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岩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岩寺。在丽水,有两个三岩寺。同是古迹,同一景名。一个是丽水近城的三岩寺,在城西北面不远处,景区内有最为著名的白云、朝曦、清虚三岩鼎足而立,因三岩鼎立如寺而得名; 另一个在巨溪乡境内的三岩寺,与东西岩景区为邻。景区内有一主峰,两座侧峰,三岩寺因此山峰得名。[1]

中文名: 三岩寺

拼 音: san yan si

所在地: 浙江省丽水市区西北约1公里处

高 度: 152米

宽 度: 400余米

特 点: 洞名清虚,窟如半月

地理位置

三岩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区西北约1公里处。寺依三岩,因名。中岩有洞名白云,上有飞瀑倾泻,称雨崖,崖上题字为唐代李邕手迹,左岩有洞名清虚,窟如半月。右崖岩有洞名朝曦,后有暗泉流出,凿石为池,名丹泉。三岩寺存有唐以来历代题刻30多处;中岩有洞名白云,上有飞瀑倾泻,击石水珠四溅如雨,称雨崖,崖上题字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正书;"雨崖"刻石时代最早,历史,艺术价值最高~"雨"字径1.25米,"崖"字径1.5米;右岩洞名清虚,窟如半月;左岩洞名朝曦,后有暗泉流出,凿石为池,名丹泉。三岩前后还有石华岸、珠岩等胜景。三岩寺摩崖石刻于1984年11月17日公布为丽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三岩寺所有摩崖石刻及石刻所在岩壁.建设控制地带:从白云洞口起,往前75米(到樟树)内。

景区胜迹

三岩寺

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时任处州知州的刘泾游到三岩,写下了诗作《三岩游》,赞扬了三岩的古老和幽绝,同时也因为前人的篆文已磨灭不清而感到十分遗憾。

混成初造物,幽绝故离群。

入户清容月,分栖借淡云。

木阴阑暑气,泉滴厌秋闻。

欲索秦人记,消磨篆不文。

北宋末年,处州百姓为了感戴当时知县江安止的功德,就选择了这个幽绝的境地造了寿圣寺,南宋隆兴元年改为广福寺。由于这里环境幽静,又有了佛教寺院,香火旺盛,招来了大量的游人和香客,文人墨客的吟咏题刻也不断增多,众多的诗文中,以处州本地人姜特立的七律最为脍炙人口:

一见便非凡世界,恍然兜率化成宫。

未分混沌天无巧,已凿谷含谷牙鬼有功。

百尺飞泉晴亦雨,四时阴穴夜吹风。

莫将俗驾污仙境,明月红尘在眼中。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将三岩比喻为神秘缥缈的宗教世界的一部分,充分渲染了三岩自然气氛的神奇。盛赞三岩之洞的鬼斧神工的还有李能的《三岩》:

玉峡何年劈作三,至今胜迹琐烟岚。

鸟飞花雨落岩窦,龙起风雷绕古潭。

三岩的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文人们的吟咏石刻使三岩的名声越来越响,自宋代到清代,三岩景区也越增越大。1694年,清代处州知府刘廷玑重修了三岩寺,寺后增有鸣玉堂、冰雪亭等建筑。直到抗战初期,三岩寺风采依旧,寺门上的横额刻有“三岩古刹”四个大字,寺门左右是深黄色的围墙向两旁延伸,门前是浓郁的大樟树,树下显露石桥一座,桥下有池,池的北面与莲塘相接。寺前环境清幽,气氛肃穆,殿宇高敞宽大,佛像慈眉善眼,殿后绿树成荫,清凉爽人。1934年,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孙科来到三岩,捐资修建了一座六角亭,取名“水雪亭”,登亭观瀑,十分惬意。

三岩寺的岩壁上摩刻着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众多的题刻,给气象森罗的三岩寺平添了一股超凡脱俗的古雅气派。这里的摩崖题刻共有37处,大多为各朝职官和文人摩刻。有记载封建人士的行踪及活动的,有用文学化词语来比喻和赞美三岩景致的,有的本身就是一幅艺术作品,在书法和雕刻技艺上都极其成功。如以垂悬的飞瀑为题的“雨花崖”、“珠崖”、“花雨”、“岚脉涌珠”等,其含义典雅,风格各异,给景区增添了古朴典雅的气息,丰富了三岩景区的历史文化内涵。

提到摩崖石刻,不得不重复说到李邕,他的“雨崖”在三岩诸题刻中时代最早,价值最高,最为珍贵,此石立于潭中,上承瀑布。“雨崖”两个擘窠平题大字,一个直径五尺,一个直径六尺,署名“李邕”两字,直径七寸五分。四字皆正楷,是李邕书法作品中所罕见的。其字体势方正,笔力遒劲,纵横开合,雄健舒放,颇为壮观。

雨崖刻石也曾经遭遇劫难,1940年前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轮翻轰炸丽水,雨崖刻石在劫难逃,被炸掉震断,倒落潭中,浸泡了长达二十年之久。1963年,政府开始重视历史文物,花了二百余工,才将雨崖刻石重竖在石潭边上,让人们可以重睹李邕楷书遗墨的风采但。

可如今,由于自然风化和游客的触摸,三岩许多著名的摩崖石刻落款隐约难辨,“如来甘泉”不知是谁所写。“雨崖”的“雨”字上长满了苔藓,署名“李邕”更是难以看清。“三岩胜境”的“三”字长满了爬山虎。刘泾的诗刻无处寻找,他的题刻上被贴了佛经,上面满是烛油。如刘泾怎么淌也淌不完的泪。

在丹泉洞里,原本洞壁镶着王少书写的词,可如今碑文中被敲出两个碗口大的洞,被香客当着香炉用了。可叹这里曾是古人“携芳木盍、挈清尊”饮酒聚会、吟诗作文的地方,如今已经没有“幽绝”的痕迹了。这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关于三岩景区的种种美好回忆都是从史料上得来的,也得知它自宋以来,一直因其“胜概天成,不假人力,又地在近郊,无裹粮之费、蹑履之劳,故游踪如织”。人们还曾将它与仙都、石门洞、南明山等景区毗美,直至抗战初期开始走向衰落。解放前夕,广福寺被国民党军队占据,游人无法入内,后来,慌张逃窜的国民党军队居然点火焚烧,把一座八百多年历史的古朴幽雅的古寺化为一片灰烬。解放后,三岩寺景区成了部队驻地,如今部队早已撤出,但景区的入口处盖了教学楼,景区内更是被搞得不伦不类,很煞风景。所以一直不敢去那里,怕心中的三岩美景遭到破坏。

每年5月份,是个多雨季节,总算犹犹豫豫地去了。绕过教学楼,有古树相迎,顿时有了幽静的感觉,然而再进去,迎面便是一个大棚,挡住了景区,只见几对男男女女在此有说有笑,不停抛洒手中的瓜子壳不说,还随地吐痰,看了心中不觉生出一丝悲哀。于是绕过大棚,终于看见传说中的三岩飞瀑,那气势依然如故,走近了,听到了飞瀑与巨石的撞击声,看见了潭中的雨崖刻石。忽然想,一千两百多年前李邕肯定也是在这样一个雨天来的吧?当时他眼里的三岩是幽绝的,来到这里,可使人忘却尘嚣,忘却人间的思虑,而今,三岩俗了。 看着金光闪闪的佛像,还有那东拉西扯的电线,李邕、李尧俞、姜特立们该作如何思想?好在三岩寺的主持多次申请"重检三岩'的已得到政府部门许可,关于景区的建设亦有了相应的规划,不远的将来,这里又将是“洞启三岩胜、泉飞万壑幽”的境地了。

视频

人生最好旅行-丽水三岩寺红军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