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万柳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万柳堂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万柳堂

创建者: 【元】廉希宪

后建者: 【清】冯溥

出处: 《熙朝雅颂集》

万柳堂是屡见于记载的古代北京别墅名。 最早是元代右丞相廉希宪在右安门外草桥建了一处别墅叫万柳堂。后清初大学士冯溥慕其名,在广渠门内建别墅,也取名万柳堂,后归属石文桂。[1]

旧志有三说

翻阅志书会发现,北京历史上有三个万柳堂:一在崇文,一在丰台,一在海淀。

崇文区

崇文区的万柳堂在广渠门内崇文门外。《日下旧闻考》在"城市"卷下有:"万柳堂在广渠门内,为国朝大学士益都冯溥别业。康熙时开博学鸿词科,待诏者尝雅集于此。检讨毛奇龄曾制万柳堂赋。今其基周围一顷余,内有小山,即昔莲塘花屿也。"文中提到的毛奇龄,在他所著《万柳堂赋》的序中,进一步说明了万柳堂就在崇文门外。以前,这里有湿地数顷。后来渐渐污泥一片,充满积水,又不宜种植庄稼,于是冯溥便省下早饭,用很少的钱买下这块地作为坻场。之后加以改造,挖土成山,蓄水为池,建起房屋五楹,种上各种花草,修上围墙。外面植上万株杨柳,排列成行,起名万柳堂。

丰台区

丰台区的万柳堂在右安门外草桥附近。这可见《日下旧闻考》,先在"城市"卷中载:"元廉希宪万柳堂在今右安门外草桥相近。"后在"郊垧"卷中记:"万柳堂在府南,元廉希宪别墅。""廉希宪园名花几万本,号为京城第一。"同时加了按语:"万柳堂,朱彝尊原书因遗址无考,故入城市存疑条下。今按刘侗帝京景物略称在草桥丰台之间,谨移入郊南以识其事,而旧迹无可访矣。"文中点出万柳堂名花为最。

海淀区

海淀区的万柳堂在钓鱼台。此说见《长安客话》:"元初,野云廉公希宪即钓鱼台为别墅,构堂池上,绕池植柳数百株,因题曰万柳堂。池中多莲,每夏柳荫莲香,风景可爱。"文中所指地点就是玉渊潭的钓鱼台,绿柳、莲花分外妖娆。

万柳堂难道真有三处?

三说并两说

崇文

先看崇文的万柳堂。朱彝尊在《万柳堂记》中说:"度隙地广三十亩,为园京城东南隅……园无杂树,迤逦下上皆柳,故其堂曰万柳之堂。今文华殿大学士益都冯公取元野云廉公燕游旧地以名之也。"毛奇龄的《万柳堂赋》序中也说:"至若元时丰台有万柳堂,与此地异。虽其名同,非以袭其事也。"《日下旧闻考》的作者于敏中在"城市"卷下说明:崇文的万柳堂是"临朐冯溥别业,盖慕其名而效之者也。后归仓场侍郎石文桂,有御书楼,恭悬圣祖御笔额曰简廉堂。联曰:隔岸数间斗室,临河一叶扁舟。"所谓"慕其名"是冯溥慕元代廉希宪别墅之名,然后仿效。看来,崇文的万柳堂,不过仿效前人而取名。

丰台

丰台的万柳堂,见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把万柳堂移入"草桥"条目下:"草桥去丰台十里,中多亭馆,亭馆多于水频圃中。而元廉右丞之万柳堂,赵参谋之匏瓜亭,栗院使之玩芳亭,要在弥望间,无址无基,莫详其处。"他认为万柳堂在草桥与丰台之间的不远处,起码站在草桥可以遥望,遗憾的是文中没有指明确切的地点。

海淀

海淀的万柳堂见《长安客话》。作者蒋一葵认为是在钓鱼台附近,文如前引,并进一步说明,"万柳堂今废,曲池残树,遗迹依然。"万柳堂在明代时早已不复存在,而且也把周围环境描述为:"元人别墅,万柳堂外有匏瓜亭、南野亭、玩芳亭、玉渊亭,今俱废。"作者断定在钓鱼台,相比邻的玉渊潭、玉渊亭为元代丁氏修建,自不必说。另几个亭有元人王恽的《匏瓜亭》诗:"君家匏瓜尽罇彝,金玉虽良适用斋。为报主人多酿酒,葫芦从此大家提。"虞集的《南野亭》诗:"门外烟尘接帝扃,坐中春色自幽亭。云横北极知天近,目转东华觉地灵。前涧鱼游留客钓,上林莺啭把杯听。莫嗟韦曲花无赖,留擅终南雨后青。"王士熙的《玩芳亭》诗:"每忆城南路,曾来好画亭。阑花经雨白,野竹入云青。波影浮春砌,山光扑画扃。褰衣对萝薜,凉月照人醒。"诗以亭名,可以断定,万柳堂的周围确曾有过这些名亭。很明显,两人各执一词,却都认为是元代右丞相廉希宪的别墅,而且描述万柳堂的周围环境也相似。这就麻烦了:主人是一个,地点却不同。只能断定,后两个万柳堂是同一个,不会在两地。选择《帝京景物略》与《长安客话》很有代表性,这两本志书共同之处:两个作者都生活在明代,都是当时的大文人,都好考证,且都有各自的依据。这就为后人的质疑和猜测留下可能。谁的对?

笔定万柳堂

历史上,西郊的钓鱼台有四处:南钓鱼台、东钓鱼台、西钓鱼台、玉渊潭的钓鱼台。东钓鱼台在药王庙村以东、三里河村以南;西钓鱼台在马神庙的西南;玉渊潭钓鱼台就是非常熟悉的国宾馆;南钓鱼台,就在白云观以西的会城门村,紧邻金代会城门的护城河,这里离丰台已经不远,若按《天府广记》"钓鱼台在阜成门外南十里花园村"的记述也很接近了。这几个钓鱼台都曾有达官贵人修建住宅的历史。其中有的花园修建的时间相离较近,所以西三环外现有西钓鱼台的地名。从西山向东而来的这一条河道多有别墅、花园。

再来仔细分析两个作者。前文所引蒋一葵《长安客话》的记述是"万柳堂今废,曲池残树,遗迹依然",而刘侗《帝京景物略》的记述是"万柳堂……无址无基,莫详其处。"蒋一葵是明万历时代的人。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刊行于明末崇祯年间。两书相隔几十年之遥。蒋一葵离元代更近些,所以还能看见万柳堂的遗迹。后人就没这个"眼福"了。

《长安客话》还记载了一段故事:"野云廉公于都城外万柳堂张筵,邀疏斋、松雪两学士。歌姬刘,名解语花,左手折荷花持献,右手举杯,歌骤雨打新荷之曲。松雪喜而赋诗曰:'万柳堂前数亩池,平铺云锦盖涟漪。主人自有沧州趣,游女仍歌白雪词。手把荷花来劝酒,步随芳草去寻诗。谁知咫尺京城外,便有无穷千里思。'"诗中可以得知,万柳堂种有大片荷花,且离京城近在咫尺。对于明代的城墙来说,钓鱼台的距离比较合适。

也有另一种可能。如前文所引《长安客话》,对万柳堂在钓鱼台文字记叙的同时,另行提到一个概念:"野云廉公未老休致,其城南别墅,当时称曰廉园,花园村之名起此。内有'清露堂'匾。"文中还描述了时人的游宴情景。可见,廉希宪还有一处别墅称廉园,地点在城南,对于看到过万柳堂遗址的蒋一葵来说,方位不会搞错。《日下旧闻考》在记述万柳堂时,引用的只是这段文字,从而认定在城南。

海淀的万柳堂,以荷花见长;丰台的廉园,以百花居多。后人的诗作中也有描写:"梁园千顷牡丹红,不及廉园花万丛。未老先归贤相国,肯将花事媚东宫。"花事之多,有如花乡。草桥附近确实有花园村之地。后人把两个别墅混同一起,也有可能。万柳堂究竟在丰台还是海淀,古人不好确定,时至今日就更难考证。笔者分析,万柳堂至少绿水环绕,柳树成行,景色宜人,果真有一个,还应是玉渊潭钓鱼台。

参考来源

  1. 游万柳堂记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