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星觀記(廖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七星觀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七星觀記》中國當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七星觀記

五月黃梅天,我沿萬步梯,登上七星山。周遭覆蓋青枝綠葉,不僅果園、竹林、麥地、稻田鬱鬱蔥蔥,紅苕、洋芋、苞谷、蔬菜長勢喜人,而且松柏蒼翠欲滴,古樹參天,野花怒放,芳草連碧,特別是環繞玉皇樓的黃連木和黃葛樹,百年左右了,仍披滿新綠,葳蕤像傘蓋,遮掩斷牆根,鳥語蟲鳴此起彼伏,懸崖溪澗流水潺潺,丘壑間雜稀疏農房,猶如置身世外桃源。憑欄眺望,大江東去,層巒疊嶂,鐵峰山隱約可見,獅子島遙相呼應,金山寺不復存在。

七星觀坐落山巔,即黃柏鄉明月村,不知始建於何年,但有清嘉慶年間改為寨堡抵抗白蓮教之患的記事殘碑。它居高臨下於群峰簇擁中,夕陽斜灑波光粼粼的長江,恍若懷想雲煙繚繞的往事。輕風低吟,也似在訴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老和尚給小和尚講故事……這裡雖屬道觀,宜觀察星象,民間曾傳言,七星映明月,可也住僧人,建觀之初就設有佛教的觀音殿、拜祭關公的武聖殿和道教必有的三清殿,或許還有閻王殿、靈宮殿、龍王殿,兼容並收儒釋道,因德而融之趣旨。

辛亥革命後,香火盛極的七星觀日漸衰敗,道士消逝,只剩一位老僧守攤子,鄉民忘其法號,俗稱熊老和尚,不久也圓寂了。1930年春,川東名儒熊國璋看不慣官場黑暗,毅然辭官在此興辦義塾,招收貧寒子弟免費上學,「以補官學之所不及」。他清廉自守,居土坯茅屋,熊氏族學易名七星小學,任職校長十二載,亦不受束脩之禮,川陝鄂學子紛紛負笈前來,竟至校舍告急,七星觀內透風的亭閣也住不下,只好在附近再辦七所分校。七星山天然形成七脊珠串而列,本已七星高照,交相輝映,繼添義學,七星拱月,更含魁星踢斗、獨占鰲頭的寓意。果然,人才輩出,為國育才數以千計。可惜,主體建築四殿五園一樓在土改和破四舊時多被砸毀,唯余玉皇樓損壞不堪,學校停辦。不過,山門為校門,三清殿為大禮堂,道士、僧人所居靜室、禪房為辦公室和寢室的師生記憶深刻,誰也無法抹掉。

我緩行山頂小徑,不遠處便是故鄉,遊子回家的感覺,在心底油然而生。七星山源於七曜山脈,道旁叢生的巴茅草、馬桑樹,正是我少年割草打柴的植物。現在,夾道歡迎我歸來,別提有多高興啊。幸賴國家集中連片脫貧攻堅,七星山嶺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巴陽畫廊如同水墨丹青,七星觀也加快修復重建。盤山公路、健身步道、新玉皇樓和明月寨相繼竣工,輔以配套的濱湖路、獅子島、熊家溝、古紅桔開發,七星山公園建設提上重要議程,推進農旅文融合發展未來可期。

走進新時代,眾星拱月最美麗。風起的日子,我在七星觀等你。 [1]

作者簡介

廖春波,重慶仲裁委國際仲裁員,萬州區司法局二級調研員、公職律師,自由譯者,愛好文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