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倒西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成语信息
东倒西歪 |
bái jū guò xì |
中文名称 :东倒西歪 外文名称 :East invertedwest crooked 读音 :dōng dǎo xī wāi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 出 处 :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二折 体 裁 :成语 释 义 :指行走不稳,身不由主。 结构 :联合式 拼音代码 :ddxw |
东倒西歪 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dōng dǎo xī wāi ,释义:意为身不由己,倾斜不稳。或者是有的倒,有的歪。可形容物体倾斜不牢固, 建筑物等破旧不牢固。 也释义:1、摇晃欲倒的样子。2、倾倒零落的样子
成语
东倒西歪
拼音
dōng dǎo xī wāi
基本解释
- ①形容身不由己,倾斜不稳。
- ②有的倒,有的歪。也形容物体倾斜不牢固, 建筑物等破旧不牢固
引证解释
1、摇晃欲倒的样子。
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二折:“哎,却原来醉醺醺东倒西歪。”
元·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明 施耐庵 《水浒传》第二十八回:“虽然带著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後偃,东倒西歪。”
《醒世恒言》卷二十九:“家人们不知为甚,吓得东倒西歪,儿啼女哭,没奔一头处。”[1]
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两个丫鬟被缠不过,勉强吃了,各不胜酒力,东倒西歪。”
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当下,虔婆前后共吃了几大杯,吃的乜乜斜斜、东倒西歪。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时过午夜,在车轮有节奏的飞转声中,车厢里的旅客多半东倒西歪地睡去了。”
2、倾倒零落的样子。
明施耐庵《水浒》第四十四回《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早被那大汉一拳一个,都打的东倒西歪。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三回:“子期使侍卫阻之。熊宜僚用手一拉,侍卫东倒西歪,二人径入殿中。”
《封神演义》第九十六回:“层围木栅撞得东倒西歪,铁骑连车冲得七横八竖。”
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整齐
歇后语: 不倒翁;缠脚妇女走道;二醉汉睡觉;不倒翁坐大车;破庙的菩萨。[2]
例句: 麦穗被风儿吹得东倒西歪。
相关视频
小品:小碎包袱大雷子,程野丫蛋让观众乐得东倒西歪!这叫实力!
参考文献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