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門島 |
中文名: 三門島 地理位置: 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區 面 積: 5 km² 海岸線長: 13公里 |
三門島被譽為「廣東小塞班」,海岸線長13公里,高山、大海、森林,感受原生態之美。島上植物、鳥類、魚類上千種,堪稱寶庫。三門島山海旖旎、海產豐富、民風淳樸、人文歷史厚重。從大亞灣澳頭港出發,沿途皆風景,約四十分鐘船程,便到達登島的北扣碼頭。[1]
地理位置
大三門島原稱沱濘島,位於大鵬灣與大亞灣的匯合處,在香港以東16公里,大亞灣中心區以南30多公里。在過往,有3條水道可至,因此得名「三門島」。
三門島是個有着300多年居住史的古老漁村。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這裡自古以來便是軍事要塞,一代代士兵駐紮在這裡保家衛國、捍衛主權。隨着時代的發展,當駐紮的軍隊退去,三門島也逐漸展露容顏,成為大亞灣旅遊的熱門島嶼。
發展歷史
相傳在200多年前就陸續有人前來三門島定居。後來因海防的原因,不斷有從福建、汕頭、深圳寶安、香港以及惠東、惠陽等地的漁民遷來,逐漸形成北扣、媽灣、小三門村落。現在,村民們主要以漁業和旅遊業為生計,過着恬淡怡然的生活。
據《中國海島志》記載,大三門島是1.4億年前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島。這一記載從島上的「彩石灘」便可見一斑,不同於尋常海灘,在這裡,海岸上遍布着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的火山石,經由海浪拍打侵蝕而成的海蝕崖和海蝕洞,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向世人展現了三門島未經雕琢的原始美。
主要資源
三門島有植物485種,鳥類100多種、魚類400多種,盛產無針烏賊、梭子蟹、海膽、石斑、龍蝦、鮑魚等,是廣東省水產資源保護區。三門島有100多隻山鷹、數十隻野羊和野兔。
三門島半徑300米以上的海灣5處,沙灘二處,三門島海水能見度10—12米,符合國家規定的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是國內知名的潛水區。三門島還是大亞灣海域淡水資源最豐富的海島。
島嶼功能
旅遊功能
漫步在島上的鄉間小道,路兩旁被濃密的綠樹籠罩,不時還可以看到山澗小溪緩緩流瀉至路旁,頓感清涼舒適。驅車沿着蜿蜒開闊的山路前行,穿過一片灌木林,別有洞天,月亮灣沙灘像一個半遮面的美人掩映在山林中。這裡的海水呈藍綠色,沙灘細軟,素有「中國小塞班」之稱,吸引了不少遊客特地乘船前來遊玩。
近年來,除了慕名來觀光的遊客,還有不少單位部門組織幹部職工到三門島開展自然教育和歷史文化學習活動。當前,深入挖掘和推廣三門島人文歷史資源被列為大亞灣開發區的重點工作任務。「三門島保留有珍貴的歷史遺蹟,還有豐富的海防文化故事,我們正在加強對島上海防文化資源的內涵挖掘和價值闡釋,並策劃構思一條研學路線,力爭將三門村打造成為黨性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亞灣開發區有關負責人表示。
來到三門島最漂亮的網紅打卡地——月亮灣沙灘。這裡灘長而平緩,沙白而綿柔。這裡的海水清澈見底,魚蝦在水中恣意游弋,清晰可見。海風是溫柔的明信片,邀約海鳥在海天之間翱翔。
軍事功能
除了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三門島還具有重要的海防功能。三門島地理位置特殊,其位於大亞灣和大鵬灣交匯處,是珠江口以東沿海地區和香港之間來往船舶的必經之處,也是粵東、福建及浙江沿海船舶來往港澳的交通要道,因此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來到三門島,媽灣古城牆是不得不去的人文地標。這座始建於1717年的城牆作為海防之用,是清政府為大鵬古城(今深圳)屯兵於大三門島上建造城堡並駐軍而建的,也是大亞灣開發區唯一的軍事古城牆,具有較高歷史價值。
交通
地處香港來往珠江口以東水域的咽喉要塞,海關在三門島上設立機構、辦理業務已有上百年歷史。古城牆旁便是三門關廠舊址,如今被改建成為三門關史展覽室。走進展覽室,牆上圖文並茂展示了從清代開設關廠一直到近年來科技助力海關開展進口監管的完整歷史脈絡。還展示有建關初期使用的閘門、監管船舶的瞭望鏡、監管艇上的船用衛星導航儀等老物件,生動展現了海關監管技術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來源
- ↑ 三門島攻略 | 我只是一個匆匆過客 搜狐2017-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