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橋機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上海虹橋機場 |
中文名: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 通航日期: 1921年 所屬地區: 中國上海市長寧區、閔行區 飛行區等級: 4E |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Shanghai Hongqiao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SHA,ICAO:ZSSS),位於中國上海市長寧區和閔行區交界處,距市中心13千米,為4E級民用國際機場,是中國三大門戶複合樞紐之一、國際定期航班機場、對外開放的一類航空口岸和國際航班備降機場。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始建於1921年,於1950年重建;1971年由軍民合用改為民航專用;2010年啟用2號航站樓及第二跑道;2014年底啟動1號航站樓改造及東交通中心工程。
據2017年9月綜合信息顯示,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航站樓面積44.46萬平方米,擁有跑道兩條,分別長3400米、3300米;停機坪約48.6萬平米,共有89個機位。
2017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4188.41萬人次,同比增長3.5%;貨郵吞吐量40.75萬噸,同比下降5%;起降架次26.36萬架次,同比增長0.6%;分別位居中國第7、第9、第10位。2019年吞吐量全國排名第八。
2021年7月25日,受颱風「煙花」影響,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所有客運進出港航班取消 。[1]
歷史沿革
民國十年(1921年),北洋政府鑑於京滬兩地「綰轂南北」,決定先行籌建京滬航空線,隨即選址上海縣與青浦縣的交界處,圈地267畝。同年3月10日,機場始建,並於同年6月29日基本竣工, 但「扼於經費不足」,僅建成一條土質飛機跑道,未能正式通航。
民國十八年(1929年),機場開通滬寧段航線,由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滬蓉航空管理處經營。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機場再次征地890畝進行擴建。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8月9日,兩名進行偵察、挑釁的日軍官兵在機場附近被擊斃,此事即為引發八一三淞滬戰爭導火線的虹橋機場事件。上海淪陷後,機場為日軍占領,強行圈地1356畝,加建跑道和機庫,以適應日軍侵華戰事之需。
抗戰勝利後,機場由南京國民政府空軍接收,成為軍用機場。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機場劃歸民航。同年11月,機場由中美合資中國航空公司接管,並新建旅客休息室。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機場由國民政府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技術員訓練所接管,機場占地面積2500畝。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機場直屬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1949年5月22日,虹橋機場獲得解放,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成為軍用機場。同年,機場面積為2800畝。是時,機場設施毀損嚴重,僅有2條平行碎石跑道、3條滑行道、7條推機道和1座破損的機場大門。
1950年4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決定重建虹橋機場。5月起,重建主跑道、滑行道及停機坪等,歷時1年。
1963年,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政府決定開通上海—卡拉奇國際航空線。同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開始擴建軍用虹橋機場為軍民合用國際機場。工程歷時6個半月,主要工程包括:改建混凝土跑道,跑道道面承載能力達到國際同類跑道水平;設置跑道主次降落方向的導航台及全信標機;新建6層高的航管樓和候機樓、指揮塔台各1幢(座)。是時,機場占地6500畝。
1971年,虹橋國際機場由軍民合用改為民航專用。中國民用航空上海管理局對機場設施作進一步改擴建,完善場內設施,興建一批工程,包括新建航空器材庫、改建舊機庫等。
1964年4月29日,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改造工程竣工,解放後上海地區第一條國際航線中國上海——巴基斯坦達卡民用航空線開航。至1999年底,上海至世界各國開通的城市達112個、國際及地區城市52個。
1984年3月,上海虹橋機場候機樓工程再度擴建,同年9月30日擴建工程完工。擴建後的候機樓,使用面積比過去擴大了一倍。
1988年6月25日,在上海民航管理體制改革中,虹橋機場作為獨立的經濟實體從中國民航上海管理局分出。
1988年12月,機場候機樓進行第三次擴建,新建T型結構的國際候機樓,並於1991年12月26日竣工,實現國內外旅客進出分流,並建成鋼筋混凝土主滑行道。
1994年12月26日,機場由中國民航總局交給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
自2009年起,上海機場集團公司聯手香港機管局成立了滬港機場合資公司,並引入香港機場的先進管理理念,全面對標香港機場的服務管理水平,在服務管理、商業經營管理等方面注重引進香港機場專業化做法,推動了虹橋機場的服務創新和服務質量提升。
2010年3月16日,虹橋機場2號航站樓及第二跑道正式啟用,除春秋航空公司及往返日本、韓國的國際包機航班仍在1號航站樓運營外,其餘航空公司的國內航班全部遷至2號航站樓運營。
2014年底,上海虹橋機場啟動1號航站樓改造及東交通中心工程。
2017年3月26日,改造後的機場1號航站樓A樓啟用。
硬件設施
1號航站樓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1號航站樓有停機位66個,其中有13個登機橋位,48個遠機位,2個專機位,2個貨機位。機場1號航站樓由A、B兩座候機樓緊密相連,面積達8.2萬平方米(A樓5萬平方米,B樓3.2萬平方米);共有15個候機大廳,18個貴賓室和15條行李傳輸系統。
2014年底,上海虹橋機場啟動1號航站樓改造及東交通中心工程。 改造完成後,1號航站樓面積將達13.18萬平方米,設72個值機櫃檯,13個登機橋。
2號航站樓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面積為36.26萬平方米,2號航站樓設有80個值機櫃檯、47條安檢通道,主樓辦票櫃檯為前列式排列,使航站樓主樓淨深僅為108米;2號航站樓有89個機位, 45座登機橋,近機位比例超過70%,其中8個機位可以同時停靠3種機型組合的混合式橋位;設有母嬰室35間,為殘障旅客設置了48間衛生間、16台升降電梯、4個問訊櫃檯等無障礙設施。
2號航站樓還採用自然採光、自然通風等10項節能技術。2號航站樓與交通中心一體化設計,交通中心內設置了虹橋和浦東機場辦票櫃檯各兩組,為旅客提供了浦東機場國際航班遠程值機的城市航站樓功能和軌、路、空的換乘。
跑道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擁有中國國內首個近距離跑道。
第一跑道:長3400米、寬45米
第二跑道:長3300米、寬60米
跑道間距:365米
平行滑行道:4條
公務機基地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公務機基地於2008年12月5日開工,2010年1月28日通過竣工驗收,2010年3月17日通過民航行業驗收。基地擁有1座3100平方米的公務機候機樓,1座4500平方米、可停放4至5架中型公務機的機庫,1座近2000平方米的附樓,以及3個專用的公務機上下客停機位,能夠滿足年起降6000架次公務機的地面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