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馬鄉金沙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馬鄉金沙村,位於市區東南紫金山下,東與河東村隔溝相鄰,北與香邑村澮河二庫相望。金沙村時有45戶,男128丁,女105口;2000年金沙村有299戶,1214口人,耕地面積154.23公頃,人均收入2874元。金沙村黨支部、村委會,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引導村民發展制種玉茭,利用區位優勢,發展採石業、運輸業,發展小棗接大棗,使農村經濟逐步發展,村民收入逐年提高。[1]

中文名:金沙村

別 名:沙疙瘩

行政區類別:村

所屬地區:山西省侯馬市

人口數量:1214口人 2000年

耕地面積:154.23公頃

基本概況

名稱由來,金沙村俗名「沙疙瘩」,明、清曲沃縣誌均有記載。要說金沙村名的來歷,還需從金沙村「耿馬二戶三王家」說起:「耿馬二戶三王家」的意思,是說金沙村最早的人家是耿姓、馬姓人家,其後來者是王姓人家。金沙村北門外東邊,很早以前有個堡子,堡子里住着耿、馬兩姓人家,這個堡子依地形命名叫山疙瘩(或沙疙瘩)。後來王姓的人家來到這裡落戶,住在堡子外面,繁衍生息,世代相傳,使村落逐步擴大。王家傳到一個名叫王三樂的那一代人的時候,王家族興旺發達,出了社會名流。有一年曲沃縣令看到來金沙村的路上有沙有金,對金沙村的情況經過一番了解後,縣令說,山疙瘩這個村名聽之不雅,我給另起個名子,就叫「金沙」吧,村里人欣然接受。從此,山疙瘩就改名為金沙村。後來村里築城牆時,北門上邊的石字牌上就刻上了「金沙村」。

關於金沙村名來歷的另一種說法是,因古時村里人等在附近地方沙裡淘金,故而叫做金沙村。據金沙村人講,金沙村王家的根祖是在呈王村。金沙村72歲的農民王志敬先生說,在緊挨着忤逆墳的北邊是王家的老墳區,他小時候還在那裡上過墳。不知道在哪朝哪代,呈王村王家有老兩口帶了四個兒子,從呈王村來到金沙落戶。四個兒子成家立業後,逐漸形成東、南、西、北四枝。東枝的人丁最旺,財氣最大。社會上相傳:「金沙村沒城角,東頭出了個王三樂,金銀拿斗錯(諧音)」。是說王家東枝名叫王三樂的,是個大財主,在山東、河南作買賣生意,日進斗金斗銀,很有錢財。金沙村修築城牆時,只有東北角沒有築城牆,原因是王三樂準備在村東北修建花園。

人文歷史

金沙村在清光緒六年屬曲沃縣張喬里;民國十七年屬曲沃縣一區。

金沙村包括有金沙、黃土坡、小張家山、關家山、關帝廟、傅家溝等六個自然村。金沙村南的後溝里,曾建有關帝廟。在大水溝下邊有5——6米長、3米多寬的地方,形似馬槽,當地人叫「飲馬槽」,飲馬槽旁邊的大石頭上,有形似碗口大的「馬蹄印」和三角形的「娘娘腳印」,當地人傳說,這是關老爺飲馬的地方。在大水溝底下有滴水崖,黑龍潭,滴水崖上西邊有天鼓(形似鼓的石頭)。老年人傳言,在天鼓上敲一下,就能聽到嗡嗡響聲,聲音能傳到曲沃縣城。

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8月,山西青年抗戰決死三縱隊八團七連,在金沙一帶與日本侵略軍經過一天的激戰,打死日軍百餘人,繳獲一批日軍武器,極大地鼓舞了當地人民群眾的抗日鬥志。

村中人物

王進:元末明初金沙村人,王進參加了明朝的軍隊,善騎射,因屢建戰功,明太祖朱元璋晉升其為金帶都指揮,後在征討陳友諒的戰事中力盡而戰歿,明太祖賜銀首敕葬。呈王立交橋南側有名的忤逆墳,據說就是王進的陵墓。金沙村王家在墓前建有磚碑樓。上書:「都指揮王公諱進之墓」,下書:「金沙村闔戶裔孫仝立」。

王俊鳳:乳名平安,金沙村人。青年時,在臨汾堯廟中學上學,由薄一波指引,參加了革命,後在我部隊任師政委,現已離休,居住邯鄲。

趙福友:金沙村人,1959年參軍,1999年退休,2005年4月8號在北京逝世,曾任鐵道兵十師技術員、助理員、副科長、鐵道兵十五師科長。1982年任北京市城市建設工程材料供應公司經理,北京城建集團青島北城倉儲公司經理,北京市城建集團商貿部部長,曾參與清綠鐵路清藏鐵路,湘豫鐵路建設,及北京二線地鐵519前門複線工程、毛主席紀念堂、首都機場、曾在部隊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

王釗:金沙村人,山西大學教授。現年80餘歲,已離休,居住太原

牟來新:金沙村人,是曲沃縣委副書記。

李平生:侯馬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王素珍:侯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侯馬市老年書畫協會會員

視頻

7、大興鎮永勝村:工作隊裡年味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