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国诗词截江夺主赞赵云原文及赏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国诗词截江夺主赞赵云,昔年救主在当阳①,今日飞身向大江②。

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

【释词】

①当阳:县名。属荆州南郡。故城址在今湖北当阳东。

②大江:长江。

三国诗词《截江夺主赞赵云》原文及赏析

【赏析】

在刘备取西川之时,孙权聚集文武商议如何夺回荆州,最后采纳了张昭的计谋。差心腹之将,带领五百士兵,扮作商人,分坐五船,潜入荆州,下一封密书与孙夫人。只言吴国太病危,欲见亲女。同时把阿斗一同带回东吴。刘备平生只有一子,将其作为人质,再逼迫刘备用荆州来换取阿斗。此计骗得孙夫人带阿斗离开荆州,乘大船行至江中。赵云得知消息,沿江追赶,终于把阿斗夺了过来。孙夫人独自返回东吴,致使张昭之计落空。

这首诗颂扬了赵云又一次救主。当年,赵云大战长坂坡,冲出重围,救主归亲。“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孙夫人乘坐的船顺流而下,不理睬赵云沿岸追赶。“赵云沿江赶到十余里,忽见江滩斜缆一只渔船在那里。赵云弃马执枪,跳上渔船。”“望着夫人所坐的大船追赶。”东吴“军士放箭,赵云以枪拨之,箭皆纷纷落水。离大船悬隔丈余,吴兵用枪乱刺。赵云弃枪在小船上,掣所佩青釭剑在手,分开枪搠,望吴船涌身一跳,早登大船。吴兵尽皆惊倒”。此诗赞佩赵云“英勇世无双!”这一点并不错,问题是没有抓住最主要的特点。

赵云“截江救主”是一场特殊的斗争。他面对的主要不是执戈持枪的将士,虽有吴兵箭射、枪搠,但比起当阳百万雄师重围阻挡,战将拼杀,却不可同日而语。赵云眼前是刘备的夫人,是主母,赵云不敢无礼,但孙夫人携阿斗归东吴,是孙、刘围绕荆州之争而发生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的继续,对此赵云比任何人都清楚。当年东吴招亲,是他跟随刘备深入虎穴,与东吴明争暗斗;当年刘备携孙夫人返荆州,是他保护刘备,在刀枪拦阻下离开险境;如今孙夫人携幼主不辞而别,虽是东吴设下的计谋,但赵云却碍于孙夫人的身份,只能据理相争。孙夫人怒斥他“何故无礼!”他以“何故不令军师知会”相驳;孙夫人以“母亲病在危笃,无暇报知”为由,赵云以“主母探病,何故带小主人去”质问;当孙夫人又以“阿斗是吾子,留在荆州,无人看觑”敷衍,赵云则一针见血地捅到要害:“主母差矣。主人一生,只有这点骨血,小将在当阳长坂坡百万军中救出;今日夫人却欲抱将去,是何道理?”孙夫人被赵云说到痛处,无言可答,恼羞成怒:“量汝只是帐下一武夫,安敢管我家事!”赵云也不甘示弱,话中有硬:“夫人要去便去,只留下小主人。”孙夫人愈是拿出主母的架子,大骂赵云“必有反意”。赵云愈是义正词严:“若不留下小主人,纵然万死,亦不敢放小主人去。”这场舌辩仅凭当阳勇武是不够的,而要凭着以柔克刚的大将风度和外交斗争的高度素养,这才是赵云“截江救主”显示出的才略和斗争艺术。这首诗没有凝缩出这一特点,显然又是一首平庸之作。

毛宗岗修定《三国演义》时针对所用版本中的诗“俚鄙可笑”现象,尽行删去,很有艺术见地。为什么像“截江救主”这样的平庸之作却没有删削,毛宗岗透露了其艺术见解。他认为:“盖阿斗为西川四十余年之帝,则取西川为刘氏大关目,夺阿斗亦刘氏大关目也。”这个关目同孙权把都城“迁秣陵,应王气,为孙氏僭号之由”;曹操“称魏公,加九锡,为曹氏僭号之本”,合为“三大关目,为此书半部中之眼”。由于“截江救主”在毛宗岗看来是全书叙事结构中的大关目,因而,便遮挡了毛宗岗对这首诗本身进行艺术鉴赏的眼光,不能不是一个遗憾。[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