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貂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三貂角位於新北市貢寮區的福隆海水浴場與宜蘭頭城間的濱海公路上,是台灣本島的最東岸,據傳明朝天啟六年(西元1626年)西班牙船艦由菲律賓開抵臺灣東北角海域,因不詳地名為便於記載航海日誌,便以拉丁文命此地為San Diego(聖地牙哥)這是西班牙人的習慣以「聖」為開頭,為外國人最早對臺灣東北角的記錄,早期本地先民便以此譯為閩南語音「三貂」,「三貂」地形是臺灣最東北部的岬角,因而自然得名為「三貂角」。
海水爬嶺的美麗景象,極目海天連成一線:右向太平洋海波寧靜,極左邊是東海區域,唯臨三貂角直極東望,海波處處浪花延綿數千公頃不斷,原來此地三貂角岩層深入海域遠接那壩向東南是一個大斷層使然。此外這裡可說是觀賞龜山島的最佳位置,遠眺龜山島彷彿看見一隻烏龜正靜靜地浮在海面上。 [1]
目录
燈塔
有台灣眼睛之稱的三貂角燈塔有著白色外觀,面海部分為圓弧形,內部設有展示館,四週風景極為雅緻,在燈塔主體下設陳列室,陳列全國燈塔的分布圖、郵局發行的燈塔郵票及關稅總局的主要業務,並陳列不同的燈具零件及模型。因位處台灣最東點,台灣最早可以看到太陽的地方,在此地觀看日昇是最為壯觀。是第一座對外開放民眾參觀的燈塔。
三貂角燈塔於民國二十四年建造完成開始發光,燈器為三等煤油白熱燈,每二十八秒連閃白、紅光二次,有紅色分弧指示龜山之方位。民國三十一年改裝成三等旋轉透鏡電燈,但曾於二次大戰時曾遭炸射損壞,光復後於民國三十五年修復發光。塔高:16.5公尺、 燈高:100.6公尺〈高潮面至燈火中心〉。 [2]
三貂角,位於東北角,台灣本島的極東點,就座落在雪山山脈伸向太平洋的三貂角岬尖處。
「三貂」地名,相傳源自於西班牙語「San Diego」(聖地牙哥)的衍音。
西元1626年,西班牙的船艦由菲律賓群島揚帆北上,繞經台灣的東北角,西班牙人望見三貂角, 將此地命名為「San Diego」。隨後西班牙人在基隆的社寮島(和平島)登陸,展開在北台灣16年的統治。
當時西班牙人也企圖將勢力伸入蘭陽平原,相傳位於三貂角南側的頭城鎮石城里的「石城」地名, 可能與西班牙人在該地設立防禦堡壘有關。由於年代久遠,石城遺跡已消失,事實是否如此,已難考證。
三貂角的三貂角燈塔,則與西班牙人無關,而是日本人所興建的。昭和4年(1929)及6年(1931), 三貂角海域分別發生了撫順丸及華南丸船難事件,因此台灣總督府在此地籌建燈塔。昭和10年(1935), 燈塔完工,即是今日的三貂角燈塔,已擁有七十幾年的歷史。
白色圓柱型的三貂角燈塔曾歷經戰火洗禮。二次大戰期間,燈塔遭盟軍炸射而損壞, 戰後修復,恢復光明。現在的燈塔仍然留有當年機槍掃射的殘跡。 三貂角燈塔的位置很明顯,從福隆沿著濱海公路往宜蘭方向前行,來到馬崗漁港附近, 就可看見公路旁的三貂角燈塔的指標。 循指標右轉叉路上山,幾分鐘之後,就抵達了這座位於山丘上的燈塔。
三貂角燈塔是北台灣唯一開放參觀的燈塔。燈塔內設有展示室, 展出燈塔相關的設備及資料。[3]
交通資訊(交通資訊常有變動,出發前請先向各交通場站確認。)
自行開車
- 國道1號(中山高)→重慶北路交流道→省道台2乙(大度路)→淡水方向→省道台2線。
- 國道1號(中山高)→八堵交流道→省道台2線。
- 國道1號(中山高)→五股交流道→關渡大橋→竹圍→登輝大道→省道台2線。
- 台北→陽明山國家公園→陽金公路(省道台2甲)→金山→省道台2線。
大眾運輸
- 搭高鐵至臺北站下-轉搭臺鐵至福隆站下-轉搭國光客運(往宜蘭、羅東)至馬崗站下。
- 搭臺鐵至臺北站下-轉搭國光客運(往宜蘭、羅東)至馬崗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