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丑陋和美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丑陋和美丽
圖片來自六图网

丑陋和美丽,那个小女儿即是今日的公主。由于诬蔑谩骂圣贤辟支佛的缘故,造下口业,从此便常常秉承丑恶的形体,自取痛苦好几世。她能取得美好的面相,是由于后来看见奇特改变,匆促悔悟,回复良心,并且她家长久以来供养辟支佛,供养的物品都是经由这女孩的手,由于这么隆重的积德行善,所以世世代代富有,一直到摆脱世俗停止

原文

  波斯匿王的王后茉莉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波安罗,她的容颜丑恶,底子不像人类;肌肤粗糙干涩,比树皮还差;而头发又硬又直,和马的尾巴差不多。国王看这个女儿生得这副长相,便叮咛宫中的人要当心看护,千万不要让外头的人看见,以免丢皇家的体面。

  不久,小公主波安罗长大成人,为了这个丑恶女儿的婚姻大事,波斯匿王隐秘指令大臣找来一位家道中落、没有才能娶妻的读书人,把公主赐给他,并为公主缔造一座毫华的宫廷,屋中设备七道门,常年上锁关闭,钥匙则交给驸马带在身边。

  每次富豪贵族的聚会,驸马都是单独一人到场。渐渐的,所有人都在暗里谈论:“公主如果不是绝色美女,即是榜首等的丑女了,不然为啥不敢让其它人看见呢?”

  “驸马他就算不放公主出门,咱们也要想办法看看公主究竟长得啥样!”

  所以有几个喜欢找麻烦的人规划了一个骗局,想办法把驸马灌醉,再从驸马身上搜出那一串钥匙,然后偷偷到驸马家中。

  当这五人拿着钥匙,一一把七道门打开,看见里头的公主时,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个所看到的──眼前的公主容貌超凡拔尖,像天上的仙女相同,附近还闪耀着崇高的光芒。趁公主还没发现他们,五人急速回到宴会中把钥匙放回驸马身上,并将所见到的陈述其它人。

  驸马酒醒之后,渐渐走回家去,回家后看到自个的老婆变得美若天仙,吓了一大跳,问:

  “你……你是谁?怎样来到我家的?”

  公主回答:“我即是你的老婆啊!”

  原来当天早上驸马出门赶赴宴会后,波安罗公主在家中深深自责:

  “我不知道前世种下啥样的罪孽,今世被父亲和丈夫厌烦,把我锁在暗室里头。”想到这儿,眼泪便掉了下来。但公主遽然转念一想:“本来我很幸运能生在佛陀降世的年代。我听别人说过,全部受苦受难的人只要能用诚恳的心意悔改请求,没有不遭受佛法的恩惠而得到超度摆脱的。”所以公主十分忠诚敬重的对着天空跪拜,祈愿说道:

  “期望佛陀垂怜慈善,来到我的面前,除掉我的罪业。”

  这时公主十分精诚又坚决恭顺,佛陀知道了,就在天边闪现出自个崇高的法像。公主看见佛陀宣布的法像,惊奇得赞赏起那世间罕见的面庞。由于公主用欢喜恭顺的心礼佛,所以身上丑恶的样貌都不见了,头发变得细致柔软乌黑,容颜美好正经,就像天上的仙女相同。

  佛陀为她解说佛法,打扫她心中的烦恼疑惑和各种恶念,使公主的心变得澄净透彻,当场证得须陀洹果。

  后来驸马把这个消息通知国王,国王匆促来见公主,当他看到公主美好的面相时,快乐得不得了,立刻带领世人到佛陀座前诚恳跪拜。

  波斯匿王合掌问佛陀:“世尊!我这女儿曾经种下啥福报,能够投生在皇家?又造了啥业报,此生长得这么丑恶?”

  佛陀说:“曩昔有一位很有声望的长者,家中供养一位无师自通的辟支佛。那位辟支佛隐藏美好的面相,常常闪现丑恶的容貌来查验拜佛者的心地。   长者有一个小女儿,每天都看见那位辟支佛,心生嫌恶,出口谩骂:“你这个出家人容颜丑恶、肌肤粗糙,看了就厌烦!”

  后来这位辟支佛即将进入涅槃时,为供养他的长者家做出各种改变,像是飞扬在虚空当中、身体收支水火当中、躺卧在空中等,用各种方式闪现神通。

  那位小女儿这时才恭顺又惧怕,立刻悔过并深深自责,对辟支佛说:“我实在是没有才智,凶恶的心肠、狠毒的口,得罪了圣贤,期望您不要介意。”   辟支佛听了,微微的点了点头。

  佛陀通知波斯匿王:“那个小女儿即是今日的公主。由于诬蔑谩骂圣贤辟支佛的缘故,造下口业,从此便常常秉承丑恶的形体,自取痛苦好几世。她能取得美好的面相,是由于后来看见奇特改变,匆促悔悟,回复良心,并且她家长久以来供养辟支佛,供养的物品都是经由这女孩的手,由于这么隆重的积德行善,所以世世代代富有,一直到摆脱世俗停止。”[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