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趾翠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趾翠鸟
Black-backed Dwarf-Kingfisher

Henry Koh拍摄
图片来自flickr

基本资料

学名     Ceyx erithaca

目/科/属  佛法僧/翠鸟/三趾翠鸟

迁徏状态   迷鸟

普遍性    不普遍

体长/体重  约14cm/14-22g

别名:小黄鱼狗,雌雄同型。虹膜暗褐色。嘴红色。脚红色,足仅3趾。

  1. 体型娇小,羽色鲜艳。嘴长,尾短。翼形较尖长。
  2. 眼先橙黄,前额有小黑斑,头顶至后颈桃紫红色。颈侧有白及蓝色斑块。
  3. 背及翼上覆羽宝蓝色,初级飞羽黑色。
  4. 腰、尾上覆羽及尾羽为有紫色光泽之橙红色。
  5. 体下除喉白外,馀为金黄色。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科: 翠鸟科 Alcedinidae

属: 三趾翠鸟属 Ceyx

种: 三趾翠鸟 C. erithacus

栖地&习性

低海拔落叶和常绿的原始林和次生林,山丘或低矮植被,茂密森林,冲积林,红树林,橡胶林。

单独停栖或在水面飞翔观察,空中定点振翅,发现猎物即快速府冲入水捕捉。

食物昆虫,包括螳螂(Mantodea),蝗虫直翅目(Orthoptera)),(Diptera),水甲虫(Dytiscidae),有翼蚂蚁(Formicidae)。

繁殖

7月至9月在印度西南部,斯里兰卡2月至7月,印度东北部4月至5月,马来西亚半岛3月至7月。在河流坝堤或土崖壁。用嘴挖掘隧道式洞穴作巢,有时也在树干钻洞穴为巢。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最不关注)。

鸣声

飞行中音调较高的“ tsriet-tsriet”或软音“ tjie-tjie-tjie”。

分布

亚种和分布

  • C. e. erithaca (Linnaeus, 1758) – 印度西南部(S从孟买出发)S到斯里兰卡,以及从不丹E到S中国(云南海南)和S穿过C&S印度支那到马来半岛(S到Kra地峡);迁移到S,到达苏门答腊婆罗洲及其相关岛屿。
  • C. e. macrocarus Oberholser, 1917 – 安达曼和尼科巴岛。
  • C. e. motleyi Chasen & Kloss, 1929 – 婆罗洲N&E。
  • C. e. rufidorsa Strickland, 1847 – 马来半岛(克拉斯地峡的南部),苏门答腊和邻近的岛屿(西穆卢,尼亚斯,黑风,曼塔怀伊,邦加,(勿里洞)和婆罗洲(除南北东之外)至菲律宾西北和西菲律宾(明多洛)到巴拉望岛)和小圣达斯的Java E到Sumbawa,Flores和Pantar。[1]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Black-backed Kingfisher a.k.a. Oriental Dwarf Kingfisher (Ceyx erithaca 三趾翠鸟)
Oriental dwarf kingfisher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