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張任之死原文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明正似天邊月③,夜夜流光照雒城④。
【釋詞】
①烈士:堅貞不屈的人。《莊子·秋水》:「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②死猶生:即雖死猶生。
③高明:崇高磊落。
④雒(luo)城:屬益州廣漢郡,為郡治所在地。故城址在今四川廣漢。
三國詩詞《張任之死》原文及賞析
【賞析】
張任是劉璋守雒城的一名大將,在一次戰役中,中了諸葛亮之計,被張飛活捉。劉備很賞識張任的智謀和勇武,不忍殺之。張任並非西蜀顯赫的大將,而他卻用計射殺了龐統,阻止了劉備的進軍,打亂了劉備取西川的戰略部署,震撼一時,威名遠揚。但張任寧死不降。
這首詩,對張任的才略沒有提及,只一味地讚美他的品德:「烈士豈甘從二主,張君忠勇死猶生。」張任被活捉以後,面對生死他有選擇的機會,而且劉備從內心也很願意他重新擇主,以降求主。先是引導他說:「蜀中諸將,望風而降,汝何不早投降?」張任睜目怒叫曰:「忠臣豈肯事二主乎?」表現了他忠貞之心,毫不動搖。可劉備依然愛惜其才,又點化他不分愚忠,不識時務:「汝不識天時耳。降即免死。」張任更加斬釘截鐵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今日便降,久後也不降! 可速殺我。」雖如此劉備還是不忍殺之。直至他厲聲高罵,諸葛亮才命斬之以全其名。
張任被斬,劉備為他的忠貞剛烈、重義輕生而感嘆不已,「令收其屍首,葬於金雁橋側,以表其忠」。這就是說,諸葛亮最後殺他,不僅僅因他不降,而是敬佩他的忠貞,成全他的名節,昭示他的剛烈。詩的作者用「高明正似天邊月」形容其忠貞剛烈。以「夜夜流光照雒城」,暗喻雖死猶生。曹操殺了沮授,為其修墳立碑;劉備殺了張任,也為其修墳立碑,二者不謀而合。這說明統治階級都極力地提倡臣子忠的美德,從倫理道德上突出封建政治。[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