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柔软些活着(子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不妨柔软些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子隽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不妨柔软些活着
一场暴风雨过去,树木亲历了一场生死攸关的历练,枝杈迅速折断,惨叶落了一地。而一旁的柳树,虽然也被暴风雨动摇着植根的泥土,可由于身段的柔软,却幸免于致命的摧残。其实,对于一个生命而言,柔软是一种心性,一种立足于尘世的本领。
“刚物易折,软物绵长”。人生之旅,很多时候并非“勇者胜”,恰恰会以柔克刚。云彩那么的柔软飘逸,却可遮盖强烈的阳光;溪水那么的柔软,却可滴水穿石。人生,很多时候并非仰仗刚强而活出风采,恰恰会以柔软的心性穿越低谷,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柔软是一种心性的抵达。起初的我们,往往都喜欢强势地活着,显山露水,才可不被他人漠视,当步入岁月深处,便会慢慢醒悟,尘世因为不乏柔软,才有了安暖。柔软的情怀,可以救护一个卑微的生命脱离死亡;柔软的情怀,可以一扫更多的惊恐,让人得到一份安宁。柔软的情怀,可以让人间原本的冷漠成为一种亲情。许多生命,不在柔软中死亡,却在柔软中重生。
人生的旅途,谁都难以拒绝一种温柔到尘埃的请求,姿态越低的人,越是能活出一种温良而得到上苍的眷顾,让你逢凶化吉,旅途无恙。一个足够柔软与温柔的人,往往有一种磁场般的吸引力,让人愿意接近甚至风雨同舟,心灵柔软的人,自己也被柔软所温暖。
一个竞争白热化的时代,优胜劣汰。强调坚强,强调勇敢,强调“断腕”行事,强调抓铁留痕之类的灌输不绝于耳。谁都厌恶矫情地活着,喜欢有极强的生存能力,但这并不一定要把柔软与慈悲搁浅。我们在研究如何战胜对手时,却漠视了尘世间最可贵的和谐共生。很多时候,输了赢了并不那么重要,而是寻求到了一种连接与相融的氛围,无论何时,有人与你共度悲喜,有人与你畅谈无忌。这难道不是一种大赢么?
人们崇尚“上善若水”的情怀。水是那样的柔软与慈悲,无论置于什么样的境地,它都能幻化成相应的形态,去适应与平衡。这种洞悉、体验、相融与万物共生的能力,恰恰就是因为柔软、因为包容、因为懂得而成就
读林清玄的文章,据说道元禅师航海到中国求禅,“空手而来,空手而去,所得只有一颗柔软心”。其实,许多玄机都深藏在一颗柔软的心里。我有一位新闻界的朋友,她柔水般的情怀常常让我为之感动。她说,每每看到穿越斑马线的耄耋老者和幼童,总是提心吊胆,不由地驻足关注甚至上前扶上一把。柔软与慈悲的情怀,绝非一种模样,而是源于心灵深处成长起来的一株莲花。
柔软的情怀,是心灵的一扇窗子。弘一大师出家前,曾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教,学生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为中国文艺界的知名人士。他的学生丰子恺在弘一出家后,自己也随师皈依佛门,为祝弘一50岁寿,丰子恺绘成护生图画50幅,结集出版。所绘人兽草虫,皆以“爱生”、“护生”为主题,充满了至爱至善的情调。丰子恺每每登门拜访朋友,总要握住椅子轴,让椅子一条腿着地转上一圈,生怕压死藤椅夹缝中的小虫。多年后,一直传为美谈。
时间给了暴戾者脆弱的本质,也给了柔软者恒久的力量。忽然想到了林清玄的一段话:“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愿我们有足够的柔软待万物,也愿世界待我们有足够的柔软。
作者简介
子隽,河北省邢台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