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埠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下埠镇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湘东区西部,总面积56.88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人口38605人(2017年)。主要以工业陶瓷、化工、建材、煤炭等为工业支柱,其中龙头企业萍乡市化工填料公司实现收入1.2亿,大约有十余家企业在3千万收入以上。[1]

中文名: 下埠镇

外文名: Xiabu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江西省萍乡市

地理位置:湘东区西部

面 积: 56.88 km²

电话区号: 0799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38605人(2017年)

车牌代码: 赣J

历史文化

下埠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该地现存古庙28座,古庙飞檐画栋,气势雄伟。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下埠的傩文化,此地有大小傩艺馆多座,各具特色。下埠的傩艺保留了古代傩艺原始形态,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下埠傩历史悠久,流传广大,保存较为完整。古往今来,下埠民间傩艺术盛行,傩庙众多,傩神又称将军,即唐、葛周三元大将军,古有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的说法,足见四旧时分布之云集。下埠的傩影响很广,每年都要到几十里、几百时外的地方横扫邪魔,为民除害,有的煤矿年年都要请傩云扫荡井的邪气,因傩神显灵,安源矿还献给下埠傩庙一架百盏铜灯。据《下埠傩神庙善后局图网》记载,修葺下埠傩神时,有百里外的一大批信士捐款,下埠傩神声名远播,来庙朝神者远自湖南醴陵、攸县、基陵一带的乡民信士。下埠也流传一句歇后语:“德化庵的傩神——坐堂享福”,德化庵位于下埠镇潭塘村,此处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相传萍乡县令于正月召集全县48家傩神到县城献艺,恰逢此时,县衙银库被盗,多日不得破案,一日晚上,县令梦见德化庵的傩神告诉他窃贼所盗为银藏于城西某地,第二日,县令带人前往搜查,果得库银,县令当即封曰:以后德化庵的傩神每年正月不管来不来县城献艺,都要得一分饷银,由此可见当时下埠傩艺活动之昌盛。外出踩傩,一般都带有神轿、傩面、牛角、神香、龙袍、铜锣、小锣、铜盆、铜钉、石香炉、卦、斩妖剑、赵公刀、大刀、木鱼、鼓、傩衣、令民、签桶、笔架、雷庭师印等。大规模的踩傩,其模式为:起师(念借地咒、土地咒、五雷咒、观音咒、总咒),大子双刀。四门大刀、单刀、拦扬刀、赵公刀、将军剑、面发刀、赵化剑、斩刀、双剑、十二对、拜将、关颜洗刀上批九、判官发兵、关公观斗、穿屋扫邪、包公审案、巨将发兵、提小鬼等。踩傩的步法和布阵,基本上都是太极方阵,以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为基准,穿播一些变形,小鬼是中心角色,几乎场场都上,他的武功素质比较好,能做一些高难动作,小鬼是丑角,反面角色,有些动作惊险、滑稽、引人发笑。踩傩的动作,主要有掐指、探身、跳跃、劈叉、打跟头、竖杨柳、旋转、下蹲、滚地、金鸡独立、对打、倒扣等。多为粗犷风格。

乡镇经济

下埠镇位于萍乡市湘东区西部,东距萍乡城25公里,西距湖南株洲市83公里,全面总面积56.88平方公里,下辖栗塘、潘塘、胡家、西源、大陂、光华、潭塘、虎山、横溪杞木、木马、长春、下埠13个行政村,人口38605人(2017年),2010年人均纯收入为7500元。完成财政收入1870.7万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110KV的下埠变电站坐落在该镇,从变电站引出的工业专线达四条,分别是工业园专线、广萍化工厂专线、木马专线、虎山胡家煤矿专线。交通、通信设施较快发展,拥有小车85辆,客车32辆,大货车150辆,摩托车5800辆,固定电话和手机分别超过了四千门以上,320国道和浙赣铁路贯穿下埠东西,韶井公路穿镇而过,下埠至潘塘、下埠至潭塘、泉塘至木马的水泥主干道达20.2公里,村村组组通公路,城区建设面积达30余公顷,街道已进行硬化、绿化,铺设了彩板,日产2000吨的自来水厂和下水道等设施一应俱全。从七十年代以来,下埠镇的经济实力和各项工作一直保全市前列,曾被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百强乡镇”光荣称号。

经济建设

下埠主要产业为陶瓷、煤炭、化工建材等,其中陶瓷产值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70%。产量约占全国的54%,被誉为“中国工业陶瓷基地”。从事陶瓷业生产的管理销售人员及职工近万人,可生产各种化工填料、环保材料、耐火材料、生化滤料、催化剂、吸附剂、石化助剂、精细化工填料等系列500多种规格的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冶炼、化工、医药、环保等行业,达到以瓷人工陶,以瓷代铁,以瓷代塑的效果,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销往欧、美、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数亿元。改革开放以来,下埠确立了“稳住农业,主攻乡镇企业”的经济工作思路,全镇的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被江西省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百强乡镇”和萍乡市“十强乡镇”称号。其中镇辖的潘塘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682.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全镇现有各类工商企业六百余家,是江西省的工业陶瓷、化工、建材、煤炭等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其中工业陶瓷生产是全镇的特色和支柱产业,占全镇工业的70%,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冶金、环保等行业,该产业兴起于八十年代初期,产量占全国的64%左右,被誉为中国“工业陶瓷之乡”,主要生产企业有江西省萍乡市化工填料集团公司、萍乡市飞云陶瓷实业有限公司、萍乡市伟华工业瓷实业有限公司、萍乡市石化瓷质规整填料厂、萍乡市青上陶瓷有限公司等,此外,还有年产氢氧化钾8000吨的萍乡市广萍化工厂,也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工业陶瓷闻名全国。该镇根据自己的独特优势,提出要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化的新农村。为此,该镇积极扶持一批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帮助他们引进资金和技术,更新生产设备。飞云公司新上的铝粉生产线,一期投资已达5000多万元,年产量达3.6万吨,解决劳动力300多人。从广州引进的新景特陶瓷有限公司正在一边生产,一边扩建新的生产车间。与此同时,该镇抓住萍乡陶瓷工业聚集区落户下埠的契机,充分利用其良好的基础设施,新建和扩建陶瓷企业,壮大经济总量,改善工业结构,并以此向全镇辐射。2008年以来,该镇共开发新产品18项,投入技改资金5000多万元,引进企业20家。 除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外,该镇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促进各村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该镇规定,村级每引进一个投资200万元以上的新办企业,将该企业每年缴纳的税收在镇所得可用财力部分的20%奖励给企业所在的村级集体。2007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425.6万元,同比增长25.7%,其中国税完成3288.6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4.4%,同比增长28.4%,地税完成1814.3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3.7%,同比增长30.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72.4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14.3%,同比增长28.7%,确保了教师工资和机关干部工资的足额发放,各项支出保持正常,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下埠在十一五取得的成绩

坚持发展为先、强镇富民,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把是否推动发展作为检验工作到位的重要标准,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全镇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一是工业经济强势推进。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共引进项目67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实际引进资金12.1亿元,引进落户了天翊公司、百纳陶瓷、华星化工、辉煌填料等规模企业20多家,规模企业由2006年的13家发展到2010年的34家,增长161.5%。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全镇申请专利32项,发展石化填料、黄冠化工、鑫泉实业等科技型企业21家,所有陶瓷企业煤改气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二是农业农村发展喜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建设韶井公路以西的农业带,农业经济稳步增长,2010年完成农业生产总值2.8亿元,较2006年增长18%。对荒山荒坡、通道等裸露区域进行绿化,全镇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对朱塘水库等小二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隐患治理,有效防范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农田水利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着力实施了农村饮用水工程,饮水困难村组村民喝上了干净自来水;培植壮大了胡家苗圃、春旺养殖场、湘泉种养场、金银花种植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对新农村建设点进行重点整治、改造,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光华谭家湾、老鸭冲,杞木牌坊下、潘塘凤凰、横溪芦背等自然村有特色、有规模、有亮点,得到省市区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全市率先建设了首个农民体育公园—银子塘体育公园,成为村民娱乐休闲好去处。三是城镇三产凸显活力。工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常住人口日益增多,城镇人气越发旺盛。东方红服装超市、万里鞋城、惠联超市、嘉华宾馆、七色花幼儿园等三产项目相继落户,城镇商贸和服务业加快发展。四是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加强税收征管,财政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2010年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445亿元,成为湘东区第二个财政收入过亿元的乡镇。同时,五年累计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达1亿余元,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五是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里,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由13亿元增加到49.78亿元,财政收入由3500万元增加到1.4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3亿元增加到1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5.2亿元增加到1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500元增加到7500元,分别增长282%、312%、327%、237%和67%,大多数经济指标在市、区位次前移。

社会事业

该镇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各村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志愿者协会等民间组织,做到村民的事自己作主。光华村为了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由老同志组织的志愿者协会积极召集9个村民组的村民代表开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一年多时间内筹集128万元兴修水泥公路7.28公里。为了解决村民们的饮水难,村里12位农民合股建起了自来水厂,让全村95%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木马村的企业老板在新农村建设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共捐资260多万元修路、建校,使村里面貌一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序开展,城镇医保全面启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广大人民群众在“民生工程”中获得了真正的实惠。2007年新增工伤保险1072人,养老保险638人,城镇新增劳动力完成22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完成90人;补偿参合农民住院金额66.1余万元,门诊4.6余万元;68位救助对象得到申报审批大病救助资金15.78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101.8万元,“民生工程”各项指标达到了上级要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2007年计划生育率91.24%,人口出生率11.73‰,荣获市、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乡镇,低生育水平得到稳定。投资1200万元、占地68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的新下埠镇中胜利竣工并已交付使用;投资150多万元的镇敬老院即将完工;投资30多万元改造了下埠的街道,美化亮化了街容街貌,2007年新修农村公路28公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群众共享社会成果进一步提升。

城镇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下埠镇工业发展方兴未艾,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超前规划,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打造全面小康示范镇,一跃成为我国中部地区迅速崛起的一颗乡镇明珠。科学决策超前规划着力提升小城镇建设品味以国家有关规划法规为依据,以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为目的,以优化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下埠镇确立了全面小康示范镇的建设规划目标。聘请江西师范大学城规设计院编制《下埠镇2000——2020年总体规划》,坚持科学性、超前性和连续性发展,确立了未来二十年下埠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着力提升小城镇建设品味。

大力优化小城镇人居环境

下埠镇以经营城镇为突破口,切实做好土地文章,依法运作,以地生财。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土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实行总量控制,调节供求关系,通过以房带路、以路兴商、土地置换等市场方式,建立政府投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文化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既盘活了建设用地,又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现有一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相继完成。其中包括:城区主街道20米宽拓宽改造完成,人行街道全部铺设彩板,街道实现了美化和亮化,气势恢宏的下埠村综合大楼已封顶竣工,日供日量超千吨的自来水厂已投入运营,全镇农网改造已近尾声。正在建设或预备开工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有:修建世纪大道与现有街道构成城区“井”字形街道网络;修建横贯下埠工业轩的工业大道和纵贯下埠南北的沿河大道,打通城区至320国道和昌金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兴建世纪广场,开辟休闲绿地,提供游憩场所。

全力增强小城镇发展后劲

下埠的优势是工业,实现小城镇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也在工业。围绕建设工业主导型的小城镇,下埠始终抓住以工业促发展这个幌子不放松。针对工业布局过于分散,镇区内工业企业较少,小城镇发展后劲不足的特点,下埠在紧靠城区的西北和东北部分分别建起了下埠工业园和木马陶瓷工业小区,以工业园为载体,把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民营经济相结合。同时,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服务意识,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依托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同时,一家投资近3000万元安排劳动人口3000余人的台资企业吉兴鞋业有限公司也在城区落户,使全镇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健康快速迈进。

所获荣誉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视频

江西样板大家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