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新场古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海新场古镇(景观掠影)原图链接来自 去哪儿网 的图片

上海新场古镇新场古镇,古称“石笋里”,素有“小小新场赛苏州”之美誉。作为千年古镇,新场积聚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其静谧、美丽、多姿得到了世人的亲睐。小桥、流水、人家、长街、茶楼、老店、小庙与古寺,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图。上海新场古镇还曾被大导演李安看重,成为电影《色戒》的摄制地。

简介

上海古镇新场,古称“石笋里”,素有“小小新场赛苏州”之美誉。南宋当时镇区歌楼酒肆,商贾云集,其繁华程度曾一度超过上海县城,才得有“新场古镇赛苏州”之誉,是当时浦东平原上的第一大镇。在新场成镇之时,正值下沙盐场鼎盛时期,盐产量和盐灶之多,胜过浙西诸盐场。如今,新场古镇并没有被过多地开发,仍然保留着它独特的历史风韵。新场古镇现保存有15万平方米的成片古建筑,1200米元、明、清时代的石驳岸,以及69座古代仪门及小不一的100多户明清古宅院,白墙、黛瓦、雕花门窗,古镇老宅的风味油然而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奚家厅和张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厅的东西合璧:东方传统的四进三开的宅院 [1],仪门上罗马的立柱、精美的马赛克地面,无不体现出匠心独运。在新场,古镇河道两侧古民居绵延铺展,街巷密集,呈现着千年以来典型的水乡人家的独特生活形态,是上海老浦东原住民生活的真实画卷。

建筑特色

新场古镇是上海浦东郊区规模最大、历史建筑数量保存最多、保存最为完好、古迹遗址留存丰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其中典型建筑主要为多进天井 [2]式传统住宅和传统沿街商业建筑,并有少量西式别墅类住宅和近代宗教建筑,建筑装饰风格有鲜明的中西合璧特色上海文管委公布登记的第一批635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新场就占了30处。“说起小桥流水人家,人们就会想到苏州、周庄、朱家角,其实我们新场早就比他们有名!”70岁的李老伯告诉记者,因为古时新场为盐场,繁华非常,素有“十三牌楼九环龙,小小新场赛苏州”的美名。十三牌楼都有各自的故事。古镇开发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场老街十字路口原先有座牌坊,是明代太常寺卿朱国盛及其祖朱螳、父朱泗所建,以纪念他家三代都当上了二品官,故名“三代二品坊”,被誉为“江南第一牌楼”,可惜已被拆毁。经历了千百年,十三牌楼早已残破不全。去年古镇开发公司已经投入部分资金,恢复了“三代二品坊”原貌,还吸引了著名导演李安前来取景。

王和生宅,民国初建,融东西方建筑理念于一体,精工制作,前后四进,其封火墙整体保存完整。此外,张氏住宅更较王和生宅华丽,门窗尽是从意大利进口的轧花玻璃,客堂铺的马赛克百年来完好如初,见者叹为观止。

百年茶馆“第一楼茶园”的三层临河建筑风貌独特,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几年前修旧如旧,现仍为茶园,平日有说书艺人在茶馆内说书,茶室花两元钱能喝上两个小时的茶,听一档书。

奚家厅的西厅部分是明代建筑,部分在清代重修,该厅有四进,前、后、中间共三个仪门,大厅京砖完好,看方雕刻精美,荷叶椽完好如初。难能可贵的是,两厢房的楠木框架虽绽出条条木筋,略显陈旧,但木材仍很坚实。

新场除了大量民居,寺庙、古桥、驳岸等古建筑也不少。东岳观始建于明代,至今道场不断,是南汇道教协会所在地;南山寺是具有700年历史的古寺,建于元大德十年(公元1307年),如今香火甚旺。此外,城隍庙——1903年黄炎培在这里的广场上曾作过演讲,仍保留有大殿及西厢房

古桥亦有不少。千秋桥是南汇保存最好的石拱桥;洪桥经修复,还原了明代洪福桥的模样;包家桥又恢复了明代多级踏步的石板桥格局。此外,东仓桥、西仓桥、福安桥、太平桥等古桥,也依然留存见证着新场的历史

新场的马鞍水桥石驳岸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7座马鞍水桥形态各异,年代不同,最早的始建于宋代,最晚的建于民国。这些水桥和驳岸连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古河岸石雕博览会,如果把驳岸上的古建筑和小桥融为一体看,这枕河人家的风貌尽收眼底,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如诗似画。专家称,这是新场可以与丽江比美之处。

视频

上海新场古镇 相关视频

浦东红色旅游,今天从新场古镇开启
有空去看看?上海千年古镇新场正成为艺术家聚集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