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世间骇人实相 可怕的世俗欲乐

佛陀开示世间骇人实相 可怕的世俗欲乐
图片来自植物之家网

佛陀开示世间骇人实相 可怕的世俗欲乐,佛陀发现僧团中的一些新出家比丘有些心浮气躁,于是给他们讲诉了一个小猎豹的故事。佛陀告诉比丘们:“凡夫就像这只小豹,有着种种贪欲,欲念一起就会脱离清净的世界,走入难以解脱的污秽境界。大家要照顾好自己的心,不要被欲念所迷,伤害自己也无益他人。”

目录

原文

佛陀的僧团中,有一群刚出家的年轻比丘,他们原本是侨萨罗国中贵族或大商人的孩子,平时生活富裕又可以随心所欲;后来听到佛陀讲经说法,一时感动就相邀一起出家,加入佛陀的僧团。

可是,他们在僧团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心浮气躁,因为他们已习惯于花花世界的多彩多姿,过不惯严谨清净的修行生活。他们的欲念蠢蠢欲动,常聚在一起谈论过去的种种,譬如在某地有个红粉知己,或到哪里玩过等等。

他们的言行影响了其他修行人的道念,佛陀看在眼里,心中明白,于是有一天,告诉侍者阿难:“阿难啊!你去把新出家的比丘们集合起来,我有话对他们说。”

阿难明白佛陀的心意──不只那群新出家的比丘需要警惕,受到影响的比丘们也需要;于是召集所有比丘一起来听佛陀教诲。

大众到齐后,佛陀说:“新出家的比丘们!你们是否还挂念着世俗的欲乐呢?”年轻比丘们很惭愧地垂下头。

然后,佛陀说了一个故事,让比丘们知道“欲念”的可怕:

在旷野中,有一只小豹离开族群独自觅食,可是一直找不到食物,肚子饿极了。

突然,它看到一只大象躺在地上,走近一看,原来大象已经死了。它好高兴,立刻从象的鼻子咬下去,可是象鼻子像木头那么硬!它再咬象的耳朵,又像咬到铁片一样;再咬象的肚子,还是硬梆梆的;不得已,只好挑象的尾巴咬下去,居然也是硬得像一条钢筋!

小豹饿得发慌,绕着大象转来转去,好不容易发现象的肛门比较软,它好高兴地一直咬、一直钻进去,不知不觉就钻进大象的肚子里了。

大象肚子里有很多内脏可以吃,小豹高兴得不想出来了。它在里面大吃特吃,吃饱了就睡,醒了觉得口渴就喝象尸腹中的血水,饿了又继续吃。

过了几天,死象的身体受到太阳照射和热风吹袭,表皮风干了,肛门也紧缩了。小豹发觉里面的空间愈来愈狭窄、黑暗,很着急地在里面乱闯,可是不论多么用力都钻不出来。

过了几天,下了一场大雨,死象的身体膨胀、腐烂了,小豹使尽全身的力气,好不容易冲出象的肛门。

小豹快乐地高喊:“外面的世界多么宽阔、自由啊!”但是它很快就发觉──不但身体虚弱无力,而且全身的毛脱落得一根不剩!因为它浸泡在污秽的血水里好几天,加上在里面拼命挣扎,所以全身的毛都掉光了,好像一个怪物。

小豹感到很悲哀──为什么原本生活在天宽地阔的环境中,却不知珍惜,钻入污秽的世界却自以为乐;等到好不容易出来了,已经不像原来的自己了!

佛陀告诉比丘们:“凡夫就像这只小豹,有着种种贪欲,欲念一起就会脱离清净的世界,走入难以解脱的污秽境界。大家要照顾好自己的心,不要被欲念所迷,伤害自己也无益他人。”[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