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和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上和镇隶属于重庆市潼南区,地处潼南区东南部,东接合川区太和镇,南与别口镇隔江相望,西接桂林街道,北连龙形镇,距潼南区人民政府驻地12千米, 区域总面积68.14平方千米。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上和镇一带建有太和场;1986年6月,由太和乡改为上和镇。 截至2018年末,上和镇户籍人口为29468人。 截至2020年6月,上和镇下辖4个社区、7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田湾街86号。
2018年,上和镇有工业企业51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1]
建置沿革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建立太和场,属川北道潼川府蓬溪县管辖。
民国十二年(1923年),因团总建制改为镇制,太和场遂改为太和镇。民国十七年(1928年),太和镇改设太和联保。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太和联保制为太和乡。
1952年,太和乡改为太和镇。
1956年1月,撤太和镇复太和乡。
1958年9月,改为太和独柏公社。
1960年6月,太和公社与独柏公社分设。
1983年12月,太和公社复改为太和乡。
1986年6月,撤太和乡,建立上和镇。
1993年12月,独柏乡并入上和镇。[2]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上和镇下辖倒塘、周湾、回头、冬冲、望水、金刚、五岩、水洞、青龙、团山、三岭、云音、月水、梨山、后沟、头道、洪号、白沟、石镜19个行政村和上和1个社区。
2002年4月,村级建制调整,上和镇将19农村行政村合并为10个。
2011年末,上和镇下辖上和1个社区,倒塘、回头、冬冲、五岩、青龙、团山、三岭、月水、后沟、石镜10个行政村;下设4个居民小组、80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上和镇下辖4个社区、7个行政村:上和镇社区、倒塘社区、冬冲社区、五岩社区、回头村、青龙村、团山村、三岭村、月水村、后沟村、石镜村,镇人民政府驻田湾街8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上和镇地处潼南区东南部,东接合川区太和镇,南与别口镇隔江相望,西接桂林街道,北连龙形镇,距潼南区人民政府驻地12千米, 区域总面积68.1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上和镇地处涪江北岸,属盆地浅丘地区,境内多丘,海拔在250-380米之间;内最高点位于石境村,海拔380米;最低点位于倒塘村,海拔242米。
气候
上和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生长期年平均365天,无霜期年平均342天,最长达347天,最短为33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30.9小时,年总辐射78.32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11天;年平均降水量95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12天,最多达130天(年),最少为89天(1961年);最大雨量1459.8毫米(1981年),最少雨量940.5毫米(2006年)。
水文
上和镇境内河道属涪江流域;境内最大河流涪江,涪江流经境内社区、五岩村、冬冲村、倒塘村、月水村、后沟村、石境村,境内河道长20千米,流域面积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4.8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上和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等。暴雨灾害主要发生在5-6月;风灾发生在4-9月;伏旱灾害年均发生2次,主要发生在6月下旬-9月上旬,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6年7-9月,造成4.1万亩农作物受灾,粮食减产约170吨。
自然资源
上和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天然气、石油等。2011年,上和镇有耕地面积5.6万亩,人均0.9亩。
人口
2011年末,上和镇总人口3157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360人,城镇化率10.6%;另有流动人口432人。总人口中,男性15500人,占49.%;女性16075人,占50.9%;14岁以下6300人,占20.0%;15-64岁19000人,占60.1%;65岁以6275人,占19.9%;以汉族为主,达31481人,占99.7%;有彝、羌、壮、苗、佤、藏等12个少数民族,共94人,占0.3%;超过10人的少数民族有彝、哈尼2个民族,其中彝族2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4.50%;哈尼族15人,占14.1%。2011年,上和镇人口出生率10.21‰,人口死亡率8.4‰,人口自然增长率1.8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63人。
2017年末,上和镇常住人口为19671人。
截至2018年末,上和镇户籍人口为29468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上和镇财政总收入0.2亿元,比2010年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1亿元,比2010年增长15%;人均财政收入645元,比2010年增长26.8%。2011年,上和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620元。
2018年,上和镇有工业企业51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农业
2011年,上和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比2010年增长20%,农业增加值0.32亿元。上和镇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上和镇生产粮食12098吨,其中水稻4515吨,小麦350吨。上和镇主要经济作物有玉米、花生、油菜等。2011年,上和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18270吨;蔬菜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40000吨。上和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2011年,上和镇生猪饲养量3.4万头,年末存栏0.8万头;牛饲养量0.1万头,年末存栏0.09万头。2011年,上和镇生产肉类76.3吨;畜牧业总产值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2011年,上和镇果木种植面积0.42万亩,产量73.2吨,主要品种有板栗、核桃、柠檬。上和镇渔业以养殖鲤鱼、鲢鱼为主,淡水面积6.2平方千米。2011年,上和镇鱼塘养殖面积71公顷,产量450吨;渔业总产值5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
工业
2011年,上和镇实现工业总产值为1.1亿元,比2010年增长5%,工业增加值0.8亿元。2011年,上和镇有规模以上企业1家,职工8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6亿元,比2010年增长6%。
商贸
2011年末,上和镇有商业网点136个,职工232人。2011年,上和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8亿元,比2010年增长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5亿元,比2010年增长5%。
金融
2011年末,上和镇有3家银行在境内开设了分行;各类存款余额为2.1亿元,比2010年增长16.5%;人均储蓄14530元;各项贷款余额1.1亿元,比2010年增长16.3%。[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上和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500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1所,在校生1152人,专任教师11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385人,专任教师110人,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上和镇主要学校有上和中学。2011年,上和镇教育经费达211.3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86.5万元。
科技事业
2011年末,上和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3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53人,经营管理人才27人,技能人才13人,农村实用人才39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上和镇有文化服务站1个,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各类文化艺术团体3个;有各类图书室12个,藏书1万册。2011年末,上和镇有体育场地10处,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篮球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90%的城市社区和8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有广播喇叭90只,入户率100%,通响率100%。2011年末,上和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860户,有线电视入网率7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上和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个;病床40张;专业卫生人员68人,其中执业医师20人,执业助理医师30人,注册护士18人。2011年,上和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02万人次,住院手术365台次,出院病人0.52万人次。上和镇重点医院有上和卫生院。2011年,上和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32/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6.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2.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1575人,参合率100%;孕产妇死亡率3.3/10万。
社会保障
2011年,上和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10户,人数165人,支出28.4万元,比2010年增长16.2%,月人均143元,比2010年增长12.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73户,人数1189人,支出114.2万元,比2010年增长16.2%,月人均80元,比2010年增长13.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0人,支出11万元,比2010年增长12.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30人,支出83万元,比2010年增长16.5%;农村医疗救助26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35人次,共支出62万元,比2010年增长18.3%;农村临时救济2132人次,支出120万元,比2010年增长17.6%。[5]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上和镇曾与合川县太和公社同名,后因位于合川太和的上游而得名"上和"。
文物古迹
上和镇境内独柏寺属重庆市重点保护文物。
风景名胜
上和镇主要景点有王爷庙、独柏寺、渝西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