营养价值高、广温性、耐低氧、食性杂、易驯化、起捕率高等优点,是池塘主养和湖泊、水库养殖的优良品种。该鱼已被大量消费者接受,只要改进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成活率,即可作为池塘主养对象推广。
 
 丁鱥抗病力强,比较易于长途运输,市场接受程度不错。营养价值高、广温性、耐低氧、食性杂、易驯化、起捕率高等优点,是池塘主养和湖泊、水库养殖的优良品种。该鱼已被大量消费者接受,只要改进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成活率,即可作为池塘主养对象推广。
  
折叠编辑本段 养殖方法
+
==''' 养殖方法'''==
折叠 食料
+
* 食料
 
 丁鱥食料广泛,要求条件低,在天然水域能自繁自育,是水库、坑塘理想的增殖对象。在池塘养殖中,完全可以替代鲤、鲫鱼。池塘养殖搭配比例,同鲤、鲫鱼相同。养殖丁鱥的池塘尽量与鲤鱼、鲫鱼分开,因丁鱥的抢食能力、游速远比鲤鱼差,和鲤鱼在同一池塘里,丁鱥很难达到预期的起捕规格。
 
 丁鱥食料广泛,要求条件低,在天然水域能自繁自育,是水库、坑塘理想的增殖对象。在池塘养殖中,完全可以替代鲤、鲫鱼。池塘养殖搭配比例,同鲤、鲫鱼相同。养殖丁鱥的池塘尽量与鲤鱼、鲫鱼分开,因丁鱥的抢食能力、游速远比鲤鱼差,和鲤鱼在同一池塘里,丁鱥很难达到预期的起捕规格。
  
行 153: 行 136:
  
 
 丁鱥比较喜欢食软颗粒沉性饲料。饲料原材料要求粉碎粒度越小越好,原材料粉碎后过80目以上的筛比较好。这样的饲料丁鱥幼鱼喜欢摄食,营养成份也易消化吸收。250g以下的幼鱼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以45一48%为佳,其中动物性蛋白(主要指鱼粉)保证在 40%以上。250g以上的丁鱥幼鱼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以38-42%为佳,其中动物性蛋白质保证在30%以上。饲料中的植物性蛋白以豆饼为主,另外适当配玉米蛋白粉、花生蛋白粉、菜籽饼和棉籽粕等。 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丁鱥的大小和饲养的季节、天气、水温、水质以及摄食情况灵活掌握,进行合理的投喂。丁鱥的消化道较短,与体长接近,因此,丁鱥适合少食多餐的投喂方式。
 
 丁鱥比较喜欢食软颗粒沉性饲料。饲料原材料要求粉碎粒度越小越好,原材料粉碎后过80目以上的筛比较好。这样的饲料丁鱥幼鱼喜欢摄食,营养成份也易消化吸收。250g以下的幼鱼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以45一48%为佳,其中动物性蛋白(主要指鱼粉)保证在 40%以上。250g以上的丁鱥幼鱼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以38-42%为佳,其中动物性蛋白质保证在30%以上。饲料中的植物性蛋白以豆饼为主,另外适当配玉米蛋白粉、花生蛋白粉、菜籽饼和棉籽粕等。 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丁鱥的大小和饲养的季节、天气、水温、水质以及摄食情况灵活掌握,进行合理的投喂。丁鱥的消化道较短,与体长接近,因此,丁鱥适合少食多餐的投喂方式。
 
+
* 鱼苗饲养
折叠 鱼苗饲养
 
 
 为了让鱼苗下塘后能获得量多质好的适口天然食料,加快成长,提高成活率,必须在放养前就要施放基肥,即肥水下塘。
 
 为了让鱼苗下塘后能获得量多质好的适口天然食料,加快成长,提高成活率,必须在放养前就要施放基肥,即肥水下塘。
  
 
 初下塘鱼苗的适口食料轮虫和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据试验,鱼苗下塘时轮虫的数量以每升水1万个左右,生物量20-40毫克/升为好。鱼苗因适口食料丰富,生长快,成活率高,可以此作为"肥水下塘"的生物指示。
 
 初下塘鱼苗的适口食料轮虫和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据试验,鱼苗下塘时轮虫的数量以每升水1万个左右,生物量20-40毫克/升为好。鱼苗因适口食料丰富,生长快,成活率高,可以此作为"肥水下塘"的生物指示。
  
折叠 注意事项
+
* 注意事项
 
1、鱼苗必须待鱼鳔充气,能平游,能摄取外界食物时方可下塘(一般情况为4-6天)。过早下塘易造成死亡。
 
1、鱼苗必须待鱼鳔充气,能平游,能摄取外界食物时方可下塘(一般情况为4-6天)。过早下塘易造成死亡。
  
行 172: 行 154:
 
 丁鱥在夏花养成鱼种,可同花、白鲢混养,决不能同鲤、鲫鱼混养,因为他们食性基本相同,而丁鱥的抢食能力比不上鲤鱼、鲫鱼。因而达不到预期出塘规格。
 
 丁鱥在夏花养成鱼种,可同花、白鲢混养,决不能同鲤、鲫鱼混养,因为他们食性基本相同,而丁鱥的抢食能力比不上鲤鱼、鲫鱼。因而达不到预期出塘规格。
  
折叠 池塘养殖
+
* 池塘养殖
 
 主养丁鱥的池塘以水面3~5亩、水深1.5~1.8米为宜。池塘的水过深,不利于其生长;水源方便,要求无工农业、生活废水的污染;水质要清新,溶氧含量高。另外,最好配备一台自动投饵机和一台功率3千瓦的增氧机;淤泥深最好不要超过20厘米。丁鱥喜在泥层中掘食,过深的淤泥容易造成水质浑浊和丁鱥发病。
 
 主养丁鱥的池塘以水面3~5亩、水深1.5~1.8米为宜。池塘的水过深,不利于其生长;水源方便,要求无工农业、生活废水的污染;水质要清新,溶氧含量高。另外,最好配备一台自动投饵机和一台功率3千瓦的增氧机;淤泥深最好不要超过20厘米。丁鱥喜在泥层中掘食,过深的淤泥容易造成水质浑浊和丁鱥发病。
  
行 187: 行 169:
 
 池塘面积3-5亩,也可有水草。每亩放养1000-1500尾丁鱥种(规格8-15cm)。投喂含粗蛋白32-34%的配合饲料;施肥主养时,有机肥与无机肥可结合使用,无机肥可解决快速育虫的问题,而有机肥,能丰富浮游生物种类,提供稳定营养源,但要注意水质调节,适当加注新水。经8-10个月养殖,亩净产丁鱥可达500-1000公斤。
 
 池塘面积3-5亩,也可有水草。每亩放养1000-1500尾丁鱥种(规格8-15cm)。投喂含粗蛋白32-34%的配合饲料;施肥主养时,有机肥与无机肥可结合使用,无机肥可解决快速育虫的问题,而有机肥,能丰富浮游生物种类,提供稳定营养源,但要注意水质调节,适当加注新水。经8-10个月养殖,亩净产丁鱥可达500-1000公斤。
  
 在欧洲,丁鱥经常与鲤鱼套养。湖北省国外名优鱼类基地进行了丁鱥与太阳鱼混养试验,效果还比较理想。养殖过程中如发现小瓜虫病、寄生虫感染等可用1%NaCl溶液淋浴控制。
+
 在欧洲,丁鱥经常与鲤鱼套养。[[ 湖北]] 省国外名优鱼类基地进行了丁鱥与太阳鱼混养试验,效果还比较理想。养殖过程中如发现小瓜虫病、寄生虫感染等可用1%NaCl溶液淋浴控制。
  
折叠 网箱养殖
+
* 网箱养殖
 
1、网箱尺寸:
 
1、网箱尺寸:
  
行 203: 行 185:
  
 
 丁鱥在网箱中经10-13个月养殖,规格可达0.5-0.7公斤。每立方米产鱼低产设计者约为5-35公斤,中产设计者50-105公斤,高产设计者120-175公斤。
 
 丁鱥在网箱中经10-13个月养殖,规格可达0.5-0.7公斤。每立方米产鱼低产设计者约为5-35公斤,中产设计者50-105公斤,高产设计者120-175公斤。
 +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Reflist}}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於 2021年6月1日 (二) 20:31 的最新修訂

丁鱥

中文名稱:丁鱥

拉丁學名:Tinca tinca(L)

別稱:金鮭魚、丁鮭魚、丁魚歲、須魚歲、金歲魚、須桂魚、丁穗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Phylum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魚綱

:鯉形目

亞目:雅羅魚亞目

:鯉科

亞科:雅羅魚亞科

:丁鱥屬

丁鱥,又稱歐洲丁鱥、丁桂魚、須魚歲,西方相傳有病的魚以身體磨擦之皆可治癒,由此得到醫生魚的別名。是一種分布於歐亞大陸(西起不列顛群島,東至鄂畢河和葉尼塞河,南至貝加爾湖)淡水和汽水的魚類,是丁鱥屬的唯一一個種。通常生活在水流緩慢的淡水中,特別是湖泊和河流下游。

丁桂魚體表有綠、黃、藍、白四種表現色,同時擁有細嫩的肉質、鮮美的味道、極高的營養價值,是歐洲各國的主要淡水養殖經濟魚之一,又是重要的游釣魚、觀賞魚,在歐洲有皇家寵魚之稱。由於捕起後體色很快變為黑色,故有"黑魚"之稱。 具有雜食性,粘性卵兩大特性,是重要經濟魚類,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丁鱥

拉丁學名:Tinca tinca(L)

別稱:金鮭魚、丁鮭魚、丁魚歲、須魚歲、金歲魚、須桂魚、丁穗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Phylum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魚綱

:鯉形目

亞目:雅羅魚亞目

:鯉科

亞科:雅羅魚亞科

:丁鱥屬

原產地歐洲,引種於歐洲捷克

生存溫度:0-41℃

英文名:tench

地方名:丁桂


形態特徵

丁鱥體長可達70厘米,多數體型小,眼較小,麥黃色。兩性異形不明顯,除了雌魚比雄魚腹部更為凸出。雄魚腹鰭的外輻肋似乎也更粗壯扁平。

丁鱥體略高,腹部圓,側扁。大體呈橄欖綠色,體背側青黑,背較深,腹接近金黃色,較圓無皮棱。體尾鰭不分叉,其他鰭則呈圓形,各鰭大部灰黑,虹彩金黃。

丁鱥口頗窄,口裂稍向上傾斜,口角處有1對短須,咽齒1行,齒面中央有一溝,齒端略呈溝狀。咀兩角有各一條小觸鬚。體被小圓鱗,鱗細,排列緊密,深藏於厚皮下,使其如鰻魚光滑。側線完全,上部顏色較深,下部較淺。吻部有一對極短的唇須,背鰭短,鰭條無硬刺,其起點位於腹鰭起點之後。胸、腹鰭呈扇形,尾鰭平截或微凹。

生態特質

淡水底棲魚類,多棲息於多水草的靜水或泥底的緩流水體中,耐低氧。冬季棲息在深水區,耐寒力較強,屬廣溫性。通常夏季產卵,成長迅速。雜食性,主要攝氏底棲無脊椎動物、藻類和腐殖質。

資源狀況

天然資源日漸減少。作為優良的養殖對象,已在我國多地推廣養殖。

棲息環境

丁鱥為廣溫性的淡水、底棲魚類,常見於以黏土和泥為基底、植物豐富的平靜水域,少見於多石清澈的水域,而在快速流動的溪流里根本就不能發現其蹤跡。耐低溶解氧,能容忍含氧量低的水甚至是鯉魚不能生存的水域。在0℃~40℃水中均可存活,生長適溫20℃~28℃最佳。pH值為7~10。

通常生活在水流緩慢的淡水中,特別是湖泊和河流下游。

生活習性

丁鱥食性廣,攝食較慢,易馴化。為雜食性魚類,多於夜間覓食,以連根拔起的方法食用水底的藻類和無脊椎動物。 喜食水中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和植物碎屑,以腐敗植物殘渣及水生昆蟲幼蟲為食,對豆餅、魚粉、菜籽餅(粕)等人工飼料亦喜食。丁鱥和鰱鱅之間的食物競爭很激烈,和草魚的矛盾較低。

浮遊動物是1齡丁鱥的最重要食物種類,其中小型枝角類占主導地拉。體長5cm以上時,丁鱥主要攝食橈足類、輪蟲、底棲動物如搖蚊幼蟲、水中軟體動物等。隨着體長的增加,人工配合飼料在丁鱥食物中的比例會不斷增加。浮遊動物和底棲動物是2齡丁鱥的主要食物,人工養殖可投餵各種配合飼料。而3齡丁鱥偏愛顆粒食物。

喜棲息於水草多的淤泥底質的靜水處,對水中含氧量變化適應能力強,喜歡在水草中棲息、蔽陰、攝食和溶氧充足的魚塘、山塘、水庫、江河、湖泊等水域中生活。皮膚具有呼吸功能,耐寒能力較強,常夜間活動,冬季在北方能鑽入泥底越冬,可將身體埋於泥中呈休眠狀態。

生長繁殖

丁鱥的性別可以通過腹鰭束鑑別,一般雌魚的腹鰭為軟鰭,末端稍尖,長度未到肛門,在生殖季節,雌魚的腹部明顯膨大,光滑而富有彈性。而正常雄魚的腹鰭比雌魚的要長,呈半圓形,達到甚至覆蓋住了肛門。

丁鱥為多次性產卵魚類,產卵於淺水中的水生植物蕞中,綠色帶黏性的卵依附在底部。多於夏季產卵,最多可達三十萬顆。在一個生殖季節通常每條雌魚可產卵3-4次,在水溫適宜的條件下,甚至可以達到5-8次,兩批產卵之間的間隔為15-22天。丁鱥產卵要求水溫在18℃- 29℃之間,在我國華中地區,產卵活動從每年的4月底開始可一直持續到9月份。大於1千克體重的雌魚的相對懷卵量通常為200×10- 400×10粒/千克,而體重低於0.5千克的雌丁鱥的相對懷卵量不會超過200×10粒/千克。

在野生狀態下生長較慢,2齡魚體重187克,3齡體重296克,在天然水域中,最大個體約7.5kg。人工養殖生長速度較快,當年可達50g~80g,次年可達300g~500g左右。在我國華中地區,丁鱥雄魚1~2年性成熟,而雌魚性成熟年齡為2~3年,依水溫及養殖情況而異。繁殖期為5~7月份,產卵水溫為20℃~26℃,分批產卵。懷卵量為30萬粒以上,卵小,附於水草上,為沉性卵,有一定粘性。

分布範圍

丁鱥廣泛分布在歐洲各大內陸河流、湖泊,以捷克匈牙利西班牙居多,由於其適應性強,逐漸擴展到中亞和西北利亞。在中國只見於新疆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流域。

生物價值

  • 營養價值

丁鱥肉質細嫩、無肌間刺、肉味鮮美、蛋白質含量高(18.85%),尤以富含腦黃金(DHA),被譽為綠色保健食品,暢銷歐洲。該魚共有綠、黃、藍、白等多種表現色,但主要推薦金色丁鱥。它是一種人工培養的丁鱥。色調由淺金色至紅色不等,有些鰭上和脅腹部有紅黑斑點。丁鱥既是魚中食用佳肴,又是養殖、觀賞、垂釣極品。

  • 經濟價值

丁鱥肉質細嫩,含脂量高,味甚美,尤其是厚碩的魚皮,有獨特味道,是做生魚皮的上好原料,有較高的商品價值。兩年可達到上市規格,是替代鯉魚、鯽魚較為理想的品種,被全國水產研究部門和生產單位所關注。

丁鱥抗病力強,比較易於長途運輸,市場接受程度不錯。營養價值高、廣溫性、耐低氧、食性雜、易馴化、起捕率高等優點,是池塘主養和湖泊、水庫養殖的優良品種。該魚已被大量消費者接受,只要改進養殖技術,提高養殖成活率,即可作為池塘主養對象推廣。

養殖方法

  • 食料

丁鱥食料廣泛,要求條件低,在天然水域能自繁自育,是水庫、坑塘理想的增殖對象。在池塘養殖中,完全可以替代鯉、鯽魚。池塘養殖搭配比例,同鯉、鯽魚相同。養殖丁鱥的池塘儘量與鯉魚、鯽魚分開,因丁鱥的搶食能力、游速遠比鯉魚差,和鯉魚在同一池塘里,丁鱥很難達到預期的起捕規格。

飼料蛋白要求略高於鯉、鯽魚的要求,參考配方:魚粉15%、豆粕28%、菜粕10%、棉粕8%、次面10%、麩皮11%、酒精蛋白粉10%、磷2%、沸石粉3%、添加劑2%。

幼魚期以輪蟲、枝角類、饒足類、綠藻等為主,而後以水生昆蟲幼體、孑孓、水蚯蚓為魚種主餌,或者投餵鯉魚料或鱉料等高蛋白全價飼料;成魚期以浮游生物、底棲生物、附着的藻類以及有機碎屑為主,可投米糠、餅類、敖皮、糟等為食,但最好投鯽、鯿魚等蛋白高的全價飼料養殖。丁鱥從攝食浮游生物轉化為全價飼料,要有一個投餌馴化轉食過程。 實踐證明,體長5-8cm的丁鱥存在着一個食性的轉變期,即從浮遊動物轉食底棲無脊椎動物,如搖蚊和其它昆蟲的幼體、軟體動物、甲殼類等。在這一時期,丁鱥食性的可塑性較強,容易馴化攝食人工配合餌料。

丁鱥比較喜歡食軟顆粒沉性飼料。飼料原材料要求粉碎粒度越小越好,原材料粉碎後過80目以上的篩比較好。這樣的飼料丁鱥幼魚喜歡攝食,營養成份也易消化吸收。250g以下的幼魚飼料的粗蛋白含量以45一48%為佳,其中動物性蛋白(主要指魚粉)保證在 40%以上。250g以上的丁鱥幼魚飼料的粗蛋白含量以38-42%為佳,其中動物性蛋白質保證在30%以上。飼料中的植物性蛋白以豆餅為主,另外適當配玉米蛋白粉、花生蛋白粉、菜籽餅和棉籽粕等。 飼料的投餵量要根據丁鱥的大小和飼養的季節、天氣、水溫、水質以及攝食情況靈活掌握,進行合理的投餵。丁鱥的消化道較短,與體長接近,因此,丁鱥適合少食多餐的投餵方式。

  • 魚苗飼養

為了讓魚苗下塘後能獲得量多質好的適口天然食料,加快成長,提高成活率,必須在放養前就要施放基肥,即肥水下塘。

初下塘魚苗的適口食料輪蟲和無節幼體等小型浮遊動物。據試驗,魚苗下塘時輪蟲的數量以每升水1萬個左右,生物量20-40毫克/升為好。魚苗因適口食料豐富,生長快,成活率高,可以此作為"肥水下塘"的生物指示。

  • 注意事項

1、魚苗必須待魚鰾充氣,能平游,能攝取外界食物時方可下塘(一般情況為4-6天)。過早下塘易造成死亡。

2、魚苗下塘前所處的水溫應與池塘溫度相差不大。儘量做到魚苗容器中的水溫同池塘水溫相差不超過±2℃,然後將魚苗下塘。

3、徹底清除池塘中的敵害生物。投苗前搞好清塘和施肥工作,清除過多淤泥,一般不宜超過20cm,然後利用生石灰和茶枯混合清塘:每畝每m水深先用茶麩35kg水溶化後,連液和渣倒入45kg生石灰內加水攪勻後全池潑灑,7-10天毒性消失後可放魚。一般在清塘後1-2天注人新水並施放基肥:每畝用大草綠肥400- 500kg,再潑經發酵的大糞水100-150kg;或畝用牲畜糞400-500kg。一般7-10天浮游生物大量滋生時就可投苗。如果投放8-10厘米以上己馴化轉食顆粒飼料的魚苗可不用施肥,改用直接投料。

4、投放密度:魚苗直接養至夏花,一般放養密度為每畝8-10萬尾。如魚先養至烏仔(14-18天),一般放養密度每畝為18-20萬尾,再由烏仔養至1.5寸夏花(12-16天)一般放養密度每畝為2-3萬尾。放養密度隨着池塘條件、飼、肥料的數量和質量,放養日期早晚、水溫、飼養技術等有所變動。同時可搭配花、白鰱2000-3000尾,丁鱥魚種出塘規格達到40-80克(用顆粒飼料餵養)。

5、餵養、管理可參照家魚、鯉魚、鯽魚的模式,基本相同。

丁鱥在夏花養成魚種,可同花、白鰱混養,決不能同鯉、鯽魚混養,因為他們食性基本相同,而丁鱥的搶食能力比不上鯉魚、鯽魚。因而達不到預期出塘規格。

  • 池塘養殖

主養丁鱥的池塘以水面3~5畝、水深1.5~1.8米為宜。池塘的水過深,不利於其生長;水源方便,要求無工農業、生活廢水的污染;水質要清新,溶氧含量高。另外,最好配備一台自動投餌機和一台功率3千瓦的增氧機;淤泥深最好不要超過20厘米。丁鱥喜在泥層中掘食,過深的淤泥容易造成水質渾濁和丁鱥發病。

池塘條件:凡可養青、草、鰱、鱅、鯪、鯉的標準化魚塘均可利用。

1、魚苗魚種培育:

(1)仔魚生產:可採用水泥池培育及池塘養殖法。水泥池每立方米可放水花2000-3000尾,池塘每畝可放3-5萬尾水花。要注意餌料的供應補充,開口能吃到極細小的浮遊動物及植物很重要,每天可撥撒豆漿,有條件的可投餵豐年蟲。水泥池上要加設遮蔭布,防止水溫上升過快;池塘養殖時可採用傳統的肥水下塘法,但應注意浮游生物密度及大小,適時調節水質。魚苗經30天培育,規格可達3-5cm。

(2)魚種培育:魚種可用水泥池、池塘培育。水泥池培育每立方米可放2-3cm苗1000-2000尾,每天要撈入幼蟲,商品飼料以顆粒料最好,要定期充水,改善水質;池塘養殖每畝可放5000-8000尾2-3cm魚苗,可採用大草培育法,無機肥料培育法。培育後期可投餵餅類及配合飼料進行補充。魚種經2個月培育,規格可達8-15cm,產量可達300-600公斤/畝。

2、成魚養殖:

池塘面積3-5畝,也可有水草。每畝放養1000-1500尾丁鱥種(規格8-15cm)。投餵含粗蛋白32-34%的配合飼料;施肥主養時,有機肥與無機肥可結合使用,無機肥可解決快速育蟲的問題,而有機肥,能豐富浮游生物種類,提供穩定營養源,但要注意水質調節,適當加注新水。經8-10個月養殖,畝淨產丁鱥可達500-1000公斤。

在歐洲,丁鱥經常與鯉魚套養。湖北省國外名優魚類基地進行了丁鱥與太陽魚混養試驗,效果還比較理想。養殖過程中如發現小瓜蟲病、寄生蟲感染等可用1%NaCl溶液淋浴控制。

  • 網箱養殖

1、網箱尺寸:

養殖丁鱥的網箱選用尺寸建議為:小者:2×2×1.5m,中者:4×4×4m, 大者:8×8×5m。 低產設計者(10-40kg /m)每立方米放養10-50尾,中產設計者(60-160kg /m)每立方米放養50-150尾,高產設計者(180-350kg /m)每立方米放養150-250尾。

2、投飼:

養殖丁鱥飼料粗蛋白質含量,魚種階段建議選用含粗蛋白38-44%的飼料,成魚階段選用含粗蛋白34-36%的飼料。日投餌次數主要隨着水溫的變化而增減。水溫低時,丁鱥吃食量少,消化吸收也慢,每天的投餵次數要少;反之,丁鱥的吃食量大,投餵次數也應多。冬季視天氣情況可少量不定期投餵。13℃左右時根據魚活動情況開始投食,一至二天投餵一次。水溫15℃時,日投餌2次;20左右日投餌4次;25以上日投餌6次。日常投喂,每次都要一把一把地小量投喂,一把吃完再撒第二把。開始投餵時,要少投、慢投,當網箱中大部分丁鱥都上浮爭食時,可大把多投些。當絕大部分魚不再上浮搶食時,又應小把少投、慢投,使魚吃到八成飽即可。[1]

3、日常管理:

定期清除網箱上的清泥苔等附着物。檢查網箱有無破損,防止跑魚。高溫季節箱內掛漂白粉消毒。

丁鱥在網箱中經10-13個月養殖,規格可達0.5-0.7公斤。每立方米產魚低產設計者約為5-35公斤,中產設計者50-105公斤,高產設計者120-175公斤。

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