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司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下司鎮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下司鎮

所屬地區:貴州省凱里市

下司鎮地處清水江上游,位於凱里市西偏南部,凱麻同城區域,東連凱里市鴨塘街道,西鄰麻江縣杏山鎮,南接麻江縣宣威鎮,北抵福泉市。跨東經107°42′3″-53′9″、北緯26°26′29″-34′3″之間。因明清兩代屬平定長官司的分司治所,因地處平定下游,得名下司。全鎮總面積154平方公里,其中田土總面積2.21萬畝;人口5萬人(常駐人口3.5萬人),多以苗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聚居。

2019年8月,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凱里市調整下司鎮、舟溪鎮部分行政區劃,設置有關街道。 [1]

地理風貌

下司鎮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處於雲貴高原向湘桂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平均海拔724米,其中同興村海拔為576米,是全鎮海拔最低點。全鎮年均氣溫15.7—17℃,無霜期長達290—301天,年降雨量1291.68mm,年日照時數1070.8小時,土壤多為黃壤,PH值在6.7—7.3之間。氣候溫暖濕潤,光照充足,土壤肥沃。

歷史沿革

下司是清水江上游的商阜重鎮。曾被人譽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稱。 清雍正七年(1729年)雲貴總督鄂爾泰和貴州巡撫張廣泗令民工疏浚河道,後又經乾隆二年(1737年)、二十六年(1761年)和光緒八年(1882年)多次整治,航道暢通,下司逐漸發展成為水碼頭和物資集散地。民國二十年(1931年)始置下司鎮,1958年改為下司公社,1984年復為鎮,2014年9月15日,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將麻江縣下司鎮、碧波鎮行政區域劃歸凱里市管轄的批覆黔府函〔2014〕184號,同意將麻江縣下司鎮、碧波鎮整建制劃歸凱里市管轄,原下司鎮、碧波鎮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凱里市、麻江縣行政區域界線做相應變更。 清末至民國初年,這裡的商業特別興盛。有貴陽、安順、興義以及省外雲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的商幫長駐鎮上,設有川滇會館、江西會館、兩湖會館、福建會館等。各會館的富商在鎮上開設莊號,經營各種商品。如江西劉同慶開的「慶元豐」,經營黃州布、棉花、棉紗和桐油等,資金達10多萬銀元;湖南張文齋、張省齋開的「怡興齋」,以及湘鄉楊天成開的莊號,生意亦很興隆。據民國七年(1918年)統計,下司有商戶197戶,從業人員583人,資金21.75萬銀元。那時,貨物運輸主要靠船載馬馱。每逢場期前一天,省內外船隻車馬紛至沓來。停泊江上商船成百上千,船上燈火通宵達旦,倒映江里,燦若繁星。馬店門庭若市,客棧商賈雲集,餐館徹夜營業。時人以「小上海」喻之。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公路通至下司後,下司商戶自購汽車10輛運送貨物,為當時黔東南擁有汽車最多的城鎮.解放後,這裡的商貿仍很繁榮,趕場天附近各縣、市均有人在此交易,是黔東南州較大的農村集市之一。

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20日,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2021年9月23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認定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