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上海航空(英語:Shanghai Airlines,),原名上海航空股份公司,简称上航,戏称调频航,成立於1985年12月30日,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首批以地方政府資金支持創立的航空公司之一,亦是首批完全獨立於當時國營民航系統的航空運輸服務營辦商。基地位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2002年10月11日,上海航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初衷
上海航空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实现中国大陆与台湾的「三通」,避免在飞机机身上出现国名和国旗而引起不必要的困扰。[1]
尽管日后两次变更全名,但由汪道涵书写的上海航空公司中文标识和SHANGHAI AIRLINES英文标识却一直保留。
現役機隊
截至2018年12月,上海航空機隊擁有下列飛機: 未來,上航的機隊總數有望逐漸增長到100-200架的規模,東航體系內數量最多的一支波音737NG機隊,將成為上航的主力;而東航向波音採購的787-9夢想飛機,更將有10架加盟上航、成為其旗艦機型。
歷史沿革
背景
上海航空的波音707客機,當時使用的是藍色塗裝。1980年代初,隨著上海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對外開放,旅遊事業日趨興旺,上海虹橋機場的旅客吞吐量不斷增長,上海民航的客運能力無法滿足當時的需求,當時出現了「乘機難」的問題,並成了上海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一個制約因素。
1984年起,開始組建上海航空公司。8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在聽取陳國棟、汪道涵匯報了上海經濟工作情況以後表示上海可以成立航空公司。10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通辦公室提出了3條意見:建議建立上海航空公司,作為獨立經濟核算企業,並應有自主經營權;以租賃或購買的方式增加客貨運輸機,以利迅速擴大運力;資金除國家撥款以外,可以自籌、銀行貸款和國外貸款。
1985年2月19日,上海市政府交通辦副主任賀彭年,應上海市市長汪道涵召見,受命籌建上海航空公司。1985年12月30日,上海航空公司成立。
1986年1月11日,上航用B-2424號波音707首次成功試飛上海至北京航線。並正式開通上海至北京、上海至廣州的航線,兩條航線均為每周1班。
1989年,上海航空向波音引進一批波音757雙發動機客機,用以取代老舊的波音707,第一架於8月1日運抵,同年8月23日和11月1日用波音757分別復航滬廣、京滬航線。截至1989年底,上航的2架波音757型飛機共飛行航班518班次,飛行884小時,運送旅客5183人次,運輸貨物1020噸。
1990年8月7日,第三架波音757型飛機抵滬,並獲得民航總局頒發的適航證和國籍證。同年,上航又新開闢上海至福州、桂林、廈門及廣州至南京、北京至南京航線。
1991年8月,上海航空集團公司正式成立,1994年,上航與日本航空在日航龍柏飯店舉行「派遣乘務員研修合同」簽字儀式。同年7月,上航引進第一架波音767飛機。
1998年5月上航開闢了首條國際航線,即南京--澳門(當時澳門仍屬於葡萄牙)的定期地區航線,隨後又開闢了上海--澳門的定期地區航線。並在2000年11月從地方政府企業改革成為由國家及地方所設的投資公司所控股的股份制有限公司——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0月1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A股市場上市。
2006年6月30日,由上航、盛航企業有限公司、捷航企業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的上海國際貨運航空正式營運,經營貨運業務。2006年4月11日,上海航空簽署《議定書》,成為星空聯盟觀察員,並在2007年12月12日成為星空聯盟的正式成員。
2009年6月6日,上海航空與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獲得政府許可,獲准合併。東航採取換股的方式進行吸收合併上航。合併後,上海航空品牌依然保留。由於東方航空於2011年加入天合聯盟,上海航空於2010年10月30日退出星空聯盟,並與東方航空一起加入天合聯盟。
2010年3月16日,上海航空有限公司成立;12月16日,原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被核准註銷;由上海航空有限公司繼承原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債權和債務。
2011年5月31日,上海國際貨運航空、長城航空貨運部門與中國貨運航空重組,並組建新的中國貨運航空公司。
影片
參考文獻
- ↑ 范鸿喜的回忆,刊于《世纪》杂志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