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三门县花桥镇

三门县花桥镇地处三门县港南中心地带,离浙江三门县城海润街道24公里。境内兼得山海之利,交通便捷,风景秀丽。全镇总面积83.05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14306亩、水田面积10237亩、海塘面积8500亩、滩涂面积10100亩、山林面积106116亩,森林覆盖率为68.5%,人口三门县,共有34个行政村。镇区有上宅街、城门街、新星街、繁荣街、花桥街、三角店街、城关路、曹南路、帽尖山路、后塘路、下溪巷、牌坊巷、下园巷、酒坊巷、东宅巷、沿江巷、育英巷17条。[1]

中文名: 花桥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三门县

地理位置: 三门县港南

面 积: 83.05平方千米(2017年)

政府驻地: 花桥镇花桥街

电话区号: 0576

邮政区码: 317105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人口数量: 20813人(2017年)

车牌代码: 浙J

耕地面积: 14306亩

水田面积: 10237亩

海塘面积: 8500亩

滩涂面积: 10100亩

山林面积: 106116亩

目录

历史沿革

花桥古称西岑,宋代改名城门,元代至治二年(1322),李熙孟因感村民涉水之苦,捐资建桥,聘安州陈伯通和六和塔僧惠衍设计建靠石桥。桥栏雕亥珍禽瑞兽、奇花异草等图案,刻工精细,造型优美,故名“花桥”,村亦以桥名。清同治四年(1865)花桥为临海县县丞署驻地,七年(1868)设花桥污千总署。清代属临海县承恩乡城门庄、关头庄,民国时期分属城关乡、双溪乡。1949年解放后建立城关乡,为花桥区驻地。1961年,改为花桥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1985年改为区属建制镇。属小雄区。花桥镇属丘陵地区,地势四周高,是间低,帽类山海拔198.77米。花桥溪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流经关头乡入浦坝港出海。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麦类、薯类为次。果木以柑桔为主。镇办企业有草编织品、砖瓦、五金等。每逢农历一、六为大市,四、九为小市。学校有花桥小学和花桥中学。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5348万元,财政总收入18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34元,是全省211个欠发达乡镇之一。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新农村建设为主抓手,统筹城乡发展,全镇基本实现了道路交通网络化、街道建设井字化、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生活信息化。下岙方村为全县新民居建设试点村,岭南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村”,栅下村被评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和“台州市十大魅力村庄”之一。

经济发展

201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亿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多,其中工业总产值1.6亿元,比2007年增长7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300元,比2007年增长49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235万元,比2007年增长20个百分点。

农业经济加速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五年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镇形成了万亩滩涂蛏苗育养基地、八千亩标准围塘海水养殖基地、万亩柑桔基地、四千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两千亩特色经济林基地等五大高效农业基地。依托高山生态资源优势,打造高山生态水果基地,启动了银山村500亩东魁杨梅基地、八岭头村500亩翠冠梨基地、王申坦村500亩玉露蜜桃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五年来,坚持内抓开发和外拓市场有机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新发展专业合作社63家,台州三港海水养殖合作社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合作社,三门丰源畜禽专业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合作社,引进辉腾肉鸽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达到1万对肉鸽。花桥镇被评为市级青蟹特色产业强镇,吴都村被评为市级青蟹特色产业强村,栅下村被评为市级蛏苗特色产业强村,下岙方村被评为市级缢蛏特色产业强村。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显现成效。五年来,坚持扶持特色农产品发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打响了“三港缢蛏”、“花桥蜜桔”等品牌知名度,“三港”牌缢蛏、血蛤被评为台州市名牌产品,“三港”牌缢蛏先后荣获浙江省渔业博览会金奖和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五年来,坚持以项目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共投入资金400万元,完成6个村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4座闸门修理、7公里河道疏浚、10条机耕道路建设、400亩老塘改造;完成投资600多万元的吴都片低产田改造工程;完成投资200多万元的红旗塘、下栏塘养殖基地道路硬化;建成北岙塘二十年一遇高标准海塘坝;启动银山、王申坦等村540多亩低山缓坡改造工作;启动关头塘河道疏浚工程。镇外经济渐成规模。五年来,坚持实施“镇外花桥”战略,着力破解资源瓶颈,成效显著。目前,花桥在江苏、山东等地从事水产养殖人员达1000多人,承包面积5万余亩,年产值1.5亿多元;在外从事大棚西瓜等果蔬种植人员达1000多人,承包面积达1.2万亩,年产值7000万元。

二三产业稳步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引进金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上潘上岙新建康泰生态养殖示范小区,现已进场施工,预计年内可投产。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引进县内龙头企业亚达科技有限公司租用蓝河进出口公司闲置厂房开展生产,盘活企业闲置资产,带动镇域经济发展;个私经济快速发展。认真实施《花桥个私经济发展五年规划》,不断膨胀个私经济总量,五年来共增加个私企业205家。第三产业明显增强。坚持“商贸强镇”战略,新建成花桥集贸市场全面投入运营,商贸经济日益繁荣。着力发展农家乐,新港南大酒店、红旗农家乐、清雅园等特色品牌逐渐打响,清雅园农家乐被评为市级农家乐特色点,红旗农家乐被评为县级农家乐特色点。

竞争优势

花桥:经济特色村渐成气候“我们村家家户户养蛏苗。别看蛏苗小,对我们来说却是宝,村民发家致富全靠它。”说起蛏苗基地,花桥镇栅下村村民陈孟虎脸上乐开了花。

这几年,栅下村依托浦坝港腹地的有利位置,大力发展蛏苗育养业,并建成交易市场,全村蛏苗收入达到600多万元,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蛏苗养殖特色村。  

栅下村只是该镇发展“一村一品”,培育经济特色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该镇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鼓励各村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目前,该镇初步形成以栅下村的蛏苗、下岙方村的外出养殖、吴都村的长毛兔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全镇经济特色产业村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下岙方、下洋毛村是有名的跨省养殖专业村。前几年,两村充分发挥“领路人”示范效应,“亲带邻、邻带邻”,形成一股外出养殖潮。目前两村有85户外出养殖户在江苏等地承包养殖塘,面积达到2万余亩,创收近2000万元。

而一直以柑桔为主要产业的上郑、上旺村,在镇政府的帮助下,紧紧抓住这一主导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推动柑桔产业往特色化方向发展,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从业人数大为增加。

“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有竞争力才能有规模。我们将继续加强特色产业村的培育,发挥当地农村的比较优势,并把这种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该镇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视频

航拍三门花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