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盛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1月24日 (一) 13:41 由 Scf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万盛区</big> ''' |- |File: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j…”)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萬盛區

中文名: 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

別 名: 南桐礦區、萬盛區

行政區劃代碼: 500110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重慶市綦江區

地理位置: 重慶市南部

面 積: 566 km²

下轄地區: 2個街道、8個鎮

政府駐地: 萬盛街道新田路74號

電話區號: 023

郵政區碼: 4008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黑山谷、奧陶紀公園、龍鱗石海景區等

機 場: 重慶江南機場(在建)、萬盛黑山谷通用機場

火車站: 萬盛站、萬盛東站、萬盛南站

車牌代碼: 渝B

地區生產總值: 213.97 億元(2020年)

人 口: 235825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在行政區劃上歸屬於重慶市綦江區,位於重慶市南部、綦江區東部,地處北緯28°44『—29°07』,東經106°45』—107°03』。東和北與南川區相鄰,南與貴州省桐梓縣相接。管理區境周長約158千米,南北最長40.5千米,東西最寬23千米,面積565.58平方千米。

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常住人口235825人。

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屬長江水系,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屬四川盆地東南邊緣與雲貴高原銜接的過渡山區。

在殷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時期,為巴國地。 1993年2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重慶市南桐礦區更名為重慶市萬盛區。同年4月8日,重慶市萬盛區成立。區境為萬盛區。2011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覆(國函〔2011〕129號),同意重慶市撤銷萬盛區和綦江縣,設立綦江區,轄萬盛區和綦江縣所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原綦江縣古南街道中山路1號。同年10月29日,重慶市政府決定設立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同年12月26日,綦江區、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

截至2021年8月,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轄2個街道、8個鎮,

區管委會駐萬盛街道新田路74號。

2020年,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GDP實現213.97億元,年均增長7%;人均GDP達到1.3萬美元,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居綦萬南第1位,年均增長5.8%。[1]

歷史沿革

在殷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時期,為巴國地。

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惠王遣司馬錯領兵滅蜀國、巴國,建秦之蜀郡、巴郡,區境為巴郡地。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至隋朝時期,區境從屬尚難考證。

唐貞觀十六年(642年),置溱州隸江南道,轄榮懿、扶歡、樂來3縣(州及榮懿縣治在今青年鎮境),區境分屬江南道溱州榮懿、扶歡縣及山南道涪州隆化縣。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山南道為東西2道,涪州隸屬山南道東道;分江南道設黔中道,南州、溱州隸屬黔中道。元和三年(808年),廢珍州,併入溱州;賓化縣改隸黔州。大中二年(848年),賓化縣復隸涪州。區境分屬黔中道溱州榮懿縣、扶歡縣及山南東道涪州賓化縣。

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廢道,以州統縣,後蜀繼之。區境分屬溱州榮懿縣、扶歡縣及涪州賓化縣。

北宋時期,咸平四年(1001年),分蜀地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路下置府、州、軍、監各領縣,特殊地區置寨和羈縻州,南州、溱州皆為羈縻州,原南州所轄南川縣已不存在。慶曆八年(1048年),南州、溱州改隸於夔州路渝州。皇祐五年(1053年),改南州為南川縣(今綦江縣),仍隸屬渝州;改賓化縣為賓化砦(寨),隸屬夔州路涪州。區境分屬夔州路渝州榮懿縣、扶歡縣及涪州賓化砦。治平元年(1064年),渝州僚人首領李光吉、梁承秀、王兗3族反叛,區境為3族所占據。熙寧三年(1070年),轉運使孫構等率兵「平盪3族」,廢賓化砦復隆化縣,仍隸屬涪州;以榮懿、扶歡縣2縣地置榮懿、扶歡2砦,隸屬渝州。熙寧七年(1074年)。南川僚人木斗反叛。熙寧八年(1075年),轉運使熊本平息木斗反叛,於南川縣銅佛壩(今綦江縣趕水鎮對岸)置南平軍,隸屬夔州路;撤南川縣併入隆化縣,隸屬南平軍;廢溱州及縣置溱溪砦,隸屬南平軍。元豐元年(1078年),復置南川縣,隸屬南平軍,轄榮懿等5砦1堡。崇寧元年(1102年),改渝州為恭州。宣和六年(1124年),改播州城為播川縣,區境地分屬夔州路南平軍溱溪砦、隆化縣、南川縣。

南宋時期,淳熙十六年(1189年)八月,升恭州為重慶府。嘉熙三年(1239年),復置播州,隸屬南平軍;南平軍徙治隆化縣。寶祐六年(1258年),以播川縣地置鼎山縣,隸南平軍。區境地隸屬夔州路南平軍鼎山縣、隆化縣及南川縣。

元朝時期,在地方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代行中央政權,下轄路、府、州、縣。至元十六年(1279年),置重慶路總管府,隸四川行省。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撤銷南平軍;隆化縣改名南川縣,隸屬重慶路總管府;廢原南川縣,置南平綦江長官司,隸屬播州安撫司。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以行播州軍民安撫使楊漢英為紹慶、珍州、南平等處沿邊宣慰使,行播州軍民宣撫使,南平、珍州、溱溪等處諸長官並為所屬,隸屬湖廣行省,區境地分屬湖廣行省播州鼎山縣、南平綦江長官司及四川行省重慶路總管府南川縣。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據成都稱王,次年在重慶建立大夏國,改南平綦江長官司為綦江縣,仍隸屬播州,區境地分屬播州鼎山縣、綦江縣及重慶路總管府南川縣。

明朝時期,洪武四年(1371年),滅大夏國,綦江縣隸屬四川行省重慶府。洪武五年(1372年),仍置播州宣慰使司,改隸四川行省。洪武六年(1373年),以播州地廢縣置播川、桐梓、松坎3驛。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司),廢路置府。洪武十年(1377年),撤南川縣,併入綦江縣。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置南川縣,仍隸屬重慶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貴州都指揮使司(明地方一級軍事區劃),改播州宣慰使司隸貴州都指揮使司。隆慶二年(1568年),播州照舊專屬四川管轄,仍聽貴州節制調遣。區境分屬貴州都指揮使司、四川布政司播州松坎驛及四川布政司重慶府南川縣、綦江縣。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反叛朝廷。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六月十六日,楊應龍兵敗自縊。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廢播州置遵義府,隸屬四川布政司;廢播川、桐梓、松坎3驛,置桐梓縣,轄夜郎里等7里。區境分屬四川布政司遵義府桐梓縣夜郎里、重慶府南川縣及綦江縣遵化里、永興里。

清朝時期,順治三年(1646年),改布政使司為省。康熙六年(1667年),實行里甲制。雍正六年(1728年),以遵義全屬改隸貴州。區境分屬貴州省遵義府桐梓縣夜郎里、四川省重慶府南川縣豐隆里及綦江縣遵化、永興里。嘉慶七年(1802年),設道領府,重慶府隸屬川東道。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桐梓縣廢里設區,夜郎里分為第四、五、六區。宣統二年(1910年),南川縣設城、鎮、鄉、場。區境地分屬貴州遵義府桐梓縣第六區、四川省川東道重慶府南川縣萬盛場、刀子口場、叢林鎮及綦江遵化里、永興里。

中華民國時期,清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初二(11月22日),重慶獨立,成立蜀軍政府。民國元年(1912年)3月,蜀軍政府和四川軍政府合併。重慶設重慶鎮撫府,轄川東南54州、廳、縣,南川、綦江縣隸之。是年,貴州省設都督府。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州、廳,設道轄縣,南川縣、綦江縣隸屬四川省川東道(道治在巴縣,今渝中區),桐梓縣隸屬貴州省黔中道。民國三年(1914年),川東道改為東川道。民國四年(1915年),升桐梓縣為一等縣。民國七年(1918年)始,軍閥割據防區,行政設置混亂。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川政統一後,區境地分屬貴州省桐梓縣、四川省南川縣和綦江縣。

行政區劃

2012年4月20日,綦江區委、區政府委託萬盛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對萬盛街道、東林街道、萬東鎮、南桐鎮的黨務、行政工作、經濟社會發展事務進行領導和管理。同年6月5日,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萬盛經開區管理體制調整的補充通知》(渝辦〔2012〕44號),同意萬盛經開區管理範圍由2個街道2個鎮(即萬盛街道、東林街道、萬東鎮、南桐鎮)調整為2個街道8個鎮,(即增加關壩鎮、青年鎮、叢林鎮、石林鎮、金橋鎮、黑山鎮)。

2017年末,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有行政村57個、社區42個。

截至2021年8月,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轄2個街道、8個鎮,

區管委會駐萬盛街道新田路74號。

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在行政區劃上歸屬於重慶市綦江區,位於重慶市南部、綦江區東部,地處北緯28°44『—29°07』,東經106°45』—107°03』。東和北與南川區相鄰,南與貴州省桐梓縣相接。管理區境周長約158千米,南北最長40.5千米,東西最寬23千米,面積565.5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屬四川盆地東南邊緣與雲貴高原銜接的過渡山區,以低中山為主,兼有岩溶丘陵槽壩,地形起伏大,相對高差懸殊。境內重巒疊嶂,嶺谷相間,地勢東高西低,山脈南北延伸,最高點黑山鎮獅子槽東側峰頂,海拔1973米,最低點南桐鎮溫塘孝子河出境處河床,海拔265米。

氣候

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2017年氣候特點為春季氣溫變化大,初夏多陰雨,盛夏炎熱、強對流天氣頻繁、局部風雹雷電災害多,秋冬季光照少、陰雨時段長、霜期短、雲多、日照少,區內各地光、溫、水地域差異大。2017年萬盛經開區年平均氣溫17.2℃,較多年(1981—2010年)平均氣溫偏低1.0℃;年極端最高氣溫40.1丈,年極端最低氣溫0.3℃;年總降水量1184.3毫米,與歷年平均降水量相比略偏少6.8%;年總日照時數1150.4小時,與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相當。年內出現的氣象災害有暴雨、強降溫、乾旱、高溫、大風和連陰雨等。

水文

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域屬長江水系,地處雲貴高原邊緣山區,溪流多為季節性溪河,源短徑流小,平時水量不足,一遇暴雨,水流湍急又常淹沒農田,造成洪災。截止2009年末,區內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主要有孝子河、叢林河、清溪河、小河、劉家河、養生河、金雞溝河、溱溪河、藻渡河等12條。

土地資源

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潮土占耕地面積0.82%,紫色土占耕地面積19.93%,石灰岩土占耕地面積9.38%,黃壤土占耕地面積24.01%,水稻土占耕地面積45.86%。

生物資源

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森林分布面廣、蓄積量大,面積為374690畝。1992年土地普查森林面積為381156.8畝,占全區土地面積的44.6%。樹種有5大類300多種,以松、杉、柏、青楊為主。以馬尾松占絕對優勢,經濟林為主要有漆樹、棕樹、油桐、油橄欖;竹林有38531畝,占有林地的10.3%。四旁和散生樹主要為青楊、桉樹、欒樹、梧桐等。

礦產資源

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境內煤炭、石灰石、白雲石、金屬鎂、石英砂等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品位高。每年集聚開採煤炭500萬噸,白雲石30萬噸以上。

人口

2017年,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戶籍總人口267207人、100123戶,其中男性133059人,女性134148人。18歲以下40200人,18歲—34歲59292人,35歲—59歲108003人,60歲以上59712萬人。2017年人口出生率7.18‰,人口自然增長率0.47‰。

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常住人口235825人。

2020年,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GDP實現213.97億元,年均增長7%;人均GDP達到1.3萬美元,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居綦萬南第1位,年均增長5.8%。

「十三五」時期,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累計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億元,較「十二五」增長30.5%。

「十三五」時期,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16.5億元,較「十二五」增長36.4%;實際利用外資2.22億美元,完成進出口總額3.37億美元,較「十二五」分別增長1032.4%、143.4%。

環境保護

2020年,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48天,居主城都市區第2位。

參考來源

  1. [ ], , --

[[Categ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