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途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途川

图片来自jpmemo

三途川(さんずのかわ)是东亚民间传说中的冥河,出自《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略称:地藏十王经),被认为是阴间与阳世的分隔。

同名的河川位于日本群马县千叶县等地,名称和来源均与此传说有关。

三途川(冥界)

三途川在《地藏十王经》中称为“葬头河”[1],又称作“三途之川”、“三途河”、“三濑川”、“渡川”等,为阳世和阴司的分界线。一般认为是佛教《十王经》的概念,三途川的“三途”,乃出于《金光明经》中的地狱饿鬼畜生三途(三恶道)。

中国人称之为“忘川”或“奈河”,上有奈河桥(奈何桥),有牛头马面把守,生前罪恶深重者,将要被推落此河的血污池,受到蛇蝎侵咬。此河河水有迷魂作用,故曰“忘川”,是孟婆汤的原料。

一般认为《十王经》在飞鸟时代中国传入日本,在日本受到信仰是在平安时代末期,实际上是佛教和民间信仰融合的结果。信仰中三途川有地府十王配下的悬衣翁、夺衣婆,他们将死者衣服取下,悬挂于树上,视其轻重,探知死者生前为善或作恶。

西游记》中有唐太宗从地府还阳途中见到奈河与奈河桥的情节。

日本民间则无奈何桥的说法,说此河并无桥可过,要雇船通过,必须付六个铜钱作为船资,故必须陪葬六文钱,无六文钱的死者,会被剥下衣服代替渡船费。平安时代末期因此把渡船费定为六文,江户时代末期,夺衣婆作为民众信仰的对象,曾引发热潮。

赛之河原

三途川的河原称作“赛之河原”(赛の河原。さいのかわら)。

赛之河原是比双亲早亡的子女,为早亡的不孝而受苦的场所。

这些子女为完成双亲的供养,在赛之河原堆积石之,在塔完成前,会不断的破坏塔,所以“赛之河原”也用在“徒劳”和“得不到回报的努力”之意。

然而,这些子女最终会被地藏菩萨救济。

赛之河原据说源自京都鸭川桂川的合流地点“佐比之河原”(さいのかわら),是庶民设立地藏小佛、小石塔送葬的场所,但是,通说是佛教的地藏信仰和民俗的道祖神“赛神”习合的结果。

实际存在的河川

群马县

流经群马县甘乐郡甘乐町利根川水系:白仓川支流的小河川。源自上信越自动车道甘乐PA南侧付近,往北流和白仓川合流。从水源地到白仓川的合流地点约2.5km。

千叶县

千叶县长生郡长南町河川,一宫川水系:一宫川的支流。源自千叶县长生郡长南町,在长南町和茂原市交界付近和一宫川合流。从水源地到一宫川的合流地点约4.5km。

宫城县

流经宫城县刈田郡藏王町阿武隈川水系:浊川支流的小河川。源自宫城县刈田郡藏王町赛之碛付近,往东北在藏王町和柴田郡川崎町的境界付近和浊川合流。流路约1.8km。

青森县

陆奥市正津川上游的别名,源自灵场恐山的所在地:宇曾利湖。

影片

本当に怖いのは人间“三途の川を渡るとき”【ゾッとする话 アニメ】

参考文献

  1. 成都麻大圣慈恩寺沙门藏川述. No. 20 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 卍续藏 (X) 第1册. [2017-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7). 葬头河曲于初江边,官厅相连,承所渡前大河即是葬头,见渡亡人名奈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