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袁術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國志·袁術傳出自《三國志》,史書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1]
原文
袁術字公路,紹之從弟也。以俠氣聞。舉孝廉,除郎中,歷職內外,後為折衝校尉、虎賁中郎將。董卓之將廢帝,以術為後將軍;術亦畏卓之禍,出奔南陽。會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術得據其郡。南陽戶口數百萬,而術奢淫肆欲,征斂無度,百姓苦之。既與紹有隙,又與劉表不平而北連公孫瓚;紹與瓚不和而南連劉表。其兄弟攜貳,舍近交遠如此。引軍入陳留。太祖與紹合擊,大破術軍。術以餘從奔九江,殺揚州刺史陳溫,領其州。以張勳、橋蕤等為大將軍。李傕入長安,欲結術為援,以術為左將軍,封陽翟侯。
時沛相下邳陳珪,故太尉球弟子也。術與珪俱公族子孫,少共交遊,書與珪曰:「昔秦失其政,天下群雄爭而取之,兼智勇者卒受其歸。今世事紛擾,復有瓦解之勢矣,誠英乂①有為之時也。與足下舊交,豈肯左右之乎?若集大事,子實為吾心膂。」珪中子應時在下邳,術並脅質應,圖必致珪。珪答書曰:「昔秦末世,肆暴恣情,虐流天下,毒被生民,下不堪命,故遂土崩。今雖季世,未有亡秦苛暴之亂也。曹將軍神武應期,興復典刑,將撥平凶慝②,清定海內,信有徵矣。以為足下當戮力同心,匡翼漢室,而陰謀不軌,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吾備舊知,故陳至情,雖逆於耳,骨肉之惠也。欲吾營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 興平二年冬,天子敗於曹陽。術會群下謂曰:「今劉氏微弱,海內鼎沸。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於諸君意如何?」眾莫敢對。主簿閻象進曰:「昔周自后稷至於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猶服事殷。明公雖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術嘿然不悅。用河內張炯之符命,遂僭號。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荒侈滋甚,後宮數百皆服綺縠,餘粱肉,而士卒凍餒,江淮間空盡,人民相食。術前為呂布所破,後為太祖所敗,奔其部曲雷薄、陳蘭於灊山,復為所拒,憂懼不知所出。將歸帝號於紹,欲至青州從袁譚,發病道死。
譯文
袁術,字公路,袁紹的堂弟。他以豪爽重義氣聞名。被推舉為孝廉,授官郎中,歷任宮內宮外的官職,後來擔任折衝校尉、虎賁中郎將。董卓打算廢黜少帝時,任命袁術為後將軍。袁術畏懼董卓禍及自己,便逃奔到南陽。正值長沙太守孫堅殺死了南陽太守張咨,袁術得以占據南陽郡。南陽有幾百萬人,而袁術奢侈荒淫,放縱自己的貪慾,徵收聚斂錢糧不加節制,百姓深受其苦。不久又與袁紹產生矛盾,又同劉表不和而同北邊的公孫瓚聯合;袁紹同公孫瓚不和而同南邊的劉表聯合。兄弟倆離心離德,像這樣舍近交遠。袁術帶領軍隊進入陳留,曹操和袁紹聯合進攻,把袁術的軍隊打得大敗。袁術帶領餘眾逃奔九江,殺了揚州刺史陳溫,占領揚州,任命張勳、橋蕤等人為大將軍。李傕進入長安,想結好袁術作為自己的外援,任命袁術為左將軍,封爵陽翟侯。
當時的沛相,下邳人陳珪,是已故太尉陳球弟弟之子,袁術和陳珪都是公卿世族的子孫,年輕時就有交往,袁術寫信給陳珪說:「當初秦朝政治混亂,天下的英雄們爭相奪取,兼有智勇的人最終取得天下。現在政局混亂,天下又有瓦解的趨勢,已經到英雄人物有所作為的時候。我和您是老朋友,難道您不肯幫助我嗎?如果我要干成大事,您的確是我親信得力的人。」陳珪的二兒子陳應當時正在下邳,袁術脅迫陳應做人質,想着一定要陳珪投靠自己。
陳珪回信答覆說:「過去秦朝末世,皇帝肆意殘暴,為所欲為,虐政遍布天下,老百姓遭受痛苦,不堪忍受,所以才土崩瓦解。現在雖然是衰敗時期,但沒有秦朝苛政暴虐所引起的動亂。曹將軍英明神武、順應時運,正在恢復國家的法度,將要掃除兇殘邪惡的人,使天下清平安定,的確是有預兆可以證明的。我以為您會與曹將軍齊心協力,輔佐漢室,可是您卻暗地裡圖謀不軌,自己去招致災禍,豈不讓人痛心!如果您迷途知返,還可以免禍。我暫且還在您的老朋友中充數,所以表露最真摯的情意,雖然聽起來不順耳,但這是至親的人才能給您的忠告。可是要我謀求私利而依附您,我是寧死也不會如此的。」
興平二年冬天,獻帝在曹陽被打敗。袁術召集部下對他們說:「如今劉氏微弱,天下動盪不安,我家四代都是公卿宰輔,百姓歸心,我想順應天命民心(稱帝),各位的意見怎麼樣?」大家誰也不敢回答,主簿閻象進言說:「以前周室從后稷直到文王,世代積累功業恩德,占有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仍然臣服侍奉殷朝。您雖然歷代興旺昌盛,但沒有像周王朝那樣興盛,漢室雖然衰弱,但也沒像殷紂王那樣暴虐呀。」袁術默默無語,很不高興。他利用河內人張炯編造的祥瑞之兆,便稱帝登位。任命九江太守為淮南尹,設置公卿,在南北郊祭祀天地。袁術荒淫奢侈更加嚴重,後宮幾百人都穿着精美的綢緞,美食佳肴吃不完,可是士兵們受凍挨餓,江淮之間人跡斷絕,人與人之間相互啖食。袁術先是被呂布打敗,後又被曹操打敗,到灊山投奔他的部屬陳蘭、雷薄,又被他們拒絕,憂愁恐懼不知道該怎麼辦。後來想把皇帝的稱號送給袁紹,自己到青州投奔袁譚,在半路上生病死去。[2]
作者簡介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