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全称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是成立于1921年7月的以棉花棉纱为主要交易对象的现货期货交易所。交易所成立之初,注册资本为银圆300万元,并租用位于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9号大楼,后迁入今延安东路260号的大楼。至1937年8月,淞沪会战开始后,交易所停牌歇业。1958年,上海自然博物馆正式迁入交易所大楼。2014年,自然博物馆新馆建成,博物馆从交易所内迁出。

历史

华商纱布交易所成立的重要原因是,1919年8月在华日商成立的日商取引所,在浦东建造栈房用以囤积棉花、纱布等,并宣布从当年9月1日起兼营棉花原材料纺织品的交易。此举是当时日资试图利用经济手段控制上海乃至中国的棉纱交易。为了抵制日商控制市场、同时规范华商日常交易行为,当时沪上经营棉纱生产、交易的主要华商如荣宗敬刘柏寿穆藕初闻兰亭等人出资自筹华商交易所。

1921年4月11日,在筹集到总资本300万银元以后,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向租界当局注册成立。交易所成立后主要以棉花、棉纱和棉布三类作为交易品种,并可实行期货和现货的交易。至1927年,交易所的棉纱品种已经推出了3至6个月的期货买卖,当时称作“卖栈单”。当时棉纱以华商申新厂生产的“人钟”牌16支纱为交易标准品,棉布用13磅的飞艇牌和11磅的三虎牌为标准品,每日的交易行情均刊登在上海各大报纸

由于华商纱布交易所的出资人背景雄厚,又有张啸林等人出任监事,交易所成功的躲过了开业之初就遇上的“信交风潮”。但1937年,淞沪战争来临后,由于多方影响,最终停止全部交易。1945年,抗战胜利,随着原各类市场逐步复市,华商纱布交易所一度复业呼声高涨,甚至出现有人公开出高价购买交易所经纪人执照,但最终华商纱布交易所还是未能恢复营业。其棉布交易由复业以后的棉布交易市场取代[1]

交易所大楼

位于延安东路260号的华商纱布交易所大楼,曾为上海自然博物馆[2]。整幢大楼建于1923年,由当时通和洋行设计,整体风格采用英国新古典主义,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外观上,主入口向前突出,顶部有山花装饰,爱奥尼柱位于入口两端。大楼西南角有穹顶塔楼一座。

大楼入口的楼梯直接进入一层交易所大厅,大厅挑高约30米,中间采用玻璃顶棚进行自然采光。全部楼层的地面使用青色小花为图案的水磨石地坪。位于大厅门前的水磨石地坪部分,在1956年,因大楼改作上海自然博物馆而添加了熊猫图案,以符合自然的主题。目前大楼所有的木门、窗户、吊顶等均为1923年初建时的原物。

视频

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 相关视频

昌宁讲故事第12集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

参考文献

  1. 第一节 棉纱、棉布价格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03-2-21
  2. 上海自然博物馆 ,云游玩,201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