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国诗词孙策之死原文及赏析」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Sunce.jpg|thumb|350px|right|[https://tse3-mm.cn.bing.net/th/id/OIP-C.vbMvUwFqhf81CpzRu5_y-wAAAA?pid=ImgDet&rs=1 原图链接][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
 
【赏析】
 
行 23: 行 23:
 
== 【赏析】 ==
 
== 【赏析】 ==
  
 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庾信,晚年写下一篇千古绝唱《哀江南赋》,这篇赋的序中有几句赞颂孙策的话:“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孙策以一旅八百人的兵力,项羽靠八千人的部曲,就创建了“分裂山河,宰割天下”的一番霸业。真可谓历史上的英杰!
+
 南北朝著名[[ 文学]] 家庾信,晚年写下一篇千古绝唱《哀江南赋》,这篇赋的序中有几句赞颂孙策的话:“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孙策以一旅八百人的兵力,项羽靠八千人的部曲,就创建了“分裂山河,宰割天下”的一番霸业。真可谓历史上的英杰!
  
 
 孙策是一位“美姿颜,好笑语”、举止不凡、聪明英武、光彩照人的少帅。他秉性“阔达听受”、心胸开阔、好交朋友、声名远播,而且又“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就是这位年轻英俊、深得民心的少帅,收揽英雄,众志成城,一往无前,才成就了后来以江东为基地鼎峙三分的家业。“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便是对他十载春秋,独霸江东的赞誉。孙策虽然勇猛,却并不是一介武夫。《三国演义》对他的刻画笔墨不多,但感人至深。尤其是孙策在处理与袁术的关系上,表现了他的韬略和远大目光。孙策当年依附袁术,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把“亡父遗下玉玺,权为质当”,向袁术借兵三千。一则手中有了起步的基本,二则巧妙地脱离了袁术,为其图谋大事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毛宗岗评论此事时说:“玉玺得而孙坚亡,玉玺失而孙策霸。甚矣,玉玺之无关重轻也!成大业者,以收人才、结民心为宝,而玉玺不与焉。坚之匿之,不若策之弃之。策之英雄,殆过其父。”此言说得颇为中肯。孙策有了自己的军队,带领部下,身先士卒,勇敢作战,势如破竹,占据了曲阿。有了根据地之后,军队很快得到了扩充,“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形势转盛”(本传裴注《江表传》)。
 
 孙策是一位“美姿颜,好笑语”、举止不凡、聪明英武、光彩照人的少帅。他秉性“阔达听受”、心胸开阔、好交朋友、声名远播,而且又“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就是这位年轻英俊、深得民心的少帅,收揽英雄,众志成城,一往无前,才成就了后来以江东为基地鼎峙三分的家业。“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便是对他十载春秋,独霸江东的赞誉。孙策虽然勇猛,却并不是一介武夫。《三国演义》对他的刻画笔墨不多,但感人至深。尤其是孙策在处理与袁术的关系上,表现了他的韬略和远大目光。孙策当年依附袁术,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把“亡父遗下玉玺,权为质当”,向袁术借兵三千。一则手中有了起步的基本,二则巧妙地脱离了袁术,为其图谋大事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毛宗岗评论此事时说:“玉玺得而孙坚亡,玉玺失而孙策霸。甚矣,玉玺之无关重轻也!成大业者,以收人才、结民心为宝,而玉玺不与焉。坚之匿之,不若策之弃之。策之英雄,殆过其父。”此言说得颇为中肯。孙策有了自己的军队,带领部下,身先士卒,勇敢作战,势如破竹,占据了曲阿。有了根据地之后,军队很快得到了扩充,“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形势转盛”(本传裴注《江表传》)。
  
 “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孙策虽年少,但深谙兵韬武略。他采取先弱后强的策略,将江东各地的豪强一一剪灭,然后集中兵力杀向势力最大的严白虎,初步奠定了江东六郡。孙策不断取得胜利,并不完全因他“勇盖天下”,更主要还在于他具有“明果独断”的才能。袁术在寿春不顾一切地称了帝,孙策得知消息,以书责而绝之。曹操趁此拉拢孙策对抗袁术,表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这样,孙策名正言顺地割据了江东。他继父之业,艰苦创业,且有大成,深受时人的赞许。当年袁术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真可谓:“威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
+
 “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孙策虽年少,但深谙兵韬武略。他采取先弱后强的策略,将[[ 江东]] 各地的豪强一一剪灭,然后集中兵力杀向势力最大的严白虎,初步奠定了江东六郡。孙策不断取得胜利,并不完全因他“勇盖天下”,更主要还在于他具有“明果独断”的才能。袁术在寿春不顾一切地称了帝,孙策得知消息,以书责而绝之。曹操趁此拉拢孙策对抗袁术,表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这样,孙策名正言顺地割据了江东。他继父之业,艰苦创业,且有大成,深受时人的赞许。当年袁术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真可谓:“威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
 +
 
 +
孙策打下庐江后,得乔公二女,“皆国色”,孙策自纳大乔,而以小乔配周瑜。英雄才华出众,美女天姿超群,一时传为美谈。他俩在婚姻上联亲,事业上相助,君臣一心。孙策脱离袁术,带兵亲征,马上派人“驰书报瑜”。周瑜一接到孙策书信,立即就向他叔父借了一些兵马和粮食,日夜兼程赶来。孙策见周瑜大喜,说:“吾得公瑾,大事谐矣!”从此,周瑜倾力佐助孙策,孙策倾心倚重周瑜,二人用武于疆场,密谋于内帏,亲如兄弟,吴老夫人高兴地说:“公瑾与伯符(孙策字)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可惜孙策英武绝伦而丧身英年,临终对妻子说:“……早晚汝妹入见,可嘱其转致周郎,尽心辅佐吾弟,休负我平日相知之雅。”<ref>[https://www.vrrw.net/wx/36382.html 三国诗词孙策之死原文及赏析]</ref>
  
孙策打下庐江后,得乔公二女,“皆国色”,孙策自纳大乔,而以小乔配周瑜。英雄才华出众,美女天姿超群,一时传为美谈。他俩在婚姻上联亲,事业上相助,君臣一心。孙策脱离袁术,带兵亲征,马上派人“驰书报瑜”。周瑜一接到孙策书信,立即就向他叔父借了一些兵马和粮食,日夜兼程赶来。孙策见周瑜大喜,说:“吾得公瑾,大事谐矣!”从此,周瑜倾力佐助孙策,孙策倾心倚重周瑜,二人用武于疆场,密谋于内帏,亲如兄弟,吴老夫人高兴地说:“公瑾与伯符(孙策字)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可惜孙策英武绝伦而丧身英年,临终对妻子说:“……早晚汝妹入见,可嘱其转致周郎,尽心辅佐吾弟,休负我平日相知之雅。”<ref>[https://www.vrrw.net/wx/36382.html 三国诗词孙策之死原文及赏析]</ref>
 
 
== 参考来源 ==
 
== 参考来源 ==
 
{{reflist}}    
 
{{reflist}}    

於 2022年10月28日 (五) 17:48 的最新修訂

三國詩詞孫策之死,獨戰東南地,人稱「小霸王」①。

運籌如虎踞②,決策似鷹揚③。

威鎮三江靖④,名聞四海香。

臨終遺大事,專意屬周郎⑤。

【釋詞】

①獨戰東南地,人稱「小霸王」:孫堅死時,其長子孫策才十七歲,便繼承父業,從袁術手裡帶回父親的一股舊部兵馬,開始轉戰江東。經過近十個春秋的戰鬥,創下江東基業,稱霸一方。遇害身亡時,年僅二十六歲。②虎踞:如虎之蹲踞。比喻人物威武。李白《金陵歌送別范宣》:「石頭��岩如虎踞,凌波欲過滄江去。」

②虎踞:如虎之蹲踞。比喻人物威武。李白《金陵歌送別范宣》:「石頭��岩如虎踞,凌波欲過滄江去。」

③鷹揚:比喻勇武如雄鷹飛揚。張九齡《餞王尚書出邊》:「詩人何所詠,尚父欲鷹揚。」

④三江:即吳淞江、錢塘江、浦陽江。《三國志·孫策傳》:孫策臨終時,請張昭等人,囑咐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這裡三江指代吳越之地。靖:安定。

⑤周郎:即周瑜。他年輕有為、文武兼備、風流儒雅,是東吳難得的帥才。《三國志·周瑜傳》:建安三年,孫策拜周瑜為建威中郎將。「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屬:同囑。

三國詩詞《孫策之死》原文及賞析   

【賞析】

南北朝著名文學家庾信,晚年寫下一篇千古絕唱《哀江南賦》,這篇賦的序中有幾句讚頌孫策的話:「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才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孫策以一旅八百人的兵力,項羽靠八千人的部曲,就創建了「分裂山河,宰割天下」的一番霸業。真可謂歷史上的英傑!

孫策是一位「美姿顏,好笑語」、舉止不凡、聰明英武、光彩照人的少帥。他秉性「闊達聽受」、心胸開闊、好交朋友、聲名遠播,而且又「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就是這位年輕英俊、深得民心的少帥,收攬英雄,眾志成城,一往無前,才成就了後來以江東為基地鼎峙三分的家業。「獨戰東南地,人稱『小霸王』。」便是對他十載春秋,獨霸江東的讚譽。孫策雖然勇猛,卻並不是一介武夫。《三國演義》對他的刻畫筆墨不多,但感人至深。尤其是孫策在處理與袁術的關係上,表現了他的韜略和遠大目光。孫策當年依附袁術,是不得已而為之。他把「亡父遺下玉璽,權為質當」,向袁術借兵三千。一則手中有了起步的基本,二則巧妙地脫離了袁術,為其圖謀大事走出了關鍵的一步。毛宗崗評論此事時說:「玉璽得而孫堅亡,玉璽失而孫策霸。甚矣,玉璽之無關重輕也!成大業者,以收人才、結民心為寶,而玉璽不與焉。堅之匿之,不若策之棄之。策之英雄,殆過其父。」此言說得頗為中肯。孫策有了自己的軍隊,帶領部下,身先士卒,勇敢作戰,勢如破竹,占據了曲阿。有了根據地之後,軍隊很快得到了擴充,「旬日之間,四面雲集,得見兵二萬餘人,馬千餘匹,威震江東,形勢轉盛」(本傳裴注《江表傳》)。

「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孫策雖年少,但深諳兵韜武略。他採取先弱後強的策略,將江東各地的豪強一一剪滅,然後集中兵力殺向勢力最大的嚴白虎,初步奠定了江東六郡。孫策不斷取得勝利,並不完全因他「勇蓋天下」,更主要還在於他具有「明果獨斷」的才能。袁術在壽春不顧一切地稱了帝,孫策得知消息,以書責而絕之。曹操趁此拉攏孫策對抗袁術,表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這樣,孫策名正言順地割據了江東。他繼父之業,艱苦創業,且有大成,深受時人的讚許。當年袁術常嘆曰:「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真可謂:「威震三江靖,名聞四海香。」

孫策打下廬江後,得喬公二女,「皆國色」,孫策自納大喬,而以小喬配周瑜。英雄才華出眾,美女天姿超群,一時傳為美談。他倆在婚姻上聯親,事業上相助,君臣一心。孫策脫離袁術,帶兵親征,馬上派人「馳書報瑜」。周瑜一接到孫策書信,立即就向他叔父借了一些兵馬和糧食,日夜兼程趕來。孫策見周瑜大喜,說:「吾得公瑾,大事諧矣!」從此,周瑜傾力佐助孫策,孫策傾心倚重周瑜,二人用武於疆場,密謀於內幃,親如兄弟,吳老夫人高興地說:「公瑾與伯符(孫策字)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可惜孫策英武絕倫而喪身英年,臨終對妻子說:「……早晚汝妹入見,可囑其轉致周郎,盡心輔佐吾弟,休負我平日相知之雅。」[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