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东凤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凤镇隶属于广东省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邻佛山市顺德区,与小榄港隔河相望,北距广州55公里,南距珠海60公里,东往深圳120公里,鸡鸦水道和小榄水道流经东凤南北两侧。

东凤镇版图总面积56.24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下辖5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有常住人口129427人(2017年)。

东凤镇曾获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国家生态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国家卫生乡镇等荣誉称号。 [1]

中文名: 东凤镇

外文名: Dongfeng Town

行政区类别: 市辖建制镇

所属地区: 广东省中山市

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西南部

面 积: 56.24 km²

下辖地区: 5个社区,9个村

政府驻地: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凤翔大道128号

电话区号: 0760

邮政区码: 528425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129427人(2017年)

车牌代码: 粤T

方 言: 粤语-广府片-香山沙田话

历史沿革

元代前,东凤大片地区为汪洋大海。

元末明初,渐由西江支流冲渍淤成数个沙洲,如大坳沙,罟步沙,中沙(东海十六沙之三)。

明末清初,始有人在大坳,罟步、中沙及伯公沙(大坳沙之子沙)筑成多个小围群居。

清道光初年,分属榄镇、黄旗都。

宣统二年(1910年),香山县设立区制,东凤地域属第三区、第九区。

1930年,三、九区易称西海区、东海区;次年复称三、九区。

1946年三区改称东海乡,九区称凤仪乡。

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县(现中山市)设10个区,东凤地域分属第三区东海乡、第九区凤仪乡。

1950年,凤仪乡分立为凤仪、凤鸣两乡。

1951年,三区分上三区、下三区,东凤地域属下三区和第九区。

1953年6月,全县设15个区,东凤地域隶属七区。

1955年8月,七区易名南头区。

1957年2月,东凤从南头区分出,取东海、凤仪、凤鸣三乡首字定名为东凤乡。

1958年8月成立东凤人民公社,10月并入小榄大公社,称东凤耕作区。

1959年4月,与南头耕作区合并称南头公社。

1961年恢复区建制,南头公社改称南头区,辖东凤、和平、南头3个小公社。

1963年,南头区复称南头公社。

1974年1月,东凤正式从南头公社分出,自成东凤公社。

1983年11月,东凤公社改称东凤区,生产大队改称乡,东凤区下辖13个乡。

1984年设立东凤居民委员会。

1986年12月,东凤改区为镇。

1988年,中山升为地级市,东凤镇属中山市辖。

截至2018年末,东凤镇下辖5个社区,9个村,镇政府驻凤翔大道128号。

人口民族

东凤镇民族以汉族为主。截至2017年,该镇有常住人口129427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东凤镇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中山市的“北大门”,距离市政府22.6公里,东与阜沙镇卫民村相连,东北隔鸡鸦水道与黄圃镇、南头镇相望,西南临小榄水道与小榄镇、东升镇相眺,北与佛山市顺德区桂洲镇为邻。全镇国土总面积56.24平方公里,镇中心位于北纬22°41′23″,东经113°14′27″。

地形地貌

东凤镇镇域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全镇为冲积平原,属水网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无山丘。

气候

东凤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期短甚至基本无霜期。春季,天气暖和,多阴雨天气;夏季时,空气潮湿、吹东南或西南季候风,带来明显的降雨过程,并常受热带气旋侵袭;冬季时,吹干燥的北风和东北风,天气干燥,雨水减少。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东凤镇境内水资源主要来自地表河流水,小榄水道和鸡鸦水道流经南北两侧。

土地资源

截至2014年6月,东凤镇耕地保有量1655.8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416.27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197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690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1460公顷。

经济概况

综述

2017年,东凤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23亿元,比上年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33.61亿元,下降6.3%;三次产业比例为1.1:38.3:60.6。

第一产业

2017年,东凤镇有农业从业人员2.59万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7亿元。农业用地1500公顷,粮食种植面积19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13.33公顷。“三鸟”饲养量1.97万羽。检疫动物3500头(羽),免疫动物5.65万头(羽)。

第二产业

2017年,东凤镇工业增加值67.51亿元,比上年增长5.9%。工业类主体企业超6200家,年内新增规上限上企业50家。有省级以上名牌名标53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5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8个、广东省名牌产品30个。工业用电量9.94亿千瓦时,增长7.3%。全镇有3家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

第三产业

2017年,东凤镇第三产业增加值66.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5亿元,增长9.1%。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2.59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下降7.1%。房地产销售交易登记备案2601宗,交易面积28.23万平方米,交易金额20.51亿元,商品房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7263元。全镇有银行分支机构10家,网点23个。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2.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2.26亿元。

社会事业

城镇建设

2017年,东凤镇投入2000万元开展文明城镇创建工作(简称“创文”),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建立村(社区)创文考核和月度通报制度,并通过“国家卫生镇”复审。投入5000万元,完成龙健路延长段建设、仁兴街改造、东海路东西罟段路灯安装、和穗大道中心河桥梁建设等工程;东阜路污水主管网、消防营房、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富华路改造等项目处于施工阶段。

教育事业

2017年,东凤镇有公办初级中学2所、公办小学10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2所,在校中小学生1.64万人,中小学教师924人;省规范化幼儿园21所,公益普惠性幼儿园20所。东凤中学获市初中教学质量评价一等奖。1004人参加中考,57人上中山纪念中学、市第一中学分数线,295人上8所重点高中分数线。

医疗卫生

2017年,东凤镇有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病床编制床位400张,实际可开放550张,医院卫生技术人员447人,门急诊诊疗量66万人次。东凤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救助1名89岁高龄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跳骤停患者并为其开展首例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检测技术。免费为1.5万名中小学生开展眼视力筛查和弱视矫正。成立35个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签约服务3.82万人次。完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8.5万份。

环境保护

2017年,东凤镇对黄标车及超标排放汽车开展每周2次现场执法,运行黄标车抓拍系统15套,现场执法检查车辆230辆,淘汰老旧车76辆。完成伯公中心河和吉昌中心河整治,水质达到V类或V类以上水功能要求。查处涉饮用水源保护区(市在册)违法建设项目企业30家并全部落实整改。现场日常监督检查企业1568家,发出责令改正决定书120份,立案查处违法行为96宗,处罚金额334.9万元。受理环境信访案件1310件,结案1298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4份,备案登记35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101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76个,排污许可证核发及换证115份,排污申报登记174份,工业废水转移批复172份。市环保局组织市镇两级执法人员到帝益工业园开展饮用水源地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治联合执法行动,重点对企业相关环评审批手续、企业环保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种类以及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置等问题进行现场执法,查处违法违规企业23家。投入450万元,新增绿化面积4.2万平方米。全镇绿化覆盖率16.03%,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43平方米。

交通发展

建国前,东凤镇道路多为泥土小路,凹凸不平。20世纪70年代初,小农艇、机船是村民出行的交通工具。1974~1975年,始建成境内第一条水泥道路(兴华西路)。1979年后,逐年把主要道路修筑成混凝土路与105国道相接。1987年初步形成交通网络,建成兴华路、兴宁路、环镇路、沿江路、永安路、永乐路、东堤路和西堤路等镇内公路。1995年与阜沙镇合资建成东阜公路,全长16.2公里,其中东凤路段长8.52公里,镇内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1998年设立东凤车站,开通四川泸洲市和兴文县、河南南阳及湖北襄樊线路。

至2005年,镇内建成主要道路55条35.88公里,镇区过境道路8.5公里,过境国道4.4公里,公路密度1.46公里/平方公里。

至2017年,105国道贯穿东凤全镇,364省道穿越中心全境与105国道相交会,太澳高速公路和江番高速公路在镇内设有出入口。

民俗风情

居住习俗

东凤人新建住房,择地相当讲究,村民建房选址喜靠河涌(寓意以水为财);忌择屋前有高大建筑物、被大火烧过或曾埋葬有尸体的地方;忌择路尽头。建屋前,习惯先请喃呒佬或拜神婆于屋地设坛拜神,祈求神灵庇佑家宅安宁、丁财两旺。建造期间,“兴工”、“上梁”、“封龙口”须择吉时祈福,并燃放鞭炮。“上梁”时,正梁中间需挂一条红布做梁红,燃放鞭炮,围观者都可得一封利是。

20世纪90年代前,房屋正中靠墙设神龛,神龛左边摆放祖先灵位;两边摆茶几、家具;壁上挂字或画。90年代,客厅四壁粉刷白色,挂字画;厅堂摆设沙发、电视柜,顶蓬正中悬风扇。90年代后,房屋营建中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逐渐消失。室内陈设也随时代变迁而不同,2000年后,神龛和祖先灵位的安放较随意,一般视乎家居设计,摆放在大厅中央或大厅一角,更有家庭将其安放在二楼。新式家私广泛应用于室内装饰,各类装饰品点缀着家居环境。城乡住房结构、建筑样式发生重大变化,砖木、砖混结构代替土木结构。

饮食习俗

20世纪70年代前,东凤地区多为日食两餐,早餐不普遍。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和经济收入逐步提高,饮食安排多以成规律,普遍日食三餐,早餐多为粥品、糕点,个别晚上还有吃夜宵的习惯。

20世纪90年代后,东凤菜烹作法多种多样,有煲、焖、焙、熬、熏、蒸、炒、烤、炸、煎、焗、煮、炖、灼、烧等。同时,更加重视从饮食中补充营养,如妇女分娩后,多煮鸡酒、炒姜饭,人们认为两者均有祛风功效,是分娩后的滋养品。此外,东凤人还有饮茶、吃火锅等饮食习惯。

嫁娶习俗

建国前,东凤地区的嫁娶沿袭古人的“盲婚哑嫁”习俗,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一生,男婚女嫁由媒婆撮合。

建国后,政府颁布《婚姻法》,规定男女嫁娶有自主权,提倡男女自由恋爱,但相当部分的婚事依然由媒人撮合。50~70年代,择偶注重对方的家庭出身,贫下中农的子女不会挑选地主、富农子女为恋爱对象;同样,工人阶级子弟不会娶资本家的女儿当老婆。“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破四旧、立四新”,嫁娶仪式一律从简,男女双方只要到政府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再分发糖果即可。

改革开放后,公证结婚、教堂结婚等结婚方式相继兴起。结婚的新人大多追求“三转一响”(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等实惠物。

20世纪90年代后,婚姻礼仪增添了许多时尚新元素,如拍婚纱照、婚车迎送、到酒店摆喜酒、旅游度蜜月等婚庆形式。

五人飞艇赛

东凤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河涌交织,适合举办各种水上活动,赛艇是东凤群众喜闻乐见的水上体育运动,有一百多年历史。清初,赛艇水上体育活动多在农事闲暇或早晚稻收获前后举行。建国后,随着赛艇的娱乐性与竞技性增强,各地扒飞艇的好手纷纷到来争夺锦标,赛艇活动成为民间娱乐的盛会。

东凤的“五人飞艇”历史尤以永益村最为久远,据其村民翁炎福、翁清福、罗福就、刘煊柏和卢元标5名飞艇传统强队“沥沙仁龙队”的成员介绍,该村仁龙社存放着一艘一百年历史的赛艇,此艇是翁炎福和翁清福祖父翁北胜(1880年生)那一代人所使用的划艇。

所获荣誉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东凤镇为国家卫生乡镇。

视频

中山东凤镇:小偷躲进下水道 消防来救方“脱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