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墳(楊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上墳》中國當代作家楊靜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上墳

又是一年的農曆七月十五了。在家鄉,每年的清明和農曆七月十五是必須上墳的兩個節日,尤其是七月十五,上墳儀式尤為隆重。

現如今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了,人們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許多人家都要在七月十五上墳時獻羊,這樣的方式一是表達後人對先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後輩們生活好了,也希望天上的先人們能感受到;二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希望在天之靈的先人們放心,後輩們都生活的很好。

我們家族七月十五上墳一般總是定在七月十五前一周的周六或周日。這樣,上班的或者外地工作的後輩就都有機會來參加家族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一次祭奠祖先的儀式了。

早早起床,和父母家人帶上祭品和燒紙先趕到鄉里父輩家,鄉里的親人們已準備好了獻羊所需的各種食材和用品,等各家各戶在定好的人家聚齊後,前前後後七八輛車,大大小小四五十口人便出發去墳地了。

半小時左右的車程,先到達「老墳」。「老墳」里埋葬的是太爺爺的父輩們及更早的先人們。在這裡,獻上瓜果和「桃兒」等祭品,給先人們燒過紙後,所有來墳上的後人都要磕頭,磕頭後分成兩支,也就是兩個太爺爺的後代各一支,各自去各自的墳地,我們把後去的墳叫「新墳」,是相對於「老墳」而言的。

我們這一支「新墳」離老墳不太遠,可以坐車也可以步行。坐車當然又快又省力了,但步行卻有步行的樂趣。不用走車道,翻過幾道小山坡就可到達。山坡上這裡一叢那裡一簇的山野小花讓人忘記了跋涉的疲勞,山野里清新的空氣和野花的芬芳不經意間蕩滌着被城市的廢氣污濁的五臟六腑,吐納間是難得的身輕氣爽。今年雨水多,上坡上野草鬱鬱蔥蔥,綠意盎然,多情的雨水為渴望的山坡披上了一件絲絨般的綠大衣,這一披便是綠意似海,情滿山野。

說話間小雨又飄了起來。雨水不僅柔綠了乾枯的山坡,那綠草下褐色的地達菜也歡欣鼓舞的膨脹着。吸飽了雨水的地達菜,濕漉漉的舒展着柔軟嬌嫩的身軀,就在等待一場場邂逅的撿拾。還有同樣是褐色的頭髮菜,也是一樣的喝足了雨水,柔弱無骨像袖珍的小蛇一樣盤曲在那裡等你的發現。

不知道學名叫什麼,我們一直叫做「羊胡花」的一種野菜的花也星星點點開落在山坡上。羊胡花的樣子和蔥的花極像,只是泛着淡淡的雪青色。采了羊胡花涼干,用清油熗了,調在麵條飯里,真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美味,既是兒時的回憶又是家鄉的味道。

一路走一路撿拾採摘着地達菜頭髮菜羊胡花,和親人們說笑着,不覺就到達了新墳。

先到達的叔叔和兄弟們已在墳地邊緣平坦處搭好了簡易的帳篷和遮陽傘,煮肉的火爐和炒烤爐子也已架好了。


拿出所有的供品、燒紙和紙鞋紙衣服,深深的跪下去,燒紙、祭奠、磕頭。已有兩年沒來給爺爺奶奶上墳了,陰陽兩隔,唯有在此時感覺離他們是那麼近那麼近。

爺爺離開我們已有三十年了,奶奶離開我們也有十年了。記得奶奶在世的時候很少見她流淚,也記得她好幾次給我們表達過這樣的意思:不要輕易的哭,哭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我想奶奶要讓我們明白的應該是活着要堅強樂觀理性

二爹已開始殺羊了。快七十歲的二爹殺羊的技術依然很嫻熟,但畢竟年齡大了,需要力氣的時候還是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大家都跟二爹半開玩笑半當真說該培養個接班人了。

羊殺好,支起帶羊頭的整隻羊在墳上獻過後,就可以把羊分解開來,骨頭煮着吃,軟肉炒着吃。

山野的雨像個調皮的小孩子,一陣大了一陣小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口人,不能幹活的都在車裡避雨,能幹活的都擠在帳篷雨傘下,洗菜切菜的,剁肉切肉的,燒火燒水的,等等,各司其職,互相照應着各忙各的。長輩們聊着他們的故事,年輕人們說着年輕人的話題,孩子們在車裡呆不住,總要跑下車來在野地里撒個歡兒,這樣的時候就夾雜長輩們呼喚招呼孫子們的聲音,嚴厲但更多的卻是疼愛

大塊帶骨頭的羊肉在鍋里咕咕嘟嘟煮着,紅彤彤的火苗熱切的舔食着鍋底,周圍瀰漫着濃濃的木柴煙火的味道。炒肉的鐵板上是呲呲啦啦水遇到油爆裂的聲音,配上洋蔥青辣椒蒜以及各種調味料,不一會一鐵板炒羊肉就出爐了,那爆炒的香味早已鑽入了每個人的鼻孔,只待敞開胃腸,開懷大吃了。此時,車裡呆着的孩子聞到香味也跑來了,指着鐵板上的肉就要吃。無論怎樣的垂涎欲滴,炒熟的第一鍋羊肉必須祭奠完先人後才能吃。有長輩盛上一碗,在墳前一一祭奠過後,大家便可以敞開胸懷享受美味了。

爆炒羊肉熟了一板又一板,每一次都被吃的精光。還有中間夾雜的烤土豆片,大家都搶着吃。不知是人多熱鬧的氣氛增加了羊肉的香味和人們的食慾,還是野外烹調的新鮮羊肉本就更加美味,大家都吃的不亦樂乎。如果泉下有靈,先人們看着後人們快樂的享受着美味和生活的美好,他們一定會感到欣慰高興,為後人們祝福的。

[1]

作者簡介

楊靜,男,江蘇三強律師事務所律師,蘇州大學法律碩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