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间

三间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本输》,别名少谷。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掌骨小头后方凹陷处,握拳取穴。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和第一掌背动脉的分支。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痛,胸腹满,气喘,热病,手背红肿等病症,直刺0.5~0.8寸。

基本信息

  • 中文名:三间
  • 别名:少谷、少骨 国际编号 LI3
  • 出处:《灵枢·本输》
  •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 功能:泄热止痛,利咽
  •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痛,胸腹满
  • 操作:直刺0.5~0.8寸
  • 主要配伍: 配阳溪,主治喉痹咽如哽

名称释义

三间:间,间隙;此穴在手第2掌指关节后陷处,为手阳明大肠经第三个穴位,故名。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

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即赤白肉际处。

解剖定位

此腧穴处有第1骨间背侧肌,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头静脉起始部)、指掌侧固有动脉;布有桡神经浅支。  

功能主治

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故不宜自行针灸。

功效机制

清泻阳明,通调腑气,通经活络 此穴是手阳明大肠经脉气所发,具有清热解毒、清泻阳明火热、散解头面风热、消肿止痛之功,可治疗阳明热盛、风热上扰的头面五官疾患;手阳明大肠经循胸络肺属大肠,此穴通过清泻阳明郁热,宣畅气机、通调腑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邪壅滞、气机不畅的胸闷气喘、腹胀肠鸣、泄泻痢疾等;此穴为大肠经输穴,五行属性属木,木通肝气,性善条达,通经活络、舒筋利节之力较强,长于疏调手阳明大肠经气血,治疗上肢痿痹、瘫痪;又因此穴位于手部掌指关节处,能祛风除湿、舒筋利节,可治疗手部肿痛、麻木、瘫痪等。

主治病症

身热头痛、咽喉肿痛、口干齿痛、鼻衄目痛;胸闷气喘、腹胀肠鸣、泄泻痢疾;肩臂疼痛、上肢瘫痪;手指及手背肿痛、手指屈伸不利。扁桃体炎,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青光眼,手指肿痛,肩关节周围炎等。

配伍应用

肠鸣而泄:三间、神阙、水分(《神应经》)。

下片牙痛:三间、承浆、颊车、合谷、列缺(《针灸逢源》)。

喉痹咽如哽:三间、阳溪(《备急千金要方》)。

头热鼻鼽衄:三间、中管、偏历、厉兑、承筋、京骨、昆仑、承山、飞扬、隐白(《备急千金要方》)。

口干:三间、少泽、太冲(《针灸资生经》)。

目急痛:三间、前谷(《圣济总录》)。

伤寒热病:三间、曲池、合谷、关冲、少冲、委中、太溪、间使(《杨敬斋针灸全书》)。

胸满:三间、经渠、阳溪、后溪、间使、阳陵、三里、曲泉、足临泣(《神应经》)。

喘息:三间、商阳(《神应经》)。

保健养生

痔疮疼痛难忍时,只要掐按三间,就能快速并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还可对此穴进行热水浴,即将手放入45摄氏度左右的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另外,经常用拇指指腹揉按三间,每次1-3分钟,对调和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症有帮助。

腧穴操作

针刺

直刺0.3~0.5寸,局部麻胀,或向手背放散;若手指屈伸不利或瘫痪可透刺后溪1.5~2寸;透刺后溪时,不可大幅度提插捻转,以免损伤血管。 [1] [3]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

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等。

定位记载

《灵枢·本输》:本节之后。

《针灸甲乙经》: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后内侧陷者中。

《千金翼方》:在虎口,第二指节根下一寸。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在(手)大指次指第三节后内侧,捻拳横纹头中。

主治记载

《针灸甲乙经》:疳疟;寒热,唇口干,喘息,目急痛,善惊;多卧善睡,胸满肠鸣;三间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气热身热,喘;目急痛;口热口干,口中烂;吐舌戾频;头热,鼻鼽衄;凡灸疟,从手臂发者,于未发前予灸三间。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肠鸣洞泄,寒疟。

《循经考穴编》:手指手背肿痛。

《针灸大成》: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疟,唇焦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1]

视频

参考文献

  1. 三间穴:通调腑气、通经活络!,百年养生, 百年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