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彩唐加拉雀」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形態特徵
生活習性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9: 行 19:
  
 
==生活習性==
 
==生活習性==
 通常成對或多達4只成群活動,常與其他鳥類混群。覓食地一般選擇沿林緣的林冠層、1~2米高的次生林,以及城市園林、公園和果園。
+
 通常成對或多達4只成群活動,常與其他鳥類混群。覓食地一般選擇沿林緣的林冠層、1~2米高的次生林,以及城市園林、[[ 公園]] 和果園。
  
 食物主要是各類種子、水果和漿果,偶爾捕食節肢動物(昆蟲、[[蜘蛛]]、[[ 蠕蟲]] 等)。  
+
 食物主要是各類種子、[[ 水果]] [[ 漿果]] ,偶爾捕食節肢動物([[ 昆蟲]] 、[[蜘蛛]]、蠕蟲等)。  
  
 
 叫聲為細弱的ik~ik~ik或it~it~it聲,通常於雄鳥間喧鬧時出現。
 
 叫聲為細弱的ik~ik~ik或it~it~it聲,通常於雄鳥間喧鬧時出現。
  
 
==分佈範圍==
 
==分佈範圍==
 分佈於[[巴西]]東北的[[ 阿拉戈斯州]] [[ 伯南布哥州]] [[ 帕拉伊巴州]] 。  
+
 分佈於[[巴西]]東北的阿拉戈斯州、伯南布哥州和帕拉伊巴州。
 
 
  
 
==繁殖方式==
 
==繁殖方式==
行 38: 行 37:
  
 
==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种红色名錄]] 》(The IUCN Red List):易危物種(VU),2013年評估。
+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种红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易危物種(VU),2013年評估。
 
 
  
 
== 參考文獻 ==  
 
== 參考文獻 ==  

於 2021年6月2日 (三) 14:14 的最新修訂

七彩唐加拉雀
原圖鏈接

七彩唐加拉雀 (學名:Tangara fastuosa)長約13.5厘米。[1]名字中的「七彩」來自身體的色彩構成:頭、頷及翕為綠松石色;眼先、上背、肩、喉、喙和環喙部位黑色;胸和尾緣鮮藍色;腹部深藍色;翼覆羽淡翠藍色;翅、尾具深藍邊緣;三級飛羽、腰和下背具橙色邊紋。

棲息在亞熱帶或熱帶低地的潮濕森林。常見2~4隻的小群在樹冠、林緣以及城市花園覓食各類漿果水果植物種子

七彩唐加拉雀受到失去棲息地的威脅。2008年估計分佈區在5000平方公里左右,數量在在一萬隻以下。

形態特徵

頭、頷、頸及翕為醒目的綠松石色,喙、喉及周邊部分黑色。上背黑色,此黑色區擴展至肩部。

上胸到腹部由寶藍色漸變為深藍色。翅覆羽淡翠藍色,三級飛羽邊緣具橙色寬紋。翅及尾羽具深藍邊緣。下背與腰部鮮橙色。

雌鳥與雄鳥相似,但羽色較暗淡。

成鳥長13~13.5厘米,重21.1~24.8克(平均23.2克)。

棲息環境

棲息於山地和低地森林的邊緣和林冠層,通常是成熟的潮濕林以及重度退化的次生林。該鳥在某些區域會頻繁出沒於結滿鳳梨的花園果園

生活習性

通常成對或多達4隻成群活動,常與其他鳥類混群。覓食地一般選擇沿林緣的林冠層、1~2米高的次生林,以及城市園林、公園和果園。

食物主要是各類種子、水果漿果,偶爾捕食節肢動物(昆蟲蜘蛛、蠕蟲等)。

叫聲為細弱的ik~ik~ik或it~it~it聲,通常於雄鳥間喧鬧時出現。

分佈範圍

分佈於巴西東北的阿拉戈斯州、伯南布哥州和帕拉伊巴州。

繁殖方式

置巢於中層植被茂密處,通常是大型鳳梨科植物,無附生植物的次生林不在選擇之列。巢由細枝搭建,置於距地至少15米的各種附生鳳梨上。繁殖期出現在南半球的春夏(10月至次年3月)。每窩產卵3~4枚,孵卵期 15~17天。幼鳥出生1年後步入性成熟期。

種群現狀

基於已知記錄的評估,該鳥成熟個體估計有2,500~9,999隻,總數大約3,500~15,000隻。

七彩唐加拉雀的種群數量處於快速而持續的下降中,與針對該鳥的貿易捕捉和棲地損失率相一致。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易危物種(VU),2013年評估。

參考文獻

  1. 七彩唐加拉雀簡介.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