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下良镇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地处襄垣县东部,东以仙堂山为界,南与善福乡、北底乡接壤,西与王村镇相连,北和西营镇、武乡监章镇为邻,镇人民政府距襄垣县城约15千米, 行政区域面积172.05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下良镇户籍人口为16243人。

1949年,属襄垣县第五区;2000年12月,强计乡并入下良镇。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下良镇辖24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下良村西街210号。

截至2019年末,下良镇有工业企业22个,规模以上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4个。[1]

目录

历史沿革

1949年,属襄垣县第五区。

1954年,设下良乡。

1958年,属下良乡。

1959年,属下良公社。

1984年4月,下良公社改下良乡。

2000年12月,强计乡并入下良镇。

区划沿革

1958年,下良乡辖下良、北下良、苗家庄、白杨岭、梁家庄、水碾、南桥烟、庙烟、土泉、梨树岩、西故县东故县李庙坡曹家坡、下坡、韩家庄、东口、郝村、青南、窑角20个生产大队。

1959年,下良公社撤销北下良、下坪、东口、窑角、土泉、庙烟6个生产大队,增设上良、强计、井背、段堡、和家坡、西邯郸、红土坡7个生产大队,共辖21个生产大队。

1961年,下良公社撤销井背、段堡、和家坡、西邯郸4个生产大队,增设牛龙咀生产大队,辖18个生产大队。

1962年,下良公社增设北下良、南神头、水碾沟、寨沟4个生产大队,共辖22个生产大队。

1984年4月,下良乡辖下良、北下良、上良、李庙坡、韩庄、曹家坪西故县、东故县、南桥院、郝村、青南、梨树岩、牛龙咀、红土坡、庙烟、南神头、水碾、水碾沟、寨沟、白杨岭、梁家庄22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12月,下良镇增设段堡、井背、东岭、圪岔街、肖家垛、强计、寨上、和家坡、河曲、东邯郸、西邯郸11个村民委员会,共辖33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下良镇辖下良、北下良、上良、李庙坡、韩庄、曹家坪、苗家庄、西故县、东故县、南桥院、郝村、青南、梨树岩、牛龙咀、红土坡、庙烟、南神头、水碾、水碾沟、寨沟、白杨岭、梁家庄、段堡、井背、东岭、圪岔街、肖家垛、强计、寨上、和家坡、河曲、东邯郸、西邯郸33个村民委员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下良镇辖24个行政村:下良村、上良村、李庙坡村、韩庄村、会曹家坪村、苗家庄村、西故县村、东故县村、南桥烟村、郝村村、青南村、红土坡村、水碾村、水碾沟村、赛沟村、白杨岭村、梁家庄村、强计村、段堡村、赛上村、和家坡村、东邯郸村、西邯郸村、临漳村; 镇人民政府驻下良村西街210号。[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下良镇地处襄垣县东部,东以仙堂山为界,南与善福乡、北底乡接壤,西与王村镇相连,北和西营镇、武乡监章镇为邻,镇人民政府距襄垣县城约15千米, 行政区域面积172.0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下良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属丘陵地区。主要山脉有韩王山,仙堂山。境内最高峰仙堂山位于井背村,海拔1725米;最低点龙风滩位于段堡村,海拔800米。

水文

下良镇境内河道属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浊漳河、史水河2条。河流总长度23.6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史水河,从西向东流经境内的东故县、下良、水碾、长16千米。

自然灾害

下良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等。洪涝年均发生0.5次,主要发生在6~8月,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91年6月7日下午下良全境,降雨量超过50毫米,造成经济损失25.5万元。

自然资源

下良镇境内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铝等。2011年,下良镇农业耕地面积51000亩,人均3.1亩。截至2011年末,下良镇森林面积7.6万亩,林地面积4.8万亩,林木覆盖率31.5%。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下良镇辖区总人口1633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63人,城镇化率4.7%。总人口中,男性8595人,占52.6%;女性7735人,占47.4%。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下良镇人口出生率10.4‰,人口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长率3.2‰。

截至2017年末,下良镇常住人口为10256人。

截至2019年末,下良镇户籍人口为16243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下良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172元。

截至2019年末,下良镇有工业企业22个,规模以上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4个。

农业

2011年,下良镇农业总产值9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13%。粮食作物以玉米、谷物为主。生产粮食18482吨,人均1131.8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兔、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2000头,羊饲养量9000只,兔饲养量5000只,家禽饲养量2万羽。生产肉类198.6吨;畜牧业总产值726.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6%。水果种植面积328亩,量16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西瓜、梨、桃、杏。2011年,下良镇有大型农业机械76台。

工业

2011年,下良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职工3569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

商贸

截至2011年末,下良镇有商业网点3个,职工125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7万元,比上年增长5.8%;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86万元,比上年增长8.5%。

邮电业

2011年,下良镇邮政业务收入21.2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63.6万元。[4]

交通运输

下良镇境内有县乡级公路8条,总长33.6千米。2011年末,下良镇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2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下良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40人,专任教师5人;小学7所,在校生650人,专任教师8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31人,专任教师2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学技术

截至2011年末,下良镇有各类科技人才30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65人,经营管理人才36人,技能人才45人,农村实用人才158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下良镇有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8个,电影院1座,座位400个,年放映电影330场次,观众达3万多人次;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34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45人。

截至2011年末,下良镇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72%。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下良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2张。专业卫生人员11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6人。2011年,下良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000人次,住院手术46台次,出院病人174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则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6330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下良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1户,人数121人,支出29.2万元,比上年增长4.6%,月人均201元,比上年增长3.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75户,人数825人,支出139.4万元,比上年增长9.7%,月人均140.8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4人,支出34.04元,比上年增长55.4%;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6人,支出12.54元,比上年增长12.6%;农村医疗救助12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48人次,共支出42.6万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临时救济78人次,共支出1.8万元,比上年增长5%。[5]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下良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23千米,投递点80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15.5万份、期刊1000册。固定电话用户3000,移动电话用户8000户。

供电

截至2011年末,下良镇有镇区12000千伏变电站2座,主变压器2台。综合电压合格率98.2%,供电可靠率992%。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下良镇因镇人民政府驻下良村得名。下良村原名良村,战国时郑国大将良霄因国亡曾寓宿此地,故而得名。但良村之北的村庄提出良霄的足迹在良村之先,故而也欲定名良村,为了止息争执,经协商,便冠以方位上、下命名,此地居下,故称下良。

文物古迹

下良镇现存古建筑60余处,古城址3处,古寨址2处,古陶窑5处。仙堂山位于下良镇界内,太行山西麓,景区面积22平方千米,海拔1100-1750米。居古韩八景之冠。

东晋时期著名高僧、旅行家、翻译家-法显(襄垣人)自幼在此修行,设坛讲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印度取经僧人。

仙堂山是集自然风光、佛教文化、人文景观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并以独特风格载入《中国名胜辞典》。此外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有:化成寺、天齐庙、龙山寨遗址、上良烈士碑、石雕菩萨像、水碾二仙庙、东邯郸墓群、桃花庵、曹家坪烈士碑、襄垣县干部扩大会议旧址、西故县烈士纪念碑、子房沟瓷窑址、东故县遗址、青南关帝庙、潘王墓、栗氏家庙、段堡石龛、刘氏家族墓地、龙天都庙遗址、化岩角山佛教岩画、苗家庄19号民居等。[6]

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下良镇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