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僥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饒鎮曾是饒平縣治所在地,地處饒平中北部,向來是閩粵兩省商貿集散要地,梅潮兩市的交通要衝,是粵東著名古城。全鎮總面積84.5平方公里,總人口5萬多人。

基本情況

三饒鎮水資源充沛,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上有中型勝利水庫,下有湯溪水庫。水電資源開發潛力大。

饒平城隍廟、饒平孔廟、道韻樓東嶽廟、打破鼓、文明塔、雙流寺被譽為饒城七大奇特古蹟。

三饒基礎設施完善,投資軟硬環境優良。

三饒鎮是饒平老縣城,縣治史長達475年,文化積澱深厚,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饒平孔廟、文明塔、琴峰書院等。鎮域面積151.74平方千米,轄15個村和1個社區,總人口47996人(2017年),是國家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省中心鎮、國家發改委首批立項「省級低碳產業示範園區」,是中國日用陶瓷出口之鄉和潮州——中國瓷都的重要組成部分。1953年1月縣城遷往黃岡鎮後,經濟、文化、商業貿易一度停滯不前。改革開放後,三饒鎮人調整思路,振奮精神,發揮能源充足,交通便利優勢,實施「工業興鎮,農業穩鎮,商貿旺鎮」戰略。以陶瓷業為突破口,經20餘年開拓進取,使一個曾經是山區的後進鎮,成為全國日用陶瓷出口基地,廣東省「日用陶瓷出口第一鎮」的稱號。[1]

經濟發展

作為饒平的縣域次中心,近年來,該鎮堅持科學發展,以「工業立鎮、農業穩鎮、商貿旺鎮、科教強鎮、依法治鎮」為發展戰略,實現了經濟社會跨越發展。2016年,該鎮工農業總產值31.21億元,比降5.8%,其中,規模上企業工業產值21億元,比降8%,農業總產值1.98億元,比增6%;外貿出口9000萬美元。國地兩稅收入8099萬元,比降6.8%;固定資產總投資5.3億元,比增35.9%。作為粵東地區最大的日用陶瓷加工出口基地。全鎮擁有工業園區總面積5160畝,其中大庵口工業園區500畝,創業園工業新區1500畝,南新工業園區1000畝,被列為縣級工業園的三饒玻璃陶瓷工業園2160畝。日用陶瓷生產加工是該鎮的支柱產業,共有玻璃陶瓷、彩瓷及白體瓷花紙紙箱包裝彩印、陶瓷化工材料等相關配套企業168家,其中規模上企業16家(截至2012年底),產業配套齊全,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科、工、貿一體化的經濟實體。產品精緻,花樣繁多,三元玻璃陶瓷、永豐源骨瓷、勝佳青花瓷等名優產品聞名海內外,遠銷歐美、中東、東南亞和非洲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物產資源

三饒鎮日照充足,水資源充沛,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水電資源開發潛力大,全鎮中小型水庫共有11個。

該鎮耕地面積1.73萬畝,山地面積7.3萬畝,是發展「三高」農業的「風水寶地」。物產豐富,盛產水稻、蔬菜、橄欖、甘蔗等。近幾年農業特色產業得到不斷壯大,知名土特產有:溪西香米、馬崗臘李和跑山土雞蛋、南新棱尖橄欖、河口菜脯、溪東桑葚、燕坑橄欖和糧田蒜頭等。

該鎮自然資源豐富,目前發現的礦產有:鐵、錳、鋁、鋅、金,還有硫鐵礦、高嶺土、花崗岩和望海嶺水晶等。

該鎮雖地處內陸,但溪流縱橫,池塘水庫遍布各鄉村,淡水動物資源豐富。主要淡水魚有:鱗、鱅、鯇、鯉、鯁、鱔、泥鰍、鰻等;淡水甲殼類有:赤米龜、烏龜、鷹嘴龜(即尅蛇龜)草龜、鱉、螺沙蜆、螗蛤(即塗雷)等。此外,三饒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植物主要有灌木類、蔓生藤類和草本類。動物主要有獸類、陸棲爬行類、飛禽類、昆蟲類和水陸兩棲類。

社會事業

近年來,在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同時,該鎮社會事業協調進步。(一)公共基礎設施完善。鎮級交通樞紐、農田水利工程和農村道路硬底化、路燈照明、橋樑修建、危房改造等建設項目得到有效落實,城鎮功能和品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完成了一中綜藝樓、學生宿舍、三饒中學、中心小學教學樓、各中小學多媒體教學平台、現代化電教設備配套,以及南聯等15所小學教學樓的修繕和美化工程,有效優化了全鎮辦學條件;創新舉措,籌集獎教獎學資金542萬元和166萬元分別成立「饒平孔學教育促進會」和「饒平雙桂堂福利會」,營造了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醫療衛生水平有效提高。積極引進先進醫療設備和技術人才,着力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新建了三饒眼科扶持中心,健全了15個行政村的村級醫療站,有效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

古城文化旅遊資源得到保護開發。完成了《三饒志》初稿及校核工作,重新修建了雙流寺、城隍廟等名優景點,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道韻樓」,已完成修復勘察設計方案,將儘快啟動修復保護工程。

民間文體生活精彩豐呈。春秋藝苑、元欣潮樂社、三球協會,春秋道德講堂等文化團體活躍城鄉,市「百街千鎮」乒乓球賽、縣「七一歐華杯」乒乓球賽和縣農民運動會等體育競賽佳績頻創,群眾的精神食糧更加豐富。

此外,優撫救濟、扶貧開發、計生、殯改、社保和工青婦等工作紮實開展。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古城人民不忘發展教育事業。該鎮投入大量資金,致力於搞好教學的硬件建設,新建饒平一中科技館、華建樓、宿舍樓及二幢教學樓和娛樂運動場所;新建三饒中學校門和運動場;新建了一批小學的教學樓,使教室基本實現樓房化。並配套了一大批教學儀器設施,大大提高了辦學水平。教學質量穩步上升,為各大中專院校輸送了大批人才。文明古縣治,煥發新風采。

自然地理

該鎮四面環山,中間小平原、土地肥沃、河流交錯,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有望海嶺(海拔638米)、西有待詔山(海拔1143米)、南有天馬山(海撥372米)、北有尊君山(海拔727米)。

該鎮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溫度在20.5°C—22.4°C之間,常年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極宜農作物生長,四季菜蔬充盈、瓜果飄香、稻穀豐盈,是饒平北部糧倉。饒平縣湯溪鎮以北各鄉鎮(包括韓江林場)集雨面積的水源,全部流入三饒後,於黃岡河三饒段匯合成一流,從塔山腳河口流入湯溪水庫。其中,新豐鎮(包括九村)、建饒鎮、饒洋鎮、上饒鎮(包括上善)的水源由東溪流入黃岡河三饒段;國營韓江林場的水源由北溪(食飯溪)流入黃岡河三饒段;新塘鎮的水源由南溪流入黃岡河三饒段。

交通公路

三饒鎮是饒北交通樞紐,222省道黃三線、334省道潮三線在境內交會。近年來,鎮區交通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經改造擴建的鎮內街道有:市政路、三饒路、中華路、南平路、城基東路、城基西路、城基南路、城基北路、文豐路、東平路、西平路、西平北路、龍塘大道、食品路。目前,該鎮通村公路全部實現水泥混凝土路面。2007年修築黃岡河上游三饒段堤圍並建成東門溪水閘後,還修建水閘至三饒衛生院長2公里的景觀路,路面寬7米,路肩兩邊配設步行道和綠化帶。

城鄉建設

近年來,該鎮實施了一大批惠民利民工程。在完善交通道路設施的基礎上,還先後完成了雙門宮、躍進等8宗小一、小二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黃岡河上游三饒河段兩岸加固工程、勝利水庫二級電站技改擴容工程、3000畝市級標準化農田基本建設、馬崗村引水渠防滲加固、樓園提水站、南聯後陂溝和敬老院、水廠技改擴容等多宗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

名勝旅遊

三饒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四面環山,尊君北聳、天馬南來、望海東峙、待詔西拱,中間盆地開闊,河流縱橫,故有「一城居中,千山環拱,祥發雙流,文啟三饒」之讚譽。歷史文物,風景勝跡,比比皆是:文明寶塔、雙流古寺、九曲仙蹤、七榕飛渡、繡嶺風清、破壁古梅、望海三庵、孔子文廟、皇帝亭、道韻樓、城隍廟、琴峰書院、打破鼓、翰墨園、登去齋、石渠等名勝景觀遍布古城,道韻樓已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已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彩青習俗被省政府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三饒鎮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歷史文物,風景勝跡比比皆是,文明塔、雙流寺、道韻樓、望海三庵、孔子文廟、城隍廟、打破鼓、琴峰書院等一大批名勝景觀,遍布古城。為加快山區經濟的發展,響應市提出的「旅遊旺市」的號召,該鎮鎮委、鎮政府也提出了「旅遊旺鎮」的口號,認真積極的採取措施,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充分利用外資外力,認真做好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建設,大力發展旅遊業。

該鎮的道韻樓已被列為省級文明保護單位,此樓以其深遠的歷史淵源,獨具的「古、大、特、奇、美」五大特色,展示出獨特的旅遊價值,是一處絕無僅有的旅遊文化景觀。慕名前來考察參觀的專家學者遊客紛至沓來,絡繹不絕,有力的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現已着手進行修復雙流寺、皇帝亭等名勝古蹟,並建設以塔山為主的旅遊風景區,讓古城復煥異彩。

道韻樓

三饒鎮「道韻樓」

道韻樓位於饒平縣三饒鎮南聯村,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建,是全國最大的八角形圍樓。土樓鼎盛時可容納600多人居住,現尚有100多人居住在土樓中。土樓牆厚1.6米、牆高超過11米。土樓的特色之處在於整個土樓處處與八卦相關,所有建築的數目都是八的倍數,如水井32眼,天窗16個,房72間,梯112架。土樓中廳有左右兩口水井,若八卦兩儀。土樓具有八防的功能:防水、防火、防獸、防震、防賊、防旱等。土樓的瓦磚是經土布包好,再經火燒而製成,現尚可分辨出瓦棱上的布紋。土樓全部使用竹釘,歷經多年,這些竹釘也無腐朽的跡象。據說在清朝順治年間,土樓曾經被官府收編的土匪包圍三個月而攻不破,土樓里的數百居民利用儲糧和井水以供自己飲食,利用土樓上面的內溝灌水以守住外面官兵的火攻,因而逃過劫難。土樓前後有三層環形房屋相套,最外環有三層樓高。土樓歷經數百年仍然十分堅固。在80年前的大地震中,附近的房屋大多倒塌,而土樓里只有幾間房屋左右傾斜,反而支撐了整個土樓不倒。據居住在土樓的當地老人介紹,土樓修建成八卦形是機緣巧合,當初設計的是圓形的圍樓,不料三建三倒,後來才建成全國少見的大型八卦形圍樓。 一、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可比愚公 該樓是道韻創鄉的第五代人秉禮公秉智公兄弟倡建的,當時兄弟五入,丁口大增,為了長遠的居住和發展,便於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擇地肇基,初建圓樓,曾三築三塌,但不灰心,仍堅持不懈的努力。父倡子建,孫繼之,孫之子又繼之。歷四代人,花去多少財力物力和人力,歷時一百多年,才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建成,這種艱苦創業的愚公精神,實令後人永遠緬懷和深深敬頌。二、營造理念對易學的運用 二、營造理念對易學的運用,可現在的名牌大學卻建立專門學系作為科學研究。如是,則該樓對易學的運用應是值得研究的了。三、布局、結構和藻飾都美不勝收   三、布局、結構和藻飾都美不勝收 三、布局、結構和藻飾都美不勝收 道韻樓以其樓體大,造型奇,結構美而稱譽於世。無論從那個角度看都很美觀,一是總體龐大,規格整齊;二是結構對稱完美:三是頂層環樓環廊劃一,雖有隔扇,又可相通。四是雕樑畫棟,壁畫泥塑等等,各種藻飾都具古典美,全樓三環圍的樓房、平房、廳堂、天井都形成統一有序的整體,加之通風,採光,都宜於點植花草,共同構成古民居奇特之美,不愧被譽為「民族建築之花」。 編輯本段四、構築上防災御亂功能具備 井多水足可以防旱防火;牆體鞏固連環可以防台抗震;溝涵通暢可以防澇防浸;戶戶槍眼可以防獸防盜和防禦寇亂;大門上設暗溝水槽,可以防火燒樓門,這就不但有「八防」的作用,而應該說是防災御亂的功能具備了。道韻樓這個奇特的古民居,是中國農業文明的縮影,是潮汕文化遺產中的瑰麗奇葩,是潮州文化古城旅遊點之一,她吸引着不少專家學者和遊客觀光,不久前有日本專家岡田健太郎參觀後驚嘆「饒平是大型圓圍樓的寶庫」,讚美道韻樓是「中國最大的八角樓」。泰國詩琳通公主在泰國大使陪同下專程來游,並熱情地親筆用漢字題「古樓神韻」,真誠讚美。現在道韻樓已榮獲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信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名人和遊客參觀訪問。

琴峰書院

清雍正年間建社學於三饒鎮大金山。

乾隆二十年(1755年),縣令宮文雅創建在城書院;

1756年,易名為三饒書院;

光緒三年(1877年)改名琴峰書院;

光緒三十二年改為縣立小學堂;

1921年改為饒平縣第一高等學堂。

1949年後作為三饒鎮中心小學。

1988年,列入饒平縣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瓷城新光

三饒山川靈秀,古稱「形勝甲三陽」。客自外來便豁然開朗,城居中地,群山拱揖,雙溪環碧,合流而穿山出海,山明水秀,凝化多少人文景觀,古來引無數賢士名流到此游賞。改革開放以來,這古邑名區更呈煥新顏。舊城基商戶林列,成了長街新市;南關外工廠林立,成了陶瓷新城。而飛速的發展,又使三饒一躍而為新興工業重鎮。三饒人迎來了城市化的新潮,但並不忘淳厚的民風,還保持勤勞樸實的美德,更珍惜文物古蹟的古篤風韻。好多民居古屋,特別是最具特色的圍樓。一座座如明星的土樓群聳立在城區的周圍,與新興的華廈高樓相輝映,構成三饒的新風貌。

聳立在城區周圍的古老土樓群,其中有建於置縣前的官田村舊樓尊君堡,有與建縣同年肇基的南聯道韻樓,有秀美、堅固可防洪防澇的南聯泰石灰樓(里秀樓),有馬崗的環江樓,臨江樓,有溪西、溪東的大小土樓,不一而足,可以說,東南西北村村都有古圍樓。

這些古樓各具形式,多為黃土夯築的,牆基寬都在一米半以上,樓高有三層二層,都很鞏固,經得起颱風,地震的襲擊,平時可防獸防盜,亂時可抗禦兵賊。這些古樓都是祖先為了保障安居,謀求發展而建起來的。他們各自根據當時的財力物力以及人口情況,既因時因地,又深謀遠慮,歷十數年以至幾代人才建成的。不論規模大小,華麗與簡樸,都體現着先祖艱苦創業的偉大精神,留給我們一份珍貴的精神財富。前人辛苦,後人幸福。而今三饒人正在發揚前人艱苦創業的精神,為今天,為後代創造美好的前景。

在短短的十多年中,三饒鎮興起了一個又一個的工業園區,先是以大庵口開發區為工業基地,廠房樓群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接着向東發展,將糧田洋闢為創業園,廠房和樓群,團團簇簇地伸向新豐鎮相接,向西方面,則從烏塗園工業區延伸,開發田饒埔工業園,與新塘鎮相毗鄰,就這樣,形成了一個主體兩個翅膀的工業長廊,而陶瓷城的三元(集團)和永豐源兩大公司的建築樓群,莊麗堂皇,氣派宏偉,最為矚目,三元(集團)辦公大樓高達五層,登樓可以縱觀三饒全景。該(集團)公司規模宏大,原有廠區92年才10畝,94年60畝,95年又擴大並組建為集團公司,至2003年,已擁有員工2200多人,廠區170多畝,還在不斷地擴展和提高着。發展之快,規模之大,其創業精神和力度可想而知.三饒古樓群與新興瓷城的和諧並立,風譽並馳,構成了三饒獨特的風景線。

這些古樓,都各有其勤勞智慧的創業史,而且各有其文化特徵,其中道韻古樓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省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所涵蘊的刨業精神,易學運用,建築科學以及民居的實用功能,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現就這幾個方面,略為初步的探討。[3]

榮譽稱號

三饒鎮委、鎮政府立足自身資源優勢,以「三高」農業為依託,以陶瓷產業為振興經濟的龍頭,加大扶持引導力度,使全鎮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飛躍式的發展,1999年被國家計委列為國家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項目鎮,1999、2001、2002連續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文明村鎮」,2002年被省委評為「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2003年被省政府列為「省級小城鎮健康發展試點」,2012年被評為全國文明鎮,成為潮州市首個獲取此榮譽的鄉鎮, 陶瓷是三饒的支柱產業。自1992年開闢大庵口工業區以後,於1995、1997年相繼開闢了鯉魚墩和柑園壩工業區,又開闢了新的工業園區——創業園,這必將給企業提供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招商環境

鎮以工業小區為載體,以陶瓷產業為依託,以建設陶瓷工業城為目標,依託科技進步,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施結構調整和創新工程,促進了工業區和陶瓷產業的迅猛發展,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的發展路子,形成了集生產、加工、出口「一條龍」,科、工、貿「一體化」的經濟實體,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實力日益雄厚,形成了龐大的工業群體。現已發展成為潮州市的工業重鎮和粵東地區最大的日用陶瓷出口基地。三饒是饒北交通要衝,省道坑海線、柏豐線於此交匯,南抵縣城,接國道324線,西通潮州市、大埔縣,北抵梅州、福建省。省道、縣道、鄉道織成密集交通網,鎮內15個行政村,100%開通汽車運輸。鎮辦4級發電站1座,裝機容量2600千瓦,小水電站9座,裝機容量4820千瓦。35千伏變電站1個,水電與省電併網,100%自然村用電照明,電力供應充足。1994年6月開通程控電話,1995年開通移動電話數字基站,2005年有固定電話用戶9445戶,占總戶數78%。鎮區自來水廠1座,飲用自來水人數1萬餘人。三饒商貿活躍,是饒北商品集散地,有集貿市場2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