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不正常人类症候群

内容简介

这是一群特立独行、心怀宇宙与浪漫的人,

他们与现实格格不入,却又拥有着令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可以预知却无力改变未来的孩子、

失去老伴儿后学讲猫语的奶奶、

要为女孩提供移植肢体的克隆人、

遇到斯芬克斯的胖公主、

天生目盲的诗人、

虚拟手机恋爱程序、

成为食材的地球人类… …

在这本奇妙的故事集里,时间就像一座庞大的迷宫,那些离经叛道的人类握紧关于记忆与爱的线团,他们逐渐汇聚、不再离散。和别人不一样,也可以不孤独。

作家张寒寺的《不正常人类症候群》焕新归来,带着全新的故事,这本收纳了28个令人出乎意料的故事集再次回到我们身边。附诗人莱特昂·布兰朵的唯一诗集,在中世纪的历史波光中采撷一把鲛人泪珠。你所怀念和期待的,就在这本书里。

作者简介

张寒寺,重庆人。

已出版作品《猫饭奇妙物语》《我们这个世界的羊》《昨日重现》

原文摘录

势利的人以为决定工作快乐度的是公司规模,现实的人以为决定工作快乐度的是薪资数目,智慧的人以为决定工作快乐度的是内心信仰,到最后,他们会一起发现,真正的决定因素是他们领导的智商。 来自波希米亚 作者|莱特昂·布兰朵 编者按: 法国诗人。贫穷雇农之子,一生未曾读过一本书。生来目盲,看不见天空、秋叶、河流、星辰,却在诗句中重建了一个独特绚烂的宇宙。 十九岁英年早逝,在他死后,贵族间把玩他的诗句也曾流行一时,随后又归于沉寂,无人知晓。 但在不同的时空里,总有人能从他的句子中获得些许心灵的安慰。 希望你也是其中一个。 1. 今后的日子 我的头发越来越少 我写给你的句子越来越少 我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 但世界永恒 星辰常在 苍穹不老 最后的日子 我抱起你会很难 我看清你会很难 我记起你会很难 但此心至诚 百年不变 千岁未寒(1) 2. 我不预料未来 未来不可预料 也不怀念过去 过去未曾相识 我只迷恋现在 哪怕你我只是萍水相逢 就像黑夜里转瞬即逝的闪耀 也像寂静山谷中 耳边的鸟语虫鸣 我迷恋的现在 是你浅浅的微笑 是相遇的下一句 道别的上一秒 是世界熄灭前 你给我的 最后一次心跳(2) 3. 晨风也还会吹过我的面庞 杜鹃也还会在枝头歌唱 泥土也还会散发芳香 红枫也还会翻飞枯黄 我愿意相信,诚如往常 生命的凄冷寒灰里 记得关于你的所有 原本就是我一生的惆怅(3) 4. 我听人说 你是国王 又听人说 你双目已盲 所以你一定不屑于知道 死神长什么模样 你拽紧缰绳 让刺骨的风吹在你身上 你摘下头盔 让冰冷的雨打湿你的头发 你沉默于此 你挺立于此 于此等待 等待死神拥你入怀(4) 5. 在我们相遇之前 白色是初雪 黑色是夜晚 红色是火焰 蓝色是触摸不到的天 在我们分别之前 白色是肌肤 黑色是发梢 红色是嘴唇 蓝色是无法看透的眼 在我们相遇之前 时间是流淌不停的河流 世界是了望无垠的荒原 在我们分别之前 时间是焚尽情愫的灰烬 世界是阻隔你我的谎言 如你所愿 直到永远(5) 6. 听,声音来自星海 听,声音伴随光芒 假如我怯懦,请鞭笞我 ...

书评

一天深夜,张寒寺突然在微信上问我,能不能给他的新书写个序。我诧异地问,为什么是我。他说,因为认识的人里你最合适。后来我看到他新书的书稿,书名叫“不正常人类症候群”,我就笑了,那时我正在写一篇叫“伤心乳头综合症”的小说。神经兮兮的,果然合适。

然而写作是一件多么需要“不正常”的事啊,一个好的创作者必须拥有一些只有自己才知晓的思维和表达密码。我们称之为天赋。一种令平庸者不可理解甚至嫉妒的所在。幸运地是,张寒寺有。

张寒寺是重庆人,大学就读于南开大学政治系,后来做过网站的时事新闻编辑,这些“地缘与政治”应该在他的成长和写作中起到了一些化学反应。那座自成章法,轻轨从楼群中穿越而过的魔幻城市;长江边蜃楼般的氤氲缭绕中,汽笛辽阔未知的巨轮;阅读里国家的诞生与政治的幻境;视网膜般交错密布的信息交互与奥义破解…….由此你可以想象他那些打破常规的故事元素。像人类向另一个空间小心伸出的柔软触角,渴望触碰最终又伤感于无法沟通。

他是有想象力天赋的创意者,一个天生的故事作者。在最初不自觉的写作中,张寒寺的写作风格就迥异于他的那些同龄作者,他的故事常常从现实语境出发,又在两个不同时空(介质)的人之间建立一种情感关系,戏剧感和荒诞感便由此而来。宅男和机器人女友,奶奶和死去爷爷变成的猫,失踪的外星人门卫老大爷……在这些奇幻而浪漫的故事里,幻想最后却都难逃现实的困境:无论如何,人类终将面对自己的孤独和时间的蹉跎。

“重庆卡夫卡”是玩笑,却有几分贴切。


莱特昂布兰朵是张寒寺在他上一本书里杜撰出来的一个诗人。这位盲人诗人来自很久以前的法国,19岁即英年早逝,代表作《来自波西米亚》。张寒寺在他数个小故事里“引用”了这位诗人忧伤的小诗,因为古典诗歌的翻译腔太过逼真,引得读者们信以为真。渐渐地,莱特昂布兰朵这个名字的搜索量甚至大过了张寒寺本人,也有读者在网上问“哪里可以买到《来自波西米亚》这本书?”这个意外实在颇具黑色幽默意味,又那么地“张寒寺”。他那张戴着眼镜,表情平淡的脸,话不多,镜片后面却有狡黠的笑意。

在这本书的番外里,张寒寺第一次完整地为莱特昂布兰朵撰写了一个伤感的爱情故事,我想未来他可能还会继续这位诗人的故事和诗歌,“莱特昂布兰朵”会成为始终贯穿张寒寺作品的一个符号。仿佛在少年的成长历程里,这个不存在的诗人和年轻的作者互为镜像,在凝视与讲述中,成全相互的人格和情感。更多些历练,更多些自我超越,那个悄悄暗恋过“隔壁”少女的小说作者张寒寺,那个在重庆万州长江边长大的少年张磊,最终会重合成一个越来越犀利,同时发际线也渐渐往后的职业写作者吧,或者是,如他所愿,成为一名优秀的编剧。

我和张寒寺有个约定,他要写一篇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我要写到十万字的短篇,对我们各自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然而,都在勤恳地写着,好像都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去做这件事,没有改变。写作的神性在于,仅仅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就抵达并创造出一个无数人可以体会和分享的虚构世界。

所以,走着,并吟唱诗人的歌:

今后的日子我的头发越来越少, 我写给你的句子越来越少, 我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 但世界永恒, 星辰常在, 苍穹不老。

——莱特昂布兰朵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