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南亚」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
行 28: 行 28:
 
 马六甲是亚洲联系欧洲和中东洲地区的重要海运通道,控制着全球25%的海运贸易。按照统计,全球每年近一半的油轮都途经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在20世纪70年代初,每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舶有4万艘,其中日本7千艘,英国6千艘。此后,海峡的航运又有了发展,2010~2013年,每年的通航船舶已接近10万艘,尤其是船舶日趋大型化,自日本于1966年建造了世界上第1艘15万吨级巨轮“东京丸”以来,吨位更大的所谓超级油轮成批涌现,2010-2013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18万吨级以上的超级油轮就多达1500-1600艘。如此繁忙的航行,再加上船舶的大型化,使马六甲海峡变得愈加狭窄了,从而增大了航行中的不安全因素。此外,马六甲海峡内还有不少浅滩,其中水深不足23米的就多达37处,加上沉船,流沙,淤泥等使航道情况经常改变,更增大了发生事故的可能,对沿岸国家造成严重威胁。典型的如1975年发生了两起重大的油船搁浅或碰撞事故,共流失石油8900吨。1979年一艘油轮与航空母舰相撞,又流失石油1万吨,每次都造成严重的污染。
 
 马六甲是亚洲联系欧洲和中东洲地区的重要海运通道,控制着全球25%的海运贸易。按照统计,全球每年近一半的油轮都途经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在20世纪70年代初,每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舶有4万艘,其中日本7千艘,英国6千艘。此后,海峡的航运又有了发展,2010~2013年,每年的通航船舶已接近10万艘,尤其是船舶日趋大型化,自日本于1966年建造了世界上第1艘15万吨级巨轮“东京丸”以来,吨位更大的所谓超级油轮成批涌现,2010-2013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18万吨级以上的超级油轮就多达1500-1600艘。如此繁忙的航行,再加上船舶的大型化,使马六甲海峡变得愈加狭窄了,从而增大了航行中的不安全因素。此外,马六甲海峡内还有不少浅滩,其中水深不足23米的就多达37处,加上沉船,流沙,淤泥等使航道情况经常改变,更增大了发生事故的可能,对沿岸国家造成严重威胁。典型的如1975年发生了两起重大的油船搁浅或碰撞事故,共流失石油8900吨。1979年一艘油轮与航空母舰相撞,又流失石油1万吨,每次都造成严重的污染。
 
 克拉地峡克拉地峡位于泰国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内的一段狭长地带。为马来半岛北部最狭处,宽仅56千米。北连中南半岛,南接马来半岛,地峡以南约400千米(7°N-10°N)地段均为泰国领土,最窄处50多千米,最宽处约190千米,最高点海拔75米。并且它的东西两海岸皆为基岩海岸,浪平风静。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推进,克拉运河计划有望成为现实。由柳工集团、徐工、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牵头的克拉运河筹建小组已经开始运作,东盟的“钻石十年”也将收到最好的礼物。
 
 克拉地峡克拉地峡位于泰国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内的一段狭长地带。为马来半岛北部最狭处,宽仅56千米。北连中南半岛,南接马来半岛,地峡以南约400千米(7°N-10°N)地段均为泰国领土,最窄处50多千米,最宽处约190千米,最高点海拔75米。并且它的东西两海岸皆为基岩海岸,浪平风静。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推进,克拉运河计划有望成为现实。由柳工集团、徐工、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牵头的克拉运河筹建小组已经开始运作,东盟的“钻石十年”也将收到最好的礼物。
 +
 +
团、徐工、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牵头的克拉运河筹建小组已经开始运作,东盟的“钻石十年”也将收到最好的礼物。 [3]
 +
主要有坦博拉火山和马荣火山等76座活火山。
 +
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边的松巴哇岛北部,有一座坦博拉火山,它在1815年爆发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爆炸威力的8000万倍,是人类目前所知道的最猛烈的火山爆发。
 +
 +
马来群岛处于地壳运动活跃的地方,由于三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彼此挤压,时常引发地震。在地壳隆起形成山地的同时,地下灼热的岩浆也顺地裂缝上涌,在地面喷发形成火山。
 +
1815年4月5日,位于松巴哇岛上的坦博拉火山爆发了,爆发的火山伴着轰轰的巨响,不断向高空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和气体,厚重的火山灰在以后3天内将附近 480千米范围内的天空完全遮黑。4月12日中午时分,在距火山几百千米以外的瓜哇岛,天空黑得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坦博拉火山直到1815年7月15日才停止喷射气体和火山灰,从火山口倾泻下来的熔岩流,在淹没了山脚下大片农田后,流入海中,激起冲天水雾,火山爆发时伴随的地震使海底地壳沉陷,引起了海啸,巨浪将位于火山旁的坦博拉镇吞没了。
 +
整个爆发过程中,火山上部失去了700亿吨山体,形成了一个直径达6000多米,深700米的巨大火山口,火山喷出的火山灰总共有600亿吨之多,堆积厚度由近向远逐渐变薄,在距火山400千米的地方,火山灰仍有22厘米厚。
 +
2013年,坦博拉火山又有一次小规模喷发,这个创造了世界纪录的火山一直在沉睡之中,或许它在为下一次喷发积蓄着力量。
 +
除此座火山外,印尼还有76座活火山,因此,印度尼西亚又被称为“火山国”。
 +
半岛和岛屿

於 2019年9月20日 (五) 14:47 的修訂

東南亞(SEA)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因位於中國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細長部分叫馬來半島。馬來群島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共有兩萬多個島嶼,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帝汶、文萊和菲律賓等國。 [1-3] 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東帝汶,面積約457萬平方千米。其中老撾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越南、老撾、緬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陸上接壤,僅東帝汶不是東盟成員。 [4] 東南亞是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的「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是這個路口的「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馬六甲海峽地處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全長約1080千米,最窄處僅有37千米,可通行載重25萬噸的巨輪,太平洋西岸國家與南亞、西亞、非洲東海岸、歐洲等沿海國家之間的航線大多經過於此。馬六甲海峽沿岸的國家有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其中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最窄處,交通位置尤其重要,是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咽喉地段。

地理位置

亞洲的東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義,一方面它是亞洲緯度最低的地區,是亞洲的赤道部分;另一方面它正扼亞澳之間的過渡地帶,這在氣候和生物界均有明顯的反映;本區也是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匯地帶,這種地理位置使東南亞具有濕熱氣候,並形成繁茂的熱帶森林,是本區與周邊其他區域的根本差異。東南亞在構造地形上可分為兩大單元,一是比較穩定的印度-馬來地塊,二是地殼變動比較活躍的新褶皺山地。具有赤道多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兩種類型,自然植被以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為主,可分為兩個亞區。 半球劃分:位於東半球,跨南北半球。連接亞洲、大洋洲。 經緯度位置: 92°E~140°E,10°S~23°26°N。中南半島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馬來群島大部分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海陸位置:位於亞洲的東南部。西臨印度洋、東連太平洋、南鄰大洋洲,北鄰中國、印度。

地形地貌

港灣和海峽 金蘭灣 越南東南部的海灣,東南亞著名的天然港灣是位於富慶省南部海岸,港灣深入內陸17千米,南北長32千米,寬約16千米,群山環抱,東面島嶼屏蔽,面臨深海,為天然良港。港灣由沖空山和鳳凰山兩半島合抱成葫蘆形的內外兩個海灣內港金蘭灣面積60平方千米,水深大於16米,灣口寬僅1300米,灣長20千米,寬6千米,可停泊大型航空母艦,戰略地位重要。 早在1905年,俄國艦隻就曾在巴巍和金蘭鎮停泊.金蘭灣曾長期作為法國的海軍基地。1941年被日本侵略軍占領。1965年美國軍隊在金蘭半島上建立空軍基地和其他軍事設施。1975年越南全國統一後,又闢為潛艇基地。

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是連接中國南海和安達曼海的一條狹長水道,因而間接溝通了太平洋與印度洋。它因臨近馬來半島上的古代名城馬六甲而得名。 [6] 馬六甲海峽是一條西北自東南向的狹長水道,長1080千米,如果包括東部出口處的新加坡海峽,則全長1185千米。海峽呈喇叭形,西北端出口處寬370千米,東南部較窄,並分布有很多小島,最窄處僅37千米。海峽底部平坦,主航道水深約25~150米,由東南向西北遞增,一般可供20萬噸級的船舶出入。由於馬六甲海峽地處赤道附近,風力微弱,峽道內總是風平浪靜,再加上完善的航標系統,行船十分安全。 馬六甲海峽是歐洲、非洲、中東及南亞通往東亞、大洋洲的一條主要海運通道,是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之間相互往來的海上樞紐,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據統計,每年通過海峽的船隻約5萬多艘,平均每天有140多艘船通過海峽,使馬六甲海峽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是東南亞聯繫南亞,西亞和非洲東海岸的必經之路。由於日本每年從非洲和中東地區進口的90%的石油,大量原料和出口商品都由此輸送,海峽又被視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由于海峽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從16世紀起,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日本占領。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馬六甲海峽才歸沿岸國家所有,2013年,海峽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三國共管。 除馬六甲海峽外,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還分布有一些海峽,但其或因水淺多礁, [6] 或因位置偏僻而缺乏助航導航設施,又多位於印度尼西亞的領海之內,國際航線因此極少通過,這就使馬六甲海峽在很長時期內實際上成了溝通兩大洋的唯一通道,使之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在戰略上都具有很高的重要性。尤其是自20世紀60年代日本崛起為世界第三經濟強國以及遠東其他各國各地區得到迅速發展以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量大幅度上升,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因此更為突出,按其船舶通行的繁忙程度及其所載運的貨物數量計算,僅次於英吉利海峽,在全世界114個具有國際意義的通航海峽中居第二位。 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的位置,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新加坡依靠馬六甲海峽,大力發展轉口貿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貨物集散地。

「十字路口」交叉點上的馬六甲海峽,除海峽沿岸國兩岸享有12海里領海和海峽內小島至少也享有12海里領海外,其餘為專屬經濟區;海峽沿岸國對海峽領海水域享有主權,對海峽專屬經濟區水域享有主權。馬六甲是亞洲聯繫歐洲和中東洲地區的重要海運通道,控制着全球25%的海運貿易。按照統計,全球每年近一半的油輪都途經馬六甲海峽。被日本人稱為「海上生命線。」

馬六甲是亞洲聯繫歐洲和中東洲地區的重要海運通道,控制着全球25%的海運貿易。按照統計,全球每年近一半的油輪都途經馬六甲海峽。被日本人稱為「海上生命線。」在20世紀70年代初,每年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舶有4萬艘,其中日本7千艘,英國6千艘。此後,海峽的航運又有了發展,2010~2013年,每年的通航船舶已接近10萬艘,尤其是船舶日趨大型化,自日本於1966年建造了世界上第1艘15萬噸級巨輪「東京丸」以來,噸位更大的所謂超級油輪成批湧現,2010-2013年,通過馬六甲海峽的18萬噸級以上的超級油輪就多達1500-1600艘。如此繁忙的航行,再加上船舶的大型化,使馬六甲海峽變得愈加狹窄了,從而增大了航行中的不安全因素。此外,馬六甲海峽內還有不少淺灘,其中水深不足23米的就多達37處,加上沉船,流沙,淤泥等使航道情況經常改變,更增大了發生事故的可能,對沿岸國家造成嚴重威脅。典型的如1975年發生了兩起重大的油船擱淺或碰撞事故,共流失石油8900噸。1979年一艘油輪與航空母艦相撞,又流失石油1萬噸,每次都造成嚴重的污染。 克拉地峽克拉地峽位於泰國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內的一段狹長地帶。為馬來半島北部最狹處,寬僅56千米。北連中南半島,南接馬來半島,地峽以南約400千米(7°N-10°N)地段均為泰國領土,最窄處50多千米,最寬處約190千米,最高點海拔75米。並且它的東西兩海岸皆為基岩海岸,浪平風靜。隨着中國—東盟自貿區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推進,克拉運河計劃有望成為現實。由柳工集團、徐工、三一重工等中國企業牽頭的克拉運河籌建小組已經開始運作,東盟的「鑽石十年」也將收到最好的禮物。

團、徐工、三一重工等中國企業牽頭的克拉運河籌建小組已經開始運作,東盟的「鑽石十年」也將收到最好的禮物。 [3] 主要有坦博拉火山和馬榮火山等76座活火山。 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東邊的松巴哇島北部,有一座坦博拉火山,它在1815年爆發時,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戰末期美國投在日本廣島的那顆原子彈爆炸威力的8000萬倍,是人類目前所知道的最猛烈的火山爆發。

馬來群島處於地殼運動活躍的地方,由於三大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彼此擠壓,時常引發地震。在地殼隆起形成山地的同時,地下灼熱的岩漿也順地裂縫上涌,在地面噴發形成火山。 1815年4月5日,位於松巴哇島上的坦博拉火山爆發了,爆發的火山伴着轟轟的巨響,不斷向高空噴出大量的火山灰和氣體,厚重的火山灰在以後3天內將附近 480千米範圍內的天空完全遮黑。4月12日中午時分,在距火山幾百千米以外的瓜哇島,天空黑得幾乎伸手不見五指,坦博拉火山直到1815年7月15日才停止噴射氣體和火山灰,從火山口傾瀉下來的熔岩流,在淹沒了山腳下大片農田後,流入海中,激起沖天水霧,火山爆發時伴隨的地震使海底地殼沉陷,引起了海嘯,巨浪將位於火山旁的坦博拉鎮吞沒了。 整個爆發過程中,火山上部失去了700億噸山體,形成了一個直徑達6000多米,深700米的巨大火山口,火山噴出的火山灰總共有600億噸之多,堆積厚度由近向遠逐漸變薄,在距火山400千米的地方,火山灰仍有22厘米厚。 2013年,坦博拉火山又有一次小規模噴發,這個創造了世界紀錄的火山一直在沉睡之中,或許它在為下一次噴發積蓄着力量。 除此座火山外,印尼還有76座活火山,因此,印度尼西亞又被稱為「火山國」。 半島和島嶼