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元宫坤道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元宫坤道院

中文名称;三元宫坤道院

外文名称;SanyuanPalace Kundaoyuan

地理位置;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镇高科西路2119号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

开放时间;7:00-18:00

著名景点;三檐歇山式门楼、三山胜景、会仙桥

所属城市;上海浦东

敕建;清世宗雍正

始建;清代

特殊地位;上海地区唯一的一所全真派坤道院

主要供奉;三官大帝与周太仆

三元宫坤道院,又名"周太爷庙"。道教全真派道观,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镇高科西路2119号。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本为周太仆祠,俗称周太爷庙。庙内主供松江府知府兼太仓州知州、太仆寺卿周中鋐。雍正皇帝赐祭,乾隆皇帝下旨入祀各该地方名宦祠,道光皇帝言捍潮效灵,命于吴淞江岸建立专祠,列入春秋祀典。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宫观重修并扩建。据道光元年(1821年)旧碑记载:"爰新祠三椽,复增旁屋三楹。"可见昔日之规模。同治十一年(1872年)又重修,祠屋有两大进,正殿高大宏伟,后屡有兴废。三元宫坤道院是浦东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也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的一所全真派坤道院。风雨仓桑,朝代更迭,三元宫坤道院也历经兴衰。

序言介绍

三元宫坤道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镇高科西路2119号,原坐落在上海市川沙县严桥乡境内,北靠吴淞江,西临黄浦江岸。该观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时名"周太仆祠",亦名周郡侯祠,俗称周太爷庙。庙内主供松江府知府兼太仓州知州、太仆寺卿周中鋐。雍正皇帝赐祭,乾隆皇帝下旨入祀各该地方名宦祠,道光皇帝言捍潮效灵,命于吴淞江岸建立专祠,列入春秋祀典。

三元宫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的一座道教坤道院。三元宫现主供神为三官大帝与周太爷,还供奉有文昌帝君、关圣帝君、斗姆元君、慈航道人、东海龙王、财神以及王灵官、刘猛将、城隍、土地等18尊神像。三官大帝,乃主宰人间祸福之大神。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显赫,灵福无量。

建设沿革

清雍正六年(1728年),始建三元宫坤道院,时名"周太仆祠"。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重修宫观并扩建。

清道光元年(1821年),爰新祠三椽,复增旁屋三楹。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宫观,祠屋有两大进,正殿高大宏伟。

1949年大殿改作他用

1958年至1978年,停止开放。

1989年由上海市道教协会主持整修,添置生活用房一座,列为全真派坤道院,主供三官大帝,更名三元宫。

1990年4月,举行神像开光,并正式对外开放。

2004年,为配合浦东新区开发,经政府批准,易地重建。同年7月,举行奠基仪式,9月正式动工。

2006年1月8日修建竣工。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三元宫坤道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镇高科西路2119号。

气候类型

三元宫坤道院处上海浦东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冬季不冷,1月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8月份平均气温一般为25℃-35℃左右,由于受海洋气流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800至1000毫米以上,约占全年的10%;夏季随着海洋季风北进和极锋的北退,梅雨区也从南向北推进,梅雨期一般延续20-30天。

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500毫米,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干季。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建筑格局

三元宫坤道院占地面积为2亩,建筑面积在1440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东西对称布局,前为山门钟鼓楼,中为大殿,两厢二层偏殿,后为生活用房。系统为土木结构,紫檀拱门,立体砖雕,祥云蝙蝠花帘,满天星镂空古式门窗,斗拱福禄寿禧花板,飞檐小青瓦屋面,红墙黛瓦,四角风铃,古色古香,庄重辉煌,充分体现了江南道观风貌。

三元宫的第一道门就是按照周易的提示,开在巽方,即东南方,象征着生命之风、生长之风由东南而起。门柱上刻有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书写的对联"发簪一根拿得起才放得下,道关两扇看不破便打不开",将道院的性质告诉给一切有缘人。步至山门,在正门上面显眼的地方有块不被游客注意的砖雕,述说黄帝问道的故事。山门是南非紫檀木的,重两吨,建筑商说,这扇门的价值不仅仅在材料,更主要是通过名贵材料的选择,突出道教的神圣意义。[1]

进得山门,是一条宽敞的"人"字道直通三官大殿,意寓"欲求仙道先走好人道"。走在"人"字道上只能想自己是个普通人,一步一个脚印践行人道才能有助于修成仙道。三官大殿的门槛是南非紫檀木的,不用包铜,高33公分,象征着道教的三十三天仙境,跨过门槛就是由方内进入方外,是仙境了。在大殿里一睹三官大帝容颜,敬神礼神,各各随缘。

三官大帝又称三元大帝,为天官、地官、水官的合称,是道教最早奉祀的神灵。《历代神仙通鉴》上说三官是元始天尊从口里吐出来的3个儿子,本来是三元真气,敕封为三官大帝。元始天尊让他们降于人间,官天下而无私,这就是尧、舜、禹3位传说人物。南北朝时又将三官与三元结合,说正月十五这一天上元宫一品九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要到人间来视察,校定罪福;七月十五中元宫主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要到人间校戒罪福;十月十五下元宫主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在这一天要到人间校戒罪福。南朝齐梁时期的陶宏景《真灵伟业图》记载:"有玉清三元宫,元始天尊为主。"于是三元宫成了道教最高神的居住处。周太爷供奉在三官大帝一侧。

在三官大帝坐台的下方沿口上绘有《长春真人西游记图》。作品简洁明快,展示了公元1220年正月至1222年三月,全真道士邱处机应成吉思汗之邀请,克服交通之难、处境之险、气候之劣,肩负重任前往西域雪山,向成吉思汗传播治国治身之道的大致经过,表现出邱处机"我之帝所临河上,欲罢干戈致太平"的伟大抱负和全真道的历史风采。

三元宫的景中之景在大殿的东侧,是仿照相关照片,用石头堆砌而成的。生命石上绿色的青苔象征着道教生生不息。从近到远,首先看到的是全真道发祥地山东昆嵛山,相传麻姑在此修炼成仙。金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东游至此,凿洞而居,以烟霞洞为中心开展传道活动,创建全真道。他在烟霞洞教诲全真七子,商讨教理,为社会安定献计献策。接下来是陕西周至楼观台授经台,老子目睹周王室衰败,决定去周归隐,前往流沙。他骑青牛过函谷关时,被结草为楼、擅长观星望气的关令尹喜热情挽留。老子为他留下了传颂至今的《道德经》。最后的景点取材于甘肃崆峒山黄帝问道广成子。

仙真传说

周中鋐(?~1728年) ,汉族,字子振,一字念吾。浙江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人称周念吾,清代政治家。康熙年间入国子监,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下诏所部选择贤才,能胜任重要县份官吏,被选中,授正六品松江府华亭县知县,兼上海知县。政简而不弛,刑协而不烦。相传公元1724年(清雍正二年),海水秋溢,漂溺无数,10余万百姓需要赈济。为避灾害,时任松江知府周中鋐请筑海堤。雍正五年,疏浚吴凇江,十一月动工,至雍正六年四月,梅雨冲决堤坝,周中鋐再次募捐筑堤,又被冲决。他亲自乘船视察水情,风急水淄,翻船身亡。此时堤坝却合拢了。

清雍正六年追封显佑伯,后又追赠护海侯,后人称他周百灵、百灵公。雍正赐祭,乾隆下旨入祀各该地方名宦祠,道光言捍潮效灵,命于吴淞江岸建立专祠,列入春秋祀典。曾任江南沪海道崇明县县丞、应天府六合县县丞、常州府宜兴县县丞、松江府上海县县丞、松江府华亭县知县、正四品江苏松江府知府兼太仓知州、太仆寺卿。

刁民杀其伯父却又诬告他人,周审讯实情,严惩诬告,冤狱得平。雍正二年(1724年)秋,淫雨为灾,海浪冲激,丈堤溃溢,荡淹数百里,民被飘溺不计其数,稻谷颗粒无收,县库匮乏。周约束官员不得追征赋税,且力奏抚恤死亡,赈济病苦,百姓得以保全。不久,因县岁赋不能按律上缴,法当罢官,百姓为之奔走挽留,巡抚上奏其事,准许复留。雍正四年(1726年)升松江知府,以吴淞江久经湮塞,损田十之八九。上命总督范时绎、巡抚陈时夏开浚吴淞江,将刘家河工程交周中鋐督理疏浚,因陈家渡地近海,洪流雄悍,竹木难施。周决定筑堰防洪,亲自与千总陆章乘船挡险,以水流湍急,般被打翻,周、陆都被溺殁。殁后,赠太仆卿,并予祭葬。

《清史稿》中记载:

周中鋐,字子振,浙江山阴人。康熙中为江南崇明县丞。崇明故重镇,兵籍千人,欲预取军食於官,不获,彀刃哗噪。官吏咸避匿,中鋐独挺身前,宣布顺逆利害,感切耸动,众皆投械散。擢华亭知县,民有被诬杀人久系狱,中鋐立出之,而坐其实杀人者。提标兵庇盗,前令莫敢问,中鋐捕治置诸法,境内乂安。四十三年秋,大霪雨以风,海水骤溢,漂数县。乃具衣糗棺槥救恤之,又为请赈蠲租,活民甚众。雍正四年,以催科不及格罢,县民万数遮言,上官闻於朝,得复职。

时左都御史朱轼被命修海塘,知中鋐贤,悉以事付之。塘成,丁母忧,民复吁留,中鋐先已擢松江知府,至是予假治丧,还视府事。五年,议浚淞、娄诸水,以中鋐署太仓知州,董其役。六年二月,筑坝於陈家渡,一再溃,与千总陆某昼夜冒险指挥,仓卒覆其舟,既殁而筑合。事闻,赠太仆寺少卿。雍正赐祭,摄奉贤县城隍事。

相关视频

坤道学院恭贺下元五炁解厄水官圣诞行祝寿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