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鄭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下鄭村位於笏石鎮駐地東北側3公里處,在珠坑、來塘二個村委會之間,村委會駐下鄭自然村,轄下鄭、新村、官埔、後坑、上辛、鄭井六個自然村,設15個村民小組,整個村委會西北高、東南低,聚落形狀似扁豆形,有村民739戶,人口3875人,多數姓林、陳,依次還有辛、黃、鄭、郭、車等姓,有耕地水田768畝,農地739畝,主種水稻、地瓜、甘蔗、花生、大豆、麥類等農作物,林業面積15畝,種有木麻黃相思樹,有竹編廠1個,小學1個,醫療室1個,東圳渠道受蓋75%,村道相通,有電燈照明。[1]

中文名稱: 下鄭村

別 名: 下鄭

所屬地區: 福建莆田市秀嶼區

郵政區碼: 351146

人 口: 3875人

方 言: 莆仙話

耕地水田: 768畝

農 地: 739畝

歷史沿革

以村委會駐地自然村名,49年屬6區珠坑保,50年屬(北高區)仙鄭鄉,52年屬19區珠坑鄉,54年屬16區(笏石)珠坑鄉,55年屬16區(笏石)珠坑鄉,55年屬17區(北高)南新鄉,同年屬笏石區南新鄉,56年屬笏石區南新鄉,57年屬笏石鄉南新高級社,58年屬笏石公社下鄭大隊,84年屬笏石鎮。

原包括霞城境、安寧中社、安寧東社、安寧西社。

主導產業

秀嶼區笏石鎮下鄭村是莆田市聞名的草編工藝專業村,村裡有一半以上的群眾從事草編、竹編等工藝品加工,他們依靠草竹編工藝走上致富路,草竹編工藝已成為該村的支柱產業。

改革開放以前,下鄭村群眾以農業生產為主,是個典型的農業村。由於農業生產單調,農村經濟邁不開步伐,群眾是過着貧窮落後的生活。其實在很早以前,村里就有人搞草編工藝,當時只作為自用或送朋友的禮物。

改革開放後,有家工藝廠進村聯繫來料加工並簽訂項目。下鄭村有幾位經濟頭腦靈活的人意識到,發展草編、竹編是一項有前途的職業,辦得好可以解決很多人就業,村民在家不出門,同樣可以得到報酬。於是,下鄭村群眾在改革開放政策的鼓舞下,放開腳步,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村民既當農民,又當藝人。農忙時,堅持搞好農業生產,做到增產增收;農閒時,就到工廠領回原料,按圖案編織,按時交貨,按時領取應得報酬。

在幾家龍頭企業的帶動下,不少村民也辦起加工廠,從過去的一百多人搞草編,發展到2000多人從事草編工藝品加工銷售,約占全村人口的一半以上。全村除外出工作和少數年邁的老人外,無一閒人。當你走進該村,隨處可見草編、竹編等工藝品,群眾人人都是藝人,個個心靈手巧。下鄭村能人很多,他們不但能生產時尚草編工藝品,而且能自主創新的工藝品多達幾十種。每年在廣交會上倍受顧客、外商青睞,該村群眾藉助廣交會拿下不少訂單。憑藉發展草竹編工藝,下鄭村群眾生活越過越寬裕,全村呈現出治安良好、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

相關傳說

三太子隨帶風、火二童來到人間,在閩中仙遊石蒼山區高陽村一戶姓雷的畲族農民家庭投胎,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出世。由於嘴巴周圍皮膚烏黑,家人認為不祥,就抱到村外路旁田塍邊丟棄。隔不多久,被路過的木偶戲班發現了。班主見襁褓內的嬰兒嗷嗷哭叫,有一隻毛蟹正爬在嘴邊用涎沫餵他,情狀十分淒傷;抱起細看,見帽沿上繡着一個「雷」字,便給取名「雷海青」,由戲班代為撫養。

戲班深入各地演出,生活流動不定。藝人們行路時輪流背負小海青,住宿時就把他放在戲簍里安睡。小海青吃「千家飯」,穿「百衲衣」,在戲班裡一天天長大了。他長得眉清目秀,活潑天真,聰明乖巧,伶俐可愛;日日跟藝人們學讀書寫字,練彈琴唱戲。由於天資聰穎,膽識過人,到十八歲時長成了一個文武雙全的一表人才,既能扮演不同角色,又會彈奏各種樂器,特別是擅長吹奏一種名叫「篳篥」的笛子。每當他的笛聲響起,不但引來滿山遍野的山歌唱和,連山上的飛禽走獸也會跟着翩翩起舞。

唐明皇「游月宮」時,羨慕天上仙樂,命樂師按旋律譜成《霓裳的衣曲》,帶回宮中欣賞;因排練時缺少一名吹簫的樂官,正在愁眉不展、唉聲嘆氣。忽有一樂師稟報:「臣聞閩中莆陽有一神童,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名叫雷海青。他無論任何樂器都能奏出美妙的音樂,不管什麼曲譜都一看就會演奏,尤其是一支簫笛,吹得加倍好聽。」皇帝聞奏,龍顏大悅,立刻派人日夜兼程,南下尋訪雷海青,宣召入宮,殿試錄用。

雷海青應召赴考,途中又收伏了金雞、玉犬二隻神獸,以侍左右;入宮應試時,一舉中了探花。皇后看他少年英俊,博學多才,心中大喜,便親自為他簪花。雷海青拿起玲瓏剔透、晶瑩璀璨的玉簫,當殿吹響悠揚悅耳、優美動聽的《霓裳羽衣曲》。滿朝文武百官、樂師名優聽了,拍手喝彩,齊聲叫絕;唐明皇覺得,同自己夢遊時聽到的天上仙樂一樣好聽,欣喜萬分,笑逐顏開,當即破格封他為翰林院大學士,並欽賜御酒飲宴獎賞。

雷海青喝醉於御花園中,公主覺得可愛,便用紅石朱塗紅他的臉孔,又用墨筆把嘴唇周圍畫成螃蟹形,額頭上倒寫一個「春」字。雷海青不知公主戲弄他,酒醒後用鏡子一照,發現面容改變,再也擦試不掉,根本無法回歸天廷了,只好安下心來,勤懇在朝為官。

雷海青忠心耿耿,精明能幹,被玄宗任命為宮廷歌舞的伶官和梨園戲劇的教官。他不但教會江梅妃和眾樂工演奏自己所譜寫的樂曲《引梅敬酒歌》,會跳家鄉舞蹈《白玉驚鴻舞》、《八仙過海祝壽舞》,又把莆仙各地流傳的十音、八樂、大鼓吹和俚歌、山里詩等民間音樂、曲藝節目引進了宮廷,深得唐明皇的讚賞和宮娥妃嬪的歡迎。他還勤學苦練,成了琵琶高手,同時培養出不少樂師和梨園子弟,徒弟遍及八閩大地,成為一代戲劇音樂大師。

雷海青曾奉唐明皇之命,率領皇家梨園戲班來到莆田,慰問江梅妃的家鄉父母,首場戲安排在烏石山下東邊一里外的地方演出,戲棚高築,觀眾如雲,鼓樂喧天,萬人空巷。後人為了紀念這段盛事,就在此處興建「瑞雲祖廟」及戲右,世人傳頌雷海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