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是出自《全唐诗》的五言古诗,作者是李白。此诗抒写了诗人李白与从侄李良同游天竺寺的所见所感。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1]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李白

字数;60个

作品风格;以游记形式抒发情感

诗中所写内容;与从侄李良同游天竺寺的所见所感

作品原文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作品注释

⑴唐时,杭州隶江南东道。州有天竺寺,乃今之下天竺寺。《咸淳临安志》:下竺灵山寺,在钱塘县西十七里。隋开皇十三年,僧真观法师与道安禅师建,号南天竺寺。唐永泰中赐今额。《淳佑志》云:大凡灵竺之胜,周回数十里,而岩壑尤美,实聚于下天竺灵山寺。自飞来峰转至寺后,岩洞皆嵌空玲珑,莹滑清润,如虬龙瑞凤,如层华吐萼,如皱縠叠浪,穿幽透深,不可名貌。林木皆自岩骨拔起,不土而生。传言兹岩产玉,故腴润能育焉。其间,唐宋游人题名不可殚纪。《一统志》:下天竺寺,在杭州府城西十五里。晋咸和中建,寺前后有飞来、莲花诸峰,合涧、跳珠诸泉,梦谢、流杯、月桂诸亭,游人多至其间。[2]

⑵《十洲记》:蓬丘,蓬莱山也。

⑶《梦梁录》:樟亭驿,即浙江亭也,在跨浦桥南江岸。《浙江通志》:樟亭,在钱塘县旧治南五里,后改为浙江亭,今浙江驿其故址也。

⑷三山,谓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

⑸五马,古太守事。

⑹杨齐贤曰:自西湖入天竺寺路,夹道皆古松,其地名曰九里松。灵隐、天竺同在一处,皆由松门而进。

⑺颜延年诗:"振揖发吴洲。"

作品译文

乘坐帆船来到蓬丘岛,上樟楼观赏著名的钱塘江潮。

五马大车载你我一同遨游,兴致如三山逐浪高。

天竺寺森然收如眼底;一路松风在唱着秋天的歌。

看云卷云舒,变化莫测;顺水流而上,穷其源头的清幽。

遥远的大海在重重山峦的那边,窗外江水奔涌归大海。

诗写好了,足以傲视日月,吴国山水充满了无限乐趣!

作者简介

李白[3](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公元762年的十一月,李白穷困潦倒,寄居在安徽当涂县李阳冰处,当时他已经病入膏肓,自知时日无多,将平生诗文手稿全部交给族叔李阳冰,让他带管并编辑成集。然后,赋《临终歌》一首,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4]

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经历坎坷,一生流离,性格却始终乐观,诗风也雄奇豪迈。如果你翻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年轻时写就的《大鹏赋》。他浪漫地不想做人,想做恃才傲物的大鹏;他不想老死于家乡,渴望像振翅的大鹏那样去远征;他不甘于平庸,无时无刻不梦想出人头地……他还一无所有,在赋中就浪漫地自比为大鹏,相信自己展翅高飞,必将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真是少年壮志可凌云。

视频

古诗赏析

酒鬼还是诗仙?一起走近豪放不羁的大诗人李白

参考资料

  1.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诗词名句网;
  2. [1] 古诗文句网;
  3. 李白简介 古诗文网
  4. 赋临终歌而卒的李白,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将浪漫进行到底 搜狐首页,发布时间;2018-08-28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