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丘角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丘角菱(学名:Trapa japonica Flerow)是菱科菱属植物,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1]根二型:着生水底泥中;同化根,茎圆柱形柔弱,叶二型:浮水叶互生,绿色或带紫红色,叶片广菱形或卵状菱形,叶柄中上部膨大成海绵质气囊,被淡褐色短毛;沉水叶小,早落。果喙稍明显,果冠小,稍明显,5-10月开花,7-11月结果。

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和中国。丘角菱喜光照充足,环境荫蔽则植株生长不良。其喜温暖,怕寒冷,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

形态特征

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根二型:着泥根细铁丝状,着生水底泥中;同化根,羽状细裂,裂片丝状,淡绿褐色或深绿褐色。茎圆柱形,柔弱、分枝。叶二型:浮水叶互生,绿色或带紫红色,聚生于主茎和分枝茎顶端,形成菱盘,叶片广菱形或卵状菱形,主茎上的叶片较大,分枝上的叶片较小,长2-4.5厘米,宽2-6厘米,表面深亮色,无毛,背面被淡褐色长软毛,尤以主侧脉上明显,叶缘中上部边缘具浅凹锐齿(主菱盘上叶缘牙齿较浅),中下部全缘、基部广楔形或近截形(分枝菱盘上的叶有时近楔形);叶柄中上部膨大成海绵质气囊,被淡褐色短毛;沉水叶小,早落。

花小,单生于叶腋,花梗长2-3厘米,疏被淡褐色软毛;萼4深裂,仅一对萼片沿脊被短毛,裂片披针形,绿色;花瓣4,长匙形,白色或微红;雄蕊4,花丝纤细,白色半透明;子房半下位,2心皮,2室,每室具1倒生胚珠,仅1室胚珠发育,花柱钻形,柱头头状;花盘鸡冠状。

果三角形或扁菱形,高1.5-1.8厘米,具2刺角,平伸或斜举,连接二肩角间的2线弯曲伸展在同一平面上,使果面稍平坦,腰角不存在,其位置通常具小丘状突起,果喙稍明显,果颈高2-3毫米或稍低,果冠小,稍明显,径0.3-0.5厘米。花期5-10月,果期7-11月。

生长环境

丘角菱喜光照充足,环境荫蔽则植株生长不良。其喜温暖,怕寒冷,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

分布范围

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水域。

繁殖方法

该种植物用播种法繁殖,多在每年3-4月进行。亦可采用分株法进行育苗。

栽培技术

塘养

栽培基质宜选用富含腐殖质的塘泥。丘角菱种苗多结合分株进行定植。应选择水位变化不大的池塘。为了便于操作,可将池水抽去部分。先按直径约为20厘米、深度的为20厘米的尺计挖穴,并在其中施用少量磷矿粉作为基肥。通常每穴放入1株种苗,再用塘泥盖好。

管理

丘角菱对水质适应性较强,在水位稳定、深度不超过2米的池塘中生长良好。在栽培过程中,水体的pH最好控制在6-10间,即呈微酸性至碱性。其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多,生长旺盛阶段每隔2-3周追肥一次。要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生长后期,最好每隔数日为叶面喷施一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当进入秋季后地上部开始逐渐死亡。在实际栽培中,丘角菱会被白绢病、菱褐斑病等所危害,会遭到莲潜叶摇蚊、菱角萤叶甲菱角紫叶蝉等有害动物的侵袭。要注意随时除去杂草,否则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通常在每年10-11月间,从生长茁壮的植株中部采收坚果。注意选择外形完好、左右对称、能够沉在水里的果实做种。可将清选出来的种子贮存于水中,注意要经常换水。环境温度应保持在4-10℃间。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将清选过的种子放在尼龙纱布袋里,悬于湖水中进行贮藏,直至使用。在贮存过程中,每隔2-3周最好将种子翻动一次同时进行清洗。该种植物为一年生,其发苗很快,寿命较短。自定植后,经2-3个月的生长即可成形。其最佳观赏时段仅为3-4个月。每年应该重新进行繁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