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內山書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上海內山書店由日僑內山完造[1]於1917年在北四川路魏盛里創辦,1929年後搬遷至施高塔路11號(現編為四川北路2048號)。該店最初主要經營包括《聖經》、《讚美詩》在內的基督教書籍,後擴展到普通中、日文書籍。魯迅晚年定居於施高塔路後,該店成為其主要的活動地點。1945年9月23日,內山書店因作為敵產而被關閉。
歷史
早期
內山完造於1917年在北四川路魏盛里(今四川北路1881弄)的石庫門內,創辦了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的書店。當時店面共占用了兩幢石庫門。內山將其底層打通,利用天井和客堂作為店面。店內沿牆壁設置一人高的書架。中部除書架外,另有茶几與藤製沙發。這一時期,內山書店從出售以基督教書籍為主逐漸向出售文藝書籍過渡。
1927年,內山書店進入急速發展期。同年10月,魯迅離粵來滬,住於北四川路底,從此成為內山書店的常客。
後期
1929年,隨着內山書店經營有方,書店購置了位於施高塔路11日本東亞興業株式會社產業新建的坐北朝南的西式假三層房屋,並遷於此。在內山完造的努力下,書店成為上海最大的日文書店,在福州路亦開有分店。自從書店搬遷到施高塔路後,魯迅基本上每天下午二三點到內山書店一次。此後,魯迅往往將自己的書稿轉交該店代轉出版。
1930年3月19日至4月19日,魯迅因參與「中國自由大同盟」而被通緝,曾於書店樓上避難月余。
1932年淞滬戰爭爆發。1月30日,魯迅和周建人兩家共十口人躲進內山書店三樓避難。2月6日,魯迅和周建人一家以及僕人等十人又到英租界內的內山書店分店避難。1933年4月,內山完造更以書店職員名義替魯迅租下大陸新村的住所。
1937年8月,「淞滬會戰」開始後,內山完造暫時回國,待戰事平息後返回。「抗戰」期間,內山書店得到更大的發展,尤以1941年後,日軍將位於南京路的中美圖書公司作為敵產沒收後轉交給內山書店負責運營。在此期間,內山書店出版了《上海漫語》等書籍。
1945年8月12日,由於獲悉盟軍已向日本帝國政府提出無條件投降的要求。內山完造召集全店30餘名職工提出分配書店資產的意見。9月23日,日本投降一個多月後,上海內山書店作為敵產關閉。10月,書店由王造時經營的前方書店接收。
現狀
由於上海內山書店與魯迅的特殊關係。1980年8月26日,該店位於四川北路2048號的舊址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1981年9月,內山書店舊址安放白色大理石的紀念碑。而該址自書店關閉後,一度為私營公司所有。1949年以後先為中國人民銀行山陰路儲蓄所,1984年以後成為中國工商銀行山陰路支行。
視頻
上海內山書店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內山書店:魯迅與內山完造兄弟,豆瓣,2016-11-05
- ↑ 【原創】內山書店舊址~以書肆為津梁___ 探尋上海經典景點(三),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